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的部分方药启发(一)
蒋新民 1/14/200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标题【治诸风(附脚气)】 通过经络图示仪的测图规律研究启发的批注用『 』符号标之!
『 现代人知道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脑痴呆、脑出血等。也就是统称的“中风类” 。 权威医学统计表明: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我国居首位,占全国死亡人口的1/3,同时也是致残的首位原因。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公民被心脑血管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公民因此丧失工作能力,而且还在呈上升趋势,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记录每年都被刷新。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年轻化的倾向,30-40岁的发病率为17%,40-50岁为37%,去年死于脑溢血最年轻的仅仅18岁。 居高不下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仅是人类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首先是大批担负着社会、家庭责任,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年人被疾病击倒,导致社会失去优秀的人才、企业失去中坚力量、家庭失去支柱。同时心脑血管病对经济影响很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 沉重负担。我国每年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费用将近3000亿元,是所有病种中费用最高的,这还不包括劳动力丧失造成的损失。对患者来说心脏搭桥、血管支架数万元的治疗费以及之后的定期复查、终身服药让许多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家庭因病致贫屡屡出现。 冬天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医院每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的病50%以上是冬季收治的。冬季到医院门诊就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也会明显增多。冬季高发心脑血管病主要是因为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周的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心脏负荷增加。同时冬天喝水少,水分摄取不足,血液蒙古稠度增加以及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都会加重原有的心脑 血管疾病。目前我国的心脑血管病现状呈现出"三高 三低"的特征:三高一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三低一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专家提醒,由于心脑血管病在冬季容易发作,所以患者应在这段时期懂得如何自我保健, 并定期去医疗机构体检,早防早治早知道。
市面上有许多打着神效,奇效,马上就健步如飞,还重新骑自行车…,万万不可轻信,用中医毁中医,商利害死人! 铺天盖地的广告,大张旗鼓地炒作,凭着神吹显著的药理药效来赢得患者的出钱!。作为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不讲中药施治理法,总讲某某胶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并受到国际专利保护,其疗效已被医药界和广大患者广泛认可。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具有三降 六抗一激活的功能,这是一般药物所不能完全具有的。『三降六抗一激活即降高血脂、降高血压、降高血中占;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脑水肿及脑梗塞、抗心肌缺血及脑缺血、抗心绞痛、抗缺氧、抗氧化自由基;激活自身溶栓酶。 心脑同治是找到了心脑血管病的共同原因,解决这难题的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重新激活人体自身的溶栓系统,使血液得到更新,融掉血管壁上的固定栓,化解血液中的游走栓。血液得到净化,血管壁恢复弹性,循环畅通无阻,心病脑病 自然冠心病、心梗、心衰、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和脑血管病即脑栓、脑栓塞、中风偏瘫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心脑同治还可以解决病症反复发作的问题。 独特配伍也是良好药效的保证。中药配伍原则是君臣佐使,既一味主药,几昧辅药。现创新既运用对立统一原则,又结合君臣佐使原则,同时兼顾中药升、降、浮、沉的性质,使其完美发挥作用,从而药效得到保证……。用了许多新名词反而把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换成了追逐猎奇而不伦不类……!我担心中医的发展,制方配药不可过拉西医认识,应当消化用之,而不该华众取宠!
