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复制链接]
查看931 | 回复4 | 2003-9-6 1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中医理论不是“靠想象和推理提出的”,而是靠概念、判断和推理出来的,中医是逻辑医学。
所谓对中医“语言的修订”,首先应该修订的就是这句语言。中医理论的运用有灵活性和随意性,灵活性是允许的,在数学上同题异解、异题同解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
凡是符合实际,并符合中医理论自身逻辑的解释都是可以的允许的,凡是不符合实际,和或不符合中医理论自身逻辑的解释都是随意的,随意性是不能允许的。
所谓“中医语言系统的缺陷”应该是“中医理论作为逻辑体系的严密性的缺陷”,应该进行逻辑修订,逻辑则必然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付先生所说的“语言修订”好象是指“概念修订”,但看了付先生的《半夏泻心汤四逆散合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一文,觉得付先生的“语言修订”实际上是“语言更换”,或“概念更换”,用物理的(即解剖的)人体器官组织学概念来解释中医理论。
这种概念更换主要可能出于两种心理:
1. 对中医理论作为理论的整体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想利用临床的实验室检查手段,为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服务。
2. 想寻找中医脏腑及证,与解剖实体(包括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组等)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所谓“脏腑的实质”、“证的实质”,但却在研究过程中陷入混沌,即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很不确定、没有必然性、无规律可言。于是将这种混乱归罪于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不规范,转而去修改中医的概念体系,来适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这有点“睡不照觉赖枕头”,从寻找与脏腑及其证相对应的实质,变成了根据实质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脏腑及其证”,与其初衷相违背。
很遗憾,又看到将现代西医学说成“现代医学”,不知道这反映了人们对中西医的一种什么样的潜意识。
认为中医脏腑及证是功能、功能态、功能单位的人很多,这种看法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医脏腑的实体性,否定了中医脏腑及证与解剖器官及功能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就脏腑及证的非实体性而言,这种否定是不彻底的、不完全的。
很多人仍然把它看成是某种实体的功能表现,于是又在其他实体:物理的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激素、第二信使、基因组、蛋白质组等)中找寻脏腑(及证)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每次都是充满希望,每次都是败兴而归。
人体是复杂的,它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存在规律性,能够找到其事物之间的某种必然的联系;而在不同层次的事物之间是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混沌的、非线形的,而且在不同层次发现的规律是不能相互套用,相互解释的。
不同层次的事物之间尺度相差越大,其不确定性越强;反之,不同层次事物的尺度越接近,其不确定性越弱。
人的整体的尺度远大于基因组、蛋白质组,在它们两者之间寻找对应关系,比在整体与器官组织间寻找对应关系会更加让人沮丧,更加地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仅是整体,器官组织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很不确定的,因为它们同样处在两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层次和尺度,在这一点上中医人的研究好象还没有,大多是西医基础在研究(重点也不在此);对这一点的了解,或许对人们更加宽容的理解中医理论有好处,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非要找什么“实质”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找到发展中医理论的正确的研究方向了。
只有用“逻辑结构”和“逻辑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否定中医脏腑及证的实体性,才能打消人们对所谓“实质”或“本质”的幻想,才能真正避免那些对发展中医理论没多大意义的研究。这种研究对西医的发展可能是有利的,但为别人做嫁衣,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

   -----------------------------------------------------------
   北京军民软件园---软件柜台,欢迎光临!
   《磁盘管家》:电脑软、硬盘维护,包括分区、格式化、检测、克隆、扇区浏览。
   《编程傻瓜--汇编》:DOS/BIOS中断、程序框架、自动生成源代码。
   联系:jmrj@95700.net,QQ3672034
脏腑 | 2003-12-25 23: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这种研究对西医的发展可能是有利的,但为别人做嫁衣,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
只要对人类的健康有好处,多一路中医的流派,有什么不好?“不同层次”先生提出的注意点非常好。它将使中医的脏腑学说更加完善。还望先生多出此妙论。别见怪。
沐天翔 | 2003-12-31 1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我觉得中医的多种辨证方法就是对人体多层次相对独立的一种体现,但是同一个病可以用不同的辨证方法来治疗又体现了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所以,现代中医搞研究,完全可以在这个辨证方法和疾病之间的联系上下功夫,把一个能同时用几种辨证方法治疗的病定位在一个最合适的层次,也就是说为这个病找一个最佳的辨证方法,这样无疑可以大大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见习里常常遇到老师用不同的辨证方法来治疗同一个病,究其原因,却无满意解释,故发此想!古人伤寒用六经辨证,温病用卫气营血辨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军民软件 | 2003-12-31 18: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是逻辑使然
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等你毕业了,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博览群书。。。最后,在来发表意见吧
沐天翔 | 2003-12-31 2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傅先生谈中医的发展方向”

^_^,那是那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