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活力论”摘录

[复制链接]
查看1097 | 回复0 | 2003-9-18 13: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件中医】“活力论”摘录
以下是作为科学史家的E.迈尔对“活力论”论述的节选,对人们认清活力论的历史由来和演变或许有好处:
(注:摘录者并不百分百地赞同其中的论点论据)
。。。 。。。
    自从伊壁坞鲁学派和亚里斯多德直到这个世纪的早期对生命现象一直有两种相反的解释。按照机械论一派的观点,有机体不是别的,只是机械装置,它的运行可用力学,物理学和化学定律来解释。十七、十八世纪的不小机械论者看不出一块岩石和一个生物有机体之间有什么重大区别。它们岂不都具有同样的性质——引力、惯性、温度等等,并遵从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当牛顿以纯粹数学方式提出引力定律以后,其信徒中有很多人假定有一种不可一见而又是严格的物质性引力以解释行星运动和地球引力。当时有些生物学家也盲目地援引一种同样物质性和同样不可见的力(活力)来解释生命活动。
    但是后来的学者们认为这样一种活力是超越化学物理定律的。因而他们追随着自亚
里斯多德以及其它古代哲学家以来的传统。这活力论学派与机械论学派相反,认为生物
有机体中的一些过程并不遵从化学和物理学定律。活力论一直到20世纪仍有其代表人物,
其中最后的一位是胚胎学家Hans Driesch。但是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生物学家几乎
普遍地否定了活力论,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因为活力论依赖的是一种还不清楚的、
甚或是不可知的原动力,因而实际上脱离了科学范畴;第二,因为最终有可能用化学和
物理学来解释一切现象,而就活方论者看来这些现象“需要”一种活力论的解释。公正
地说,五十多年以来生物学家已将活力论看作是已经死亡的东西。奇怪的是在这段时间
里居然还有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死死地抱住它不放。
    对活力论的摒弃之所以可能是由于同时排斥了“动物不过是一些机器”的庸俗概念。
和康德在其晚年一样,大多数生物学家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是不同的,其区别不能用假
定某种活力来解释,而是要通过对机械论学说的彻底修正来阐明。这样的新学说首先就
得承认生物有机体的功能、过程和活动没有一样是和物理学及化学定律相冲突的或超然
其外的。一切生物学家都是彻底的“唯物论者”,也就是说他们不承认超自然的或非物
质的力量而只承认物理-化学力量。然而他们并不接受17世纪幼稚的机械论解释,也不
同意动物“不过是机器”的观点。机体生物学家(organismic biologists)强调有机
体具有非生物体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性。物理科学的解释本领不足以解释复杂的生命系统,
特别是在由历史所获得的信息与这些遗传程序对物理世界的反应之间交互作用的方面。
生命现象具有比用物理学和化学所研究的相当简单的现象更广阔的范围。这就是为什么
绝不可能把生物学包括在物理学之内,正如不能将物理学包括在几何之内一样。
。。。 。。。
... ... 许多物理科学家和物理科学的哲学家... ...,他们坚持认为
生物世界的外观上的独立性并不存在,生物学的一切学说至少在原则上都可以还原或简
化为物理学的学说。他们声称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科学的完整与统一。
    这种认为还原论(reductionism)才是唯一合理处理科学之间关系的办法的立论,
还往往得到这样一种主张的支持,即若不是还原论便必然是活力论。事实并非如此。虽
然过去有一些反还原论者确实是活力论者,但是几乎一切近代反还原论者都坚决否定活
力论。
。。。 。。。
整体论-机体论(Holism-Organscism)
    从亚里斯多德开始,许多远见卓识的生物学家对完全按还原论观点看待生物学问题
一直不满意。其中大多数生物学家只是强调整体,也就是系统的集成(整合)。另一些
学者则求助于形而上学的力量来规避科学解释。直到20世纪“活力论”一直受宠。当
Smats(1926)提倡采用“整体论”这个术语来表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时,这个术语本
来是很合式的,然而却不幸地从一开始就被他赋予了活力论观点。“机体论”这个术语
似乎是由Ritter(1919)首先创用,现在已广泛流行(Beckner,1974:163)。
Bertalanffy(1952)曾列举了三十多位赞同整体论一机体论观点的著名学者来说明这
种情况。这个名单并不完整,其中甚至还不包括Lloyd Morgan,Jan Smuts,
J.S.Haldane。由Francois Jacob(1970)提出的“集成体”(“整合体”,integron)
概念虽然引起了很多争论,然而却是对机体论思想的支持。
    和多少具有“活力论”观点的早期“整体论”不同,近代的“整体论”是彻底唯物
主义的。它强调较高等级层次的单位大于其部分之和,因此将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
总会遗留下未分解的残存物,换句话说,那就是说解释性还原论不能说明问题。更重要
的是“整体论”还强调了每个层次的问题和学说的独立自主性,最终就必然是生物学作
为一个整体的独立自主性。科学的哲学再也不能忽视生物学的机体论概念,而仍将之看
作是活力论因而属于形而上学。科学的哲学若仍然囿于在非生物世界所观察到的事物就
是十分可悲的。
    许多科学家集中精力于孤立事物和孤立过程的研究,好像它们是存在于真空之中。
“整体论”的最重要方面可能是它着重于关系(relationships)。我总感到自己对关
系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就是为什么我把物种概念称为关系(性)概念,为什么我研
究遗传革命(1954)和遗传型的内聚性(1975)——这两者所研究的都是关系(性)现
象。我对豆袋遗传学的非难(1959d)也是基于同一原因。
    其它的人也有同样感受。画家Georses Braque(1882-1963)曾声称:“我不相信
细节,我只相信它们的关系。”当然,爱因斯坦的全部“相对论”就是奠基于对关系的
考虑之上。当讨论在不同的遗传环境中,基因的选择值(selective value)也随之变
化时,我曾开玩笑地将这一概念称之为基因相对论。
。。。 。。。

   -----------------------------------------------------------
   北京军民软件园---软件柜台,欢迎光临!
   《磁盘管家》:电脑软、硬盘维护,包括分区、格式化、检测、克隆、扇区浏览。
   《编程傻瓜--汇编》:DOS/BIOS中断、程序框架、自动生成源代码。
   联系:jmrj@95700.net,QQ36720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