有介绍讲,现今西医CT的应用曾推动医学诊断翻天覆地的发展,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又在不断地促进着CT的更新换代,由原来的普通CT到螺旋CT,再到今日的多排螺旋CT,使得CT检查更加方便快捷,图像更加地清晰细腻,更可得到全身各部位准确的三维图像,这种原先只能在科幻中出现的技术已在今日的现实中得到实现。 在多排螺旋CT广泛的临床应用中,CT脑灌注是一门新兴的检查技术,它建立在快速动态CT扫描的基础上,是在给患者快速注射造影剂后,迅速对患者脑部做同层动态CT扫描,扫描数据通过特殊软件处理后得到脑灌注图像,其直接反映了造影剂在通过毛细血管时引起的脑组织密度变化情况,造影剂从外周静脉团注引入,到达脑组织后使脑组织密度逐渐升高,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密度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最后恢复到注入造影剂之前的密度水平。将不同时间脑组织的密度值连成曲线,即得到造影剂通过脑组织时的时间-密度曲线,通过数学的方法分析曲线可得到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积(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将这些灌注参数值赋予不同的色阶,即可显示直观的彩色CT脑灌注图像,通过色彩的异常来判断灌注异常区域,因而CT脑灌注图像与传统CT图像有本质的不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复发率高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CT已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常规手段,以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但是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头数小时,缺血征象在CT上很不明显,〔这也是许多误病之源!!〕CT的诊断率是很低的,鉴于此,1989年,Axel L首次提出CT灌注成像的理论,但由于技术的限制,此理论一直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直到1991年随着CT扫描速度的增加,以及关于计算方面的软件发展,使这一理论可以成为现实。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研究的深入,以及CT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观察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并可检查脑血流动力学,其作用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实这种以CT脑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来区分缺血与否,在中医的辨症上,即简而有效,有歌诀讲:当分经, 络,中腑,中赃,更审虚实寒热痰,中风症的起因是外受六淫风邪,里则真气虚,所以外风猝(cu,音促)然入中。亦有由于真阴虚亏的,风从内生,虚阳上冒也会出现昏仆,﹝在初期如早期高血压,在经络测图上就有反映,此阶段的 K C F 自我调整简单有效。﹞不省人事。根据古人的经验,凡中风脉见浮迟的为吉,脉见坚大急疾的为凶。因为中风既是虚亏而中外风,见浮迟脉则脉证相符;若见坚大急疾,脉证不合,因而是逆象,预后不佳。古人认为中风症又当分别偏于痰、火、气、血等几方面。从脉象来说,浮滑为痰,浮数有力为火,浮弦有力为气,沉涩而数为血凝滞,寸关部虚滑而大为真气散,尺部浮而无力为肾气不足,尺部洪弦而数为肾阴大亏等。此外,在证象方面,中风症若见口开、眼闭或二目直视、两手撒开、小便失禁、鼻有鼾(han,音酣)声、口吐涎沫、昏迷不醒、交直头摇、面色红赤、两眉问鼻梁现青黑色等,都是不治之症。现今中风症的自我防范很有意义。利用《经络图示仪》的测图来分析体质,简而实用。参考 www.jingluo.cn 网上参考对脑血管病的经络测图实例可以总结出有实用的收获!预防胜过好的治疗。CT脑灌注成像技术虽可辦以区分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但可观的过程费用也不是常人可轻视的…!
再有利用《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来自我 K C F 来进行保健才可感到:四两拨千斤 保健只有简洁才可行!近传有些年古之人晨练 “仿动物爬行” 类似华陀“五禽戏” 防病祛病方便易行! 联系中医不发挥自己早在宋代就有太平惠民和剂局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典。其中【治诸风(附脚气)】中的指导,进行发掘提高!此乃是中医真正廉价救人之术!难道不是吗?』
牛黄小鸟犀丸
治诸风筋脉拘急,手足麻痹,语言蹇涩,口面歪斜,心怔恍惚,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肢节烦疼。及中风瘫缓,暗风 病。肾风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腰脚,沉重疼痛。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
