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恨恨中医又何妨?(上)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恨恨中医又何妨?(上)
[复制链接]
996
|
0
|
2003-9-14 19: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中药诗人”之恨》(以下简称“恨文”)一文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后,愣是把整个中医药界搅扰得怨声四起,有的人更是恕气冲天,痛阵“恨文”作者“幼稚”和“无知”。该文作者原本是很景仰中医的,因患十二指肠溃疡,遭遇到了中医(“恨文”作者估计这是个中医界里的“庸医”)的毒害,先前的景仰之情一扫而空,继而在诗文中大牢骚,最后结论“中医是庸医”,“中药是毒药”。对“恨文”作者这种情绪化的结论,本人持坚决反对态度。但反对过后,仍然觉得中医有很多值得反思地方,就《“中药诗人”之恨》而论,我在想,是谁把中医从让人景仰地位推向了让人生“恨”的地位呢?我认为还是我们中医自己,看看我们都为中医的发展做了些什么,一想到中医近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我一下子不仅觉得“恨文”之恨可以原谅,就连我自己也生起了痛恨之情,恨中医甘当自己的掘墓人。
一恨中医太神秘。中医的很多理论超越了语言文字,因而仅凭理论来认识中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更多、更为复杂、更为精萃的东西往往是在语言文字之外的寓意,实在的本质非语言文字所能揭示,语言文字只“登崖之筏”。所以,中医很少有西医那种逻辑严密,逐层演绎的著作,而绝大多数是由连结跳动的意象所组成。这样一来,学中医理论是一回事,学中医临床又是一回事,换句话说,至少在目前,要把中医临床学好、学精,用语言文字是根本达不到的,必须通过反复地、特殊地训练,使自己的意识状态趋于稳定,形成与老师的思维状态的高度吻合,产生“一刹那间”的“顿悟”,无数次的“一刹那间”,就会成就一位通古博今的大师出来。一旦成为“大师”,你的一言一语都可能成为中医的理论和准则,当然,后人怎样来“顿悟”你的那些理论和准则,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可恨的是这种“一刹那间”太玄隐,中医的理论太神秘;可恨的是,这种有“顿悟”天才的人在中医历史上只出现了黄帝等“极少数”几个人;更可恨的是这种后人永远超不过前人的“顿悟”还被后人奉若神明,最终使中医有真才实学的“大师”越来越少。
二恨中医少理智。勿庸置疑,中医是科学的。但很多的中医传人们却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中医原本具备的科学内涵内搞得不伦不类,面目全非。中医的很多“科研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沿用的是西医的研究手法,参照的是西医的衡定标准,我们却对这种方法研究出来的东西认定是中医的本真,当我们用中医理论去指导这些用西医手法和标准研究出来的成果时,可以想象这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令人奇怪的是,我们却经常用“解释不清,理解不了,不等于不科学”来回敬西医对中医的责难,言外之意,人家的认知水平还远远未达到我们的水平。又要说嫌人家的“水平不高”,又要用人家的方法来“发展”中医,这就是中医目前最常用的科研手法,这种缺乏理智的法,只能理解为:要么要置中医于死地而后快,要么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果说《“中药诗人”之恨》缘于庸医这类无知小人,而把《内经》中的中医理论说成已经是“尽善尽美”,无以复加的经典之作,却是当今一些中医界里有头有脸面,算得上“精英”的“大人”。《内经》就已经使中医理论“尽善尽美”了,中医的理论不就发展到尽头了吗?我们这些“草包”后人还能发扬什么呢?中医这种自我捧杀的行为,怎能不让人生恨?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妇科
针道天下
川耗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