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推荐]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推荐]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复制链接]
1053
|
3
|
2003-11-19 18: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陈镜合
现代中医是指以中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它既不同于不懂得西医的传统中医,更不同于以西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医。它是源于传统又超出传统,来自中医又超出中医;是以“古为今用”与“洋为中用”为指导,按“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的原则,进行临床、教学与科研的当代中医师。年青中医如何向现代中医方向迈进,值得探讨,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医者德为本
无论哪一专业,德当至上,为医亦不例外。有技术重要,有医德更重要。有技术缺医德者,本来可治的病却不积极治疗;本来用很少的钱就可治愈的病,可能要用更多的钱才能治好。有医德的医生,会尽最大努力,把本来难治的病变为可治;把治病的花费力争减至最少。
术道求岐黄
笔者认为,虽然中医理论尚属朴素唯物主义,还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尚存在不少误区,还要通过中西医结合予以补充。不过在中医基础还没有巩固之前,也就是中医临床实践还属空白之前,为补中医之不足,而“过早”进修西医,其结果是“中不成、西不就”,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学中医临床在开始时必须全程投入,不要被曾经学过的西医理论干扰。待中医理论与临床真正掌握、对其长与短有所体会后,再接触西医内科临床,并参与西医内科急诊值班并深入病房。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了解彼此之长与短,才谈得上以后怎样互补。近年,不少年轻医生毕业后中医基础未稳,马上进修西医,西医知识也不深,对号入座,把西医的炎症等同于中医的热证,既然是热证,就必须清热解毒,要清热非银花、黄芩、大青叶、蒲公英、黄连……之属不可。不分寒热虚实,离开中医理论用药。其实中医治病靠的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调整机体之阴阳平衡来进行用药,从而使原来适应留邪的环境变为不适应,祛邪外出。好比一块地长满了野草,要除草可以把草全部连根拔,这就相当于用西药抗菌素杀菌一样。另一办法是审视这块地生草的原因是土地太潮湿之故,要除草首先要燥湿,把地弄干,草自然消灭,这就是中医的抗菌方法。学好中医理论并应用于临床,自然就会体会何以人参既能升压又能降压,既能补虚又能祛邪,以及甘温可除大热的道理。所以必须了解掌握中医、熟悉中医、并深入了解中医是前提,是现代中医之路的基础。
奇出胆若剑
仅有医德及中医理论指导辨证用药,还不能说是个好的现代中医,一个好的现代中医是一个能“当机立断”的中医,而不是“船头怕鬼、船尾怕贼”处事“犹疑不决”的医生,是一个要辨证清楚而敢于用药的中医。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监护室中发现患者突然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的同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听不到,应即刻进行心肺复苏。不要看看瞳孔,数数呼吸或离开病人,找人帮忙,耽误了抢救时间。又如有病人咳嗽喘促,痰白而稀呈泡沫状,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浮而紧。属外寒内饮证,应散寒逐饮、止咳平喘,拟小青龙汤处理实为对证。若考虑这是西医的炎症 ,炎症即中医的“热证”而不敢用麻、桂、姜、辛之类,硬把银花、连翘、苇茎、黄芩之类加入,或认为小青龙麻、桂、姜、辛太燥热用量不足,是无法把病及时医好的。也就是说,在扎实的中医理论和熟练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思路清晰而果敢用药,是一个好的现代中医的重要素质之一。
互补汇西中
中医与西医都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两门科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彼此目前尚不能取而代之。当前的中西结合在临床上基本还是中西医混合,也就是“水”与“油”混合后还是油与水,其性质并无变化。当然“混合”也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是,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取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最后产生中国独有的新医学派。有如“氢离子”与“氧离子”结合成“水分子”,起质的变化。我们可以按不同的疾病、中西医之不同优势, 在每个的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有的可先用中医、后用西医;有的先用西医、后中医,还有的用中西医结合。如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开始的6小时,又无绝对禁忌的,可考虑溶栓治疗,若已失去溶栓时机或不宜进行溶栓治疗的,又没有合并症的,应在严密的心电监护下,以中医治疗为主;如有合并症的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由于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不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病人,用药后反而会出现无法接受的症状,可考虑先用中医治疗为主,或加用中药把西药酌情减量,以便把西药的副作用减至最低。又如败血症可以先用敏感的抗菌素处理,等血培养转阴、白细胞含量正常后,患者出现自汗、气短懒言、疲乏、纳呆、面色苍白、舌质淡苔少、脉虚浮或大而无力一派气虚或气阴两虚见证时,可停用西药,改用中医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如心脏骤停的抢救复苏,中医不是优势,应以西医为主处理。复苏后的中西医结合处理,比单一中医或西医处理更佳,这已有不少报导。对心衰所致的严重水肿,经用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无效,若加用温阳利水或阴阳两补的中药,有一定疗效,有些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洋地黄中毒量与有效量接近的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在治疗上可把洋地黄酌情减量,辨证加用中药,既可使安全度增大又可望疗效得到保证。
学习当前最先进的现代科技,为我们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所用。必须明确,学习西医的现代技术不是现代中医的目的,而是现代中医发展中医、创造新的医学派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镜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金谷子
|
2003-11-19 22: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有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梦医寻真
|
2003-11-20 2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独特,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3-11-25 0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现代中医之路之我见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中医的理法方药都很好地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从哲学的角度看,中医的辨证思想重于唯物思想。对此,此公不知为何却视而不见,所谓“尚属朴素唯物主义,还不是辨证唯物主义”恐怕是人云亦云,抄袭二十年前的旧说罢了。
所谓的“现代中医”,自己也承认是“中西医结合”,却做梦说“以中医为主”,可后面的多个临床例子没有任何“以中医为主”的影子。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病人也知道:西医治不好的可以去看看中医,中医不好治的则求助于西医;而此公却给它穿上了“现代中医”这身皇帝的新衣,恐怕是欲盖弥彰。
难道中医的发展,就一定是与西医结合才有出路吗,西医可从来不把和中医结合看成是西医的出路(中医在西医眼里更象是案板上的肉)。其实这种论点就是认为中医先天就有缺陷,只有用西医来补救,才能发展,这跟把西医看成是中医发展的方向和归宿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世人都晓中医好,惟有西医忘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岐黄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