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医学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医学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
[复制链接]
1005
|
1
|
2003-10-11 13: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hongyi在 2003/10/11 01:16pm 第 1 次编辑]
医学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与另外一个问题密切联系:医学是干什么用的?搞懂了这个问题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其实答案是现成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呗。哈哈哈哈,我想象不来,要是所有的医院都改行去吹拉弹唱,这世界会不会变得更歌舞升平一些。
既然医学主要是治病救人,那么医学最核心的概念就应该是病(对中医来说是证),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个医生,最基本的本事是辨病(辨证),以及懂得如何对病(证)施治,如果没有这个本事,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更不用说什么良医了。翻开《伤寒论》,从头翻到尾,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除了序言那一部分以外,张仲景先生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是讲证,讲各种证之间的关系,讲如何辨证,讲如何对证开方,讲如何依证调整药方配伍等等,总之全是冲着证去的。
有同志把阴阳五行当作古典中医的核心概念,我认为是不正确的。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自然哲学里的概念,在古代自然哲学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相当于现代的物理和化学的地位。在古典中医成型的时期,气、阴阳、五行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概念,所以被用来解释人体的规律。如果认为气、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自然哲学的核心概念,我认为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我不认为这些概念同时也是古典中医的主要概念,因为医学毕竟主要研究人体的各种异常现象,不是研究气、阴阳、五行的规律,事实上,古典中医只是默认这些概念是不证自明的、绝对正确的,然后用它们来解释各种病理现象,换而言之,只是把它们当作工具而已,最多阴阳五行在古典中医里只是表达证的规律时有用的工具罢了,离核心概念的地位远着呢。在《伤寒杂病论》中,阴阳五行只是在说明证之间相互关系以及辨证时使用,在用药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提到它们,许多古典中医书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在《本草纲目》中解释一大堆概念的时候到处引用阴阳五行,可真到了总结用药规律给出各种用药式时,阴阳五行就不知道到哪里凉快去了。
医学毕竟是研究人体的各种异常现象的,既然有异常就应该有正常,异常是相对正常来说的。无论西医还是中医,背后都有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学问,在西医中,这门学问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等,在古典中医中,这门学问主要在《黄帝内经》中阐述,在那里人体由五脏六腑、经络等组成,噢,还有藏医,人体被画成了很多曼唐,在曼唐里人体被抽象为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并认为人体由白脉、黑脉、五脏六腑(这个概念显然是从内地进口的)等组成。对正常人体该如何认识的学问是各自医学的出发点,由于它们可以独立于医学自行发展,事实上应该把这些知识划分为另外一门学科,一门比医学更基础的学科,医学知识需要根植在这些知识上,除此而外任何一门医学还需要形成大量只属于医学自身的知识,比如肿瘤、高血压等等,比如寒热、虚实等等,比如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等等,都是研究人体的异常现象时发展起来的,这些概念才是医学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西医传入中国以来,废除中医的喊声一直不断,最具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废医存药了,这种观点认为可以保留中药,但却按照西医的思想方法和技术途径来使用中药,客观地讲,这种观点在推动中药技术现代化方面成效卓著,其功绩是不容抹杀的,现在大量的中成药在临床使用,与这些人士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现代中医理论还没有建立的条件下,按这种途径推动中医现代化也是历史的必然。但在实践中,这种观点暴露出了自己不可克服的缺点,主要是西医的病的概念与中医的证的概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药在历史上一直是按照依证施治的原则来使用,一旦依病来使用,往往水土不服,给病人带来很多副作用;在对中药研究时,实践也证实,中药在离体条件下一般不具有杀菌的功能,即是有也和西药的杀菌能力相差甚远,也就是说中药和西药在工作原理上截然不同。总而言之,这么多年的中药现代化的实践证实,中药只有依证来使用才是科学的,因此现代中医理论必须保留证的概念。
在我心目中,现代中医理论不仅仅要能继承古典中医的实践精华,它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把西医的先进的诊断技术整合进现代中医当中,并最终完成中西医理论的统一。无庸讳言,西医在诊断技术上要比中医高明许多,大量先进技术如核磁共振、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等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医在诊断技术的发展方面确实落后了很多。把西医的诊断技术如何应用于中医的诊断呢?简单地挪用是行不通的,这和将中药简单地套用到西医中一样,都会遇到病/证这个屏障。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现代中医理论必须能够将病和证的概念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之中。
我很希望能在这里把现代中医理论的整体构思介绍给大家,不过这将用到很多我发明的术语,这些术语任何一本教科书上都没有,但我曾经在发在这个网站的帖子里介绍过,如果你觉得看不懂下面的论述,麻烦你先读一下我以前所发的诸多帖子。不过我的研究还没有结束,有些问题还不能谈得更深入一些,先谈一些我已经搞清楚了的事情吧。
和古典中医、西医一样,现代中医理论也需要一个正常人体的理论模型作为其基础。在我的研究当中,人体的规律被建立在全息胚学说、信息流学说和功能态学说的基础之上。全息胚学说指明了人体由系统全息胚(包括基位全息胚和配位全息胚)、缩比全息胚和细胞这三个层次上的全息胚组成,信息流学说指明了每个全息胚的发育和活动都受到各种信息流的制约,功能态学说则指明了人体各部位的机能具有协调一致的特性,此即功能态整合现象,人体就是通过功能态整合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在现代中医的医学理论部分,我紧紧抓住全息感应这个概念不放,结果发现古典中医的绝大多数规律都可以在这个概念下得到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已经把我以前所发的所有帖子都看了,想必会对这个事实有所了解。不过我的研究也证实,仅仅依靠全息感应的概念,古典中医阐述的许多规律比如虚实、寒热等仍然不能得到有效的说明,我把这些概念放在了信息流学说和功能态学说的框架下来说明,至少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发现有什么走不通的痕迹。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和西医很明显的差异体现在研究的层次有区别,中医大量的规律都是用来说明系统全息胚和缩比全息胚的规律的,而西医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在细胞层次,动辄就是免疫细胞、细菌等等,在细胞以上的层次更多的是有观察而没有形成理论,我的感觉是在整理古典中医理论时如果采用信息论的观点进行整理还是比较顺手的,反是西医七零八碎的事实按信息论的角度去整理难度更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lalalawang
|
2005-4-10 14: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医学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
我的感觉是在整理古典中医理论时如果采用信息论的观点进行整理还是比较顺手的——信息论的观点是什么,这个我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药方剂
飞龙戏水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