天麻(去苗)二十两、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洗,焙)玄参(洗,焙)各十两已上四味,为细末,以水少许化蜜,同于石锅内,慢火熬搅成稠膏,放冷,次入后药。浮萍草(净洗,焙)龙脑薄荷叶(去土)甜瓜子 各十两 生犀 朱砂(研,飞)、各五两 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各一两上为细末,与前膏子一处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茶下,温酒亦得,不计时候。
娄金丸
治诸风神志不定,恍惚去来,舌强语涩,心怔烦闷,口眼歪斜,手足摇曳,及风虚眩冒,头目昏痛,或旋运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诸 ,并皆治之。
甘菊(去土)四两 黄 (去芦头)蕈本(洗)、白僵蚕(去丝、嘴,)甘草( )羌活(去苗)麻黄(去根、节)茯苓(去皮)、芍药 犀角(镑)各二两 白芷(洗)南星(末,以牛胆汁和作饼,阴干)、细辛(去苗,洗,焙)人参(去芦)防风(去芦)川芎各一两半 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白附子(炮)天竺黄各一两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天麻(去苗)各三两 生地黄汁五升(入蜜一两,酒二升,酥一两半,慢火熬成膏,放冷)金箔一百片(为衣)上为细末,以地黄汁膏子搜和,每两作五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细嚼,温酒下。若中风涎潮不语,昏塞甚者,加至三丸,用薄荷自然汁同温酒共半盏,化药灌之,常服一丸,浓煎人参汤嚼下,薄荷汤亦得。小儿每服皂荚子大,薄荷汤化下。
龙虎丹
治丈夫、妇人新得、久患急、缓风,半身不遂,手脚筋衰;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 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认痛痒,倁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卂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俽瞩,偏风口眼 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黑牵牛( )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二两 寒水石(烧通赤,研,飞)一斤 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
炒)缩砂仁(生)各五两 牙硝(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一两 地龙(去土, )白干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炮)防风(去苗)各三两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八两、龙脑(研)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剂。每服一丸,如鸡头大,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两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血风,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两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一、二服,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麝香天麻丸
治风痹手足不随,或少力颤掉,血脉凝涩,肌肉顽痹,遍身疼痛,转侧不利,筋脉拘挛,不得屈伸。
紫背干浮萍草(去土)四两 麻黄(去根、节)二两、防风(去芦、叉)天麻(去芦,郓州者佳)各一两已上四味,依法事持了,碾为细末。没药(别研极细)朱砂(研,飞)各二两 安息香(别研细)、乳香(研)麝香(研)各一两 血竭(别研极细)三两 槐胶(别研细)、一两半上件药,除研药外,将碾出药同研拌匀,炼滤白沙蜜与安息香同熬过,搜成剂,入臼捣杵熟,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温酒或荆芥汤化下,空心服,患处微汗为效。如不欲化服,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依前汤使下。
龙脑芎犀丸
消风化痰,除心肺邪热,去头面诸风。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俽,鼻塞脑昏,痰热咳嗽,咽膈不利。
