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之三: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

[复制链接]
查看979 | 回复1 | 2003-10-5 16: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11 01:57pm 第 1 次编辑]

为什么会出现中医学人不信中医的怪现象呢?裘老的答案一针见血:“问题的根源恐怕还不在教师,而在政策的导向。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要中医走向现代化。中医走向现代化是对的,中医要创新也是对的,可是中医现代化应该是继承了五千年中医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中医的西医化。中医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体系,而是始终处在一个返本开新的创造之中。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对《内经》的丰富和发展,这才是中医学术的创新,而仲景也由于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而成为一代宗师。历代的中医名家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中医学的丰富和发展,重大的创新历代层出不穷。”
裘老痛切地指出:“中医现代化,首先要知道几千年来无数的大医和先哲们呕心沥血的成果是什么。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到中医的现代化。对几千年的中医学术成果茫然无知,你搞什么现代化?你根本不懂啊,没资格来讲中医的现代化。可是现在,由于中医现代化的含义错了,中医现代化成了中医的西医化。现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其实是一种假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现代化,是一种赶时髦。他们不相信中医几千年来通过临床在几亿人身上实践的成果,他们只相信小老鼠身上实验的结果。不相信几千年的伟大传统而相信小老鼠,这是对中医根本不了解,是一个错误。在这样一种现代化的指导下,所谓的中医创新是空话,中医学术陷入了错误导向的混乱之中。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只有返本才能开新。无论是中医现代化还是中医创新,只有与五千年的传统一脉相承,只有在中医学自身的规矩准绳内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开花结果,中医的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可能出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
颜老也痛心地指出:“裘老认为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是有道理的。中医现代化成了事实上的中医西医化。”
全国著名老中医、中日友好医院的焦树德教授(以下简称焦老)告诉记者:“现在的政策导向就是强调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其实就是用西医替代中医,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消灭中医!”
全国著名老中医、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的张琪教授(以下简称张老)也指出:“中医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导向问题。”
全国著名老中医、浙江中医学院的何任教授(以下简称何老)也指出:“没有很好地继承,怎么能谈得上发扬呢?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还发扬什么呢?”
西方著名思想家怀特海的一段话发人深省:“生命有要求原创的冲动,但社会与文化必须稳定到能够使追求原创的冒险得到滋养;如此,这种冒险才能开花结果而不至于变成没有导向的混乱。”换句话说,维护科学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一个丰富而有生机的传统。这个传统内纯正权威(中医界古代的张仲景、孙思邈等,现代的邓铁涛、焦树德等临床大家)潜移默化的指引是这门学问保持生机和创造的源头活水。西方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也深刻地指出:“从我们人类的经验和历史来看,只有当人有个家,当人扎根在传统中,才有本质性的和伟大性的东西产生出来。”而中医在近现代的最大矛盾则是,一方面希望在“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实现中医的繁荣和兴盛,另一方面却不愿与自身传统血脉相连 ,对自身传统采取一种漠然甚至是排斥的态度。
于是,不相信中医有独立的学术地位,盲目崇拜西医学方法,再加上对自身传统的冷漠势利之心,就构成了今天中医界的学术现状。在这样一种形势下,中医界把改造传统中医、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中医被连根拔起。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中医学术的所谓“现代化”和“创新”也就不得不陷入错误导向的混乱之中,“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变成了一种“哗众取宠的赶时髦”(裘老语),“其结果只能是中医理论或学术灵魂的‘火化’和死亡” 。(北京大学张祥龙教授语)
相关链接:
之一:现在的中医现代化是假的现代化
之二:中医教育的危机是信心的危机
之三: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
之四:几十年了,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成果都没有
之五:这些毕业出来的博士没有几个能看病的
之六: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
之七:打破桎梏中医的牢笼
岐黄子 | 2003-10-5 23: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之三:丢掉了根柢的中医被抛入无家可归的命运之中

而中医在近现代的最大矛盾则是,一方面希望在“中医科学化”和“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实现中医的繁荣和兴盛,另一方面却不愿与自身传统血脉相连 ,对自身传统采取一种漠然甚至是排斥的态度。
一针见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