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复制链接]
查看3704 | 回复18 | 2003-12-19 2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且不想标新立异,也无意于做一个传统的背叛者的我来说,似乎应该很坚定地说,我坚信中西医结合可以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个学生,并且是希望成为学者的学生,我确实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中西医很难从理论角度进行结合,而现阶段临床上的所谓“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我看来,应该算是“中西医联合应用”甚至只是“中西药联合应用”。
在接触中医之前,我很系统地学了两年西医,我觉得西医的思维方式和我十几年来受到的教育是一模一样的逻辑思维,接受西医的思维,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接受“一天三顿饭”那么正常,因此,西医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困难。但是在骨子里,我希望有一种改变――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用“悟”来打通自己思路的人,这与中医思维的非逻辑方式相当的相似。接下来的中医的学习,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所以,对于中医的学习,对于思维的改变,我没有丝毫的困难,甚至我发现我喜欢上了中医的思维方式,也许这才是适合我的思维方式,一种思辨思维模式。
在刚开始接触中医时,由于自己的专业名称和老师极具专业思想的教导,使我认为,中西医的结合是必然的,无论是人民的需要,还是我过医药事业的发展,甚至于中医的现代化,都是需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中西医的结合是相当困难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一方面,由于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西医是要找出疾病的物质依据,是从微观来考察疾病的。因此,病理报告是诊断的金标准。相对而言,中医的标准是比较宽松的,只要能够解释的通,即使是看不进的风寒暑湿燥火,都可以作为病因和病理产物,这“六淫”是显微镜下看不见,培养基里长不出来的,中医是从整体观来考察疾病的。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这种差异,宏观与微观的差异,逻辑与抽象的差异。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互补,希望可以真正地利用互补结合起来。现在我知道了,这其中除了纯粹学术上的冲突之外,还有一种原因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传承几千年的――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是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中国文人相轻自古有之,从苏东坡的被贬黄州,到薛生白的“扫叶山庄”、叶桂的“踏雪斋”,都是中国文人相轻的后果。就算是西医工作者也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摆脱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就无法摆脱这种带有民族性的思想的影响。即使不得不承认中医在临床上的明显效果,也不愿意承认中医的理论,而仅仅将中医作为一种替代医学。另一方面,清高的中医也不屑于向西医说明或者借鉴西医的一些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甚至于有的老中医说尿常规可以做,血常规坚决不做,因为血是精微尿是糟粕。因此,即使是在临床上的相互应用,也只是在类似于西药的二联用药、三联用药那样的,作为一种用药方式,而不是一种理论上的应用。因此,西医生对中医的用药就是发炎了就用一派的清热解毒,不用辨证,而中医生的于西医的使用,同样是限于消炎止痛,这种局限的联合用药对于中西医结合是没有好处的。当然,随着中医的发展,更多的新生力量的注入,西医的思维更多地被引人,但是,毕竟没有一个理论的融合,仅仅是两套理论的生硬拼凑。我认为,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是要一种理论上的融合,互补,理论上的融合才能成为在临床上应用自如,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是需要理论的指导的,如果中西医结合希望成为我国人民卫生保健的三驾马车之一,那么我想,理论的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理论的产生是一种新的,能独当一面的理论,当然,这种理论也应该是融合了中西医的各种优点在内的。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不管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只要是能治好病的就是好医生,就是好方法。但是,我觉得再好的医生也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把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方法表达出来,不只是为了传承,也为了交流,在当今社会里,交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止为了让同行认同,也为了让其他领域的学者知道,也希望得到国际的认可。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涵义,在我看来不只是中西药同时应用,能够治好病人,而且需要有一种新的理论的出现,一种可以对外交流的理论。
因此,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西医联合应用会在临床上发挥很大作用,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应用这种方法,但是,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则很难说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甚至我对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当心,毕竟,质变是需要量变为基础的。但是我相信,中西医联合应用会和中医、西医一样成为我国医疗队伍中的一员,能够慢慢完善其自身理论的。
[/watermark]
amtb | 2003-12-20 03: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不错
羊角锤 | 2003-12-20 2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这就象学骑车子,很小就能学会骑三轮车,大一点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时突然不会骑三轮车了,又重新学习,终于两个都会了。问题是因为习惯骑自行车了,骑三轮车时会‘别车把’‘歪身子’——下意识的防止倾倒。

[fly]这就是我眼中的中西医结合[/fly]
天涯娘子 | 2003-12-20 22: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看不出两者有明显的联系,高人就是高人
梦溪笔谈 | 2003-12-20 2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很难相容,可以说基础理论存在不可通约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因为人自身的因素而至少可以联合用药。人体自身的适应多面性决定了治疗理论和用药多面着手可能都有效,这就是中医西医在各自显效领域的实践必然性。当然论优劣需要看标准了,怎么衡量了。但中医毕竟是千百年实践的产物有他坚实的基础,在革变的人和革变的现代社会,怎样以发展医为中心万物为我所用一直是中医药的基础,不排斥或者说融合化学药物可能是中医药面临环境变化后发展的一个可能必须的扭转环节。
现在的中西医结合广告,抗病毒广告,十分误导人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非要打着西医理论来实践就会逐步失去自身的群众理论信仰基础,以后被西医冒名顶替也难免了。
结合似乎应该两方面兼顾而取长补短,一定要发挥长的长,真正补足完善短的短,平等公正地认识中西医正确的理论和应用效果。
------
一点浅见勿见笑
玄隐子 | 2003-12-21 10: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因此,感冒了,请吃又黄连吧!!!
腹泻?上黄连  素!!!
………………
脏腑 | 2003-12-26 0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有一种中西医理论,是以中医的理论指导西药的应用,象许多治疗感冒的西药,可能就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效果不错。我相信随着中医的由博返约、西医的由约到博的,不同层次的融合。中西医结合之路会越走月宽的。
jinsir | 2003-12-26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下面引用由天涯娘子2003/12/19 11:04pm 发表的内容:
因此,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西医联合应用会在临床上发挥很大作用,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应用这种方法,但是,对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则很难说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产生,甚至我对它的产生有一定的当心,毕竟,质变是需要量变为基础的。但是我相信,中西医联合应用会和中医、西医一样成为我国医疗队伍中的一员,能够慢慢完善其自身理论的。 @z
这话道出了我的心声。
jinsir | 2003-12-26 10: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下面引用由羊角锤2003/12/20 09:29pm 发表的内容:
这就象学骑车子,很小就能学会骑三轮车,大一点学会了骑自行车,这时突然不会骑三轮车了,又重新学习,终于两个都会了。问题是因为习惯骑自行车了,骑三轮车时会‘别车把’‘歪身子’——下意识的防止倾倒。
这 ...
你认为那个车是中医、那个车是西医?
天涯娘子 | 2003-12-26 12: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我的中西医观

所以,我还是主张三者和平共处,不用拼得头破血流,只要对病人好,对医生也好就行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