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推荐]呼唤三因制宜 辨证论治特色回归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呼唤三因制宜 辨证论治特色回归
[复制链接]
928
|
0
|
2003-9-19 11: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这是毛主席诗词“送瘟神”的诗句。44年前,当中国向世人宣布“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这个江南水乡人民沉疴疾痛的孽蛊,神州欢腾,宇寰震惊。44年前后的2003年3月,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外记者宣布,广州防治“非典型肺炎”基本控制了疫情,并总结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指出中西医结合防治效果好。
中医、西医双施绝技,体现出了“中西医结合”在卫生工作方针和内涵上的优势特色。发挥中医、西医两个不同医学理论体系指导的医学科学和技术防病治病,这是宪法“发展中西医”赋于中西医学的使命,也说明了建国50多年来我国医药卫生工作方针的伟大正确,不然哪有今天防治“SARS”战场的胜局。然而,此刻也给中医学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值得理性地思考的课题:中医的特色优势是什么?继承得如何?发扬得怎样?
中医临床十分注重环境与社会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理论,既言疾病的流行病学状态,也言病原学致病特点,又言个体差异与四时寒暑之变、地域不同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影响。更堪称道的是“天人合一”观在中医理论中的渗透,认为人体小天地务必与宇宙大环境的生生化化相合,即“守常、处变、应化”,以适应大自然的风、雨、寒、暑,方能抵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方法论的指导思想,任何因素打乱或破坏了人体相对平衡的状态,就可能会出现病情变化,此时必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去“辨证论治”,舍此则必定会妄投方药,无的放矢。中医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过程中,又特别注重人体的正气状况,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治疗上又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的指导原则,无一不在自始至终关切人体的正常应激功能状态的康复。还应提及的是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即“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尤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上这些中医学的特色理论与临床实践,丝毫不逊色于西学理论,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正确地应用它。然而,目前中医面临的困境恰恰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丢弃了这些中医真正的特色和优势而造成的。呼唤“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特色的回归,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中医只有学术发展了,才会更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韩宏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