石膏(细研)川芎各四两 生龙脑(别研)、生犀角 山栀子(去皮)各一两 朱砂(研,飞)四两(内一两为衣)、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用白者)细辛(去苗)甘草(炙)各二两、阿胶(碎炒)一两半 麦门冬(去心)三两上除别研、后入外,并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细嚼,茶、酒任下,食后服。银液丹、治诸风痰涎蕴结,心膈满闷,头痛目运,面热心忪,痰唾稠粘,精神昏愦,及风 潮搐,涎潮昏塞,并宜服之。黑铅(炼十遍,称三两,与水银结沙子,分为小块,同甘草十两,水煮半日,候冷,取出研用)铁粉 水银(结沙子)、各三两 朱砂(研飞)半两 天南星(炮,为末)三分 腻粉(研)一两。上同研匀,以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用薄荷蜜汤下,生姜汤亦得,微利为度,食后服。如治风 ,不计时候服。
和太师牛黄丸 治卒暴中风,眩运倒仆,精神昏塞,不省人事,牙关紧急,目睛直视,胸膈、喉中痰涎壅塞,及诸 潮发,手足,口眼相引,项背强直,并皆治之。
石燕 蛇黄、磁石(已上三味,并火烧醋淬九遍,细研)雄黄(研,飞)辰砂(研,飞)、石绿(研,飞)各一两 牛黄 粉霜(研)轻粉(细研)麝香(细研)各半两、银箔(研)一百片 金箔一百片(为衣)上件都研匀细,用酒煮面糊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薄荷酒磨下。老人可服半丸。小儿十岁以下,分为四服蜜水磨下,四岁以下,分为五服,未满一岁,可分为七服。如牙关紧急,以物斡开灌之。
碧霞丹
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病,涎潮搐搦。
石绿(研,九度飞)十两 附子尖 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上将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急用薄荷汁半盏化下一丸,更入酒半合温暖服之,须臾吐出痰涎,
然后随证治之。如牙关紧急,斡开灌之立验。
雄朱丸
治中风涎潮,咽膈作声,目眩不开,口眼歪斜,手足不随。应是一切风疾并宜服之。
雄黄(研)朱砂(研)龙脑(研)麝香(研)各一钱、白僵蚕(去丝、嘴,生)白附子(生)天南星(洗,生)乌蛇(去皮、骨,生)、各半两上除研外,馀皆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如中风涎潮,牙关不开,先用大蒜一瓣捣拦,涂在两牙关外腮上,次用豆淋酒化一丸,揩牙龈上即开,续用薄荷酒化下一、两丸。如丈夫风气、妇人血风,牙关紧急者,只用豆淋酒化药,揩牙龈上即开。如头风目眩,暗风眼黑欲倒者,急嚼一、两丸,用薄荷酒下。
八风丹
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运,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呜,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一两 龙脑(研)麝香(研)各一分 白僵蚕(微炒)、白附子(炮)各半两 半夏(白矾制)二两 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半斤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细嚼,温荆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牛黄生犀丸
治风盛痰壅,头痛目眩,咽膈烦闷,神思恍惚,心怔面赤,口干多渴,睡卧不安,小便赤涩,大便多秘。
黄丹(研)雄黄(研,飞)腻粉(研)羚羊角(镑)、各五两 铅水银(与铅同结沙子)朱砂(研,飞)龙齿(研,飞)各十两、天麻(去苗)牙硝(研)半夏(白矾制)各二十两 生犀(镑)龙脑(研)、各二两半 牛黄(研)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温薄荷汤化下。中风涎潮,牙关紧急,昏迷不省,用腻粉一钱,药三丸,生姜自然汁七点,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儿风热痰壅,睡卧不安,上窜龈齿,每服半丸。如急惊风,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关紧急腻粉半钱,生姜自然汁三、五点,薄荷水同化下一丸。更看岁数大小加减。
辰砂天麻丸
治诸风痰盛,头痛目眩,旋运欲倒,呕哕恶心,恍惚健忘,神思昏愦,肢体疼倦,颈项拘急,头面肿痒,手足麻痹。常服除风化痰,清神思,利头目。
川芎二两半、麝香(研)白芷各一两一分 辰砂(研飞,一半入药,一半为衣)白附子(炮)、各五两 天麻(去苗)十两 天南星( 汁浸,切,焙干)二十两上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荆芥汤下,不拘时。
青州白丸子
治男子、妇人半身不遂,手足顽麻,口眼 斛,痰涎壅塞,及一切风,他药所不能疗者。小儿惊风,大人头风,洗头风,妇人血风,并宜服之。
半夏(白好者,水浸洗过)七两(生用)川乌头(去皮、脐,生用)半两、南星(生)三两 白附子(生)二两上捣罗为细末,以生绢袋盛,用井花水摆,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如有滓,更研,再入绢袋摆尽为度,放瓷盆中,日中晒,夜露至晓,弃水,别用井花水搅,又晒,至来日早,再换新水搅。如此春五日,夏三曰,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候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初服五丸,加至十五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如瘫缓风,以温酒下二十丸,日三服,至三日后,浴当有汗,便能舒展。服经三、五曰,呵欠是应。常服十粒已来、永无风痰膈壅之患。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两、三丸。
辰砂丸
治诸风痰盛,头痛恶心,精神昏愦,目眩心忪,呕吐痰涎,胸膈烦闷。
硼砂(研)、牛黄(研)各一钱 白附子(炮)白僵蚕(去丝、嘴,)天南星(炮裂,研)、蝎梢(温)各一分 辰砂(研)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一两上为细末,同研令匀,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用生姜荆芥汤下,不计时候。
牛黄金虎丹
治急中风,身背强直,口噤失音,筋脉拘急,鼻干面黑,遍身壮热,汗出如油,目瞪唇青,心神迷闷,形体如醉,痰涎壅塞,胸膈、喉中如拽锯声。
天雄(炮,去皮、脐)十二两半 白矾(枯过)天竺黄(研)天南星(汤洗,焙,为末,用牛胆和作饼,焙热。如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腻粉(研)各二十五两、牛黄(研)二两半 生龙脑(研)五两 金箔八百片(为衣)雄黄(研飞)、一百五十两上为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丸,以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以新汲水化灌之,扶坐使药行化。良久,续以薄荷自然汁,更研化一丸灌之,立愈。肥盛体虚,多涎有风之人,宜常以此药随身备急。忽觉眼前暗黑,心膈闷乱,有涎欲倒,化药不及,急嚼一丸,新汲水下。小儿急惊风,一岁儿服绿豆大一丸,薄荷自然汁化灌之,更量岁数临时加减。有孕妇人不得服。
防风丸
治一切风,及痰热上攻,头痛恶心,项背拘急,目眩旋运,心怔烦闷,手足无力,骨节疼痹,言语蹇涩,口眼俽动,神思恍惚,痰涎壅滞,昏愦健忘,虚烦少睡。
防风(洗)川芎 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二两 朱砂(研,为衣)、半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荆芥汤化服,荼、酒嚼下亦得,不拘时候。
川芎丸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头痛旋运,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脑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川芎 龙脑薄荷叶(焙干)各七十五两 细辛(洗)五两 防风(去苗)、二十五两桔梗 一百两 甘草( )三十五两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分作五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腊茶清下,食后、临卧。
薄荷煎丸
消风热,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遍身麻痹,百节酸痛,头昏目眩,鼻塞脑痛,语言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或生瘾疹。及治肺热喉腥,脾热口甜,胆热口苦。又治鼻衄、唾血,大小便出血,及脱着伤风。并沐浴后,并可服之。
龙脑薄荷(取叶)十斤 防风(去苗)川芎,各三十两 缩砂仁五两、桔梗五十两 甘草(炙)四十两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
天南星丸
治风化痰,清神爽气,利胸膈,消酒毒,止痰逆恶心,中酒呕吐。
天南星一斤(每个重一两上下者,用温汤浸洗,刮去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用法酒浸一宿,用桑柴蒸,不住添热汤,令釜满,甑内气猛,更不住洒酒,常令药润,七伏时满取出,用铜刀切开一个大者,嚼少许,不麻舌为熟,未即再炊,候熟,用铜刀切细,焙干)辰砂(研飞)二两(一半为衣)丁香、麝香(研)各一两 龙脑(研)一两半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并酒搜和为丸,每两作五十丸,以朱砂末为衣。每服一丸,烂嚼,浓煎生姜汤下,不计时候。酒后含化,除烦渴,止呕逆。
『上类方路用药之法己成宋朝药典,﹙过去中药铺会有上述之成药,其做工秘而不宣。有特色于炮制中,﹚不可轻视,在此挖掘筛之,选之,辨之,试之,将《经络图示仪》参战其中定有收益!其案例总结,汇通现代之技术提高是必然!中医以己法来壮身才是中医!﹝关于中药中选药中含有重金属成分,除可从炮制减毒上分析外,应该以近代技术为之筛选或取代不可照搬而应引以为新抛砖引玉而不失古法之传沿。世面上将板兰根草药类冠以中草药抗生素来混淆黑白硬往西药抗生素上靠毁中医药之理法,此提法不可取!中药的单方和复方内含中医之理法,失此则中药无药性可谈,乱用更无可预期之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