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主题:来自抗非典一线的中西医结合经验(武警总部专业组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主题:来自抗非典一线的中西医结合经验(武警总部专业组)
[复制链接]
1206
|
1
|
2003-5-5 1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版权所有:xujianyang 原作 提交时间:14:05:19 05月05日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经验初探
许建阳1 张健鹏1 韦中余1 曹朝阳2 高红梅1
(1、武警总医院 北京 100039,2、武警北京总队医院 北京 100012)
非典型肺炎肆虐全球,一度使人们束手无策。在各国专家努力下,从非典型肺炎病人组织标本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终于找到了致病源——冠状病毒。它导致罕见的全球性暴发及严重发病情况。非典型肺炎大多数人感染4天后发病,以发烧为首位症状,持续39℃以上数日。部分人可伴有头痛、畏寒、乏力、关节痛、全身酸痛、腹泻。呼吸道症状明显,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重则5天后出现呼吸加速、憋气等呼吸困难症状,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如诊治延误可引起死亡。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非典”属于中医春温、湿热疫病的范畴。为此,武警总部专门成立防治“非典”专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初步经验报导如下:
一、中西结合治疗的原则及方案
西医治疗主要在国家推荐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武警部队防治“非典”专家组出台的治疗原则进行,主要采用的原则有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感染、营养支持、免疫增强、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对症处理等。营养支持包括使用白蛋白、脂肪乳、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等;免疫增强选用胸腺五肽等;据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动脉血气采用鼻导管及面罩吸氧,严重“非典”患者及时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并减轻中毒症状,有指征患者及时采用无创面罩通气、有创通气;选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镇咳药等进行对症处理。中医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治中“非典”中医药治疗试行方案。结合武警专家组许建阳教授的临床经验,采用因地、因人制宜、分期分证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武警部队防治“非典”专家组逐步摸索出治疗该病的规律,形成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分期、分证进行辨证施治。具体分为早期、中期、极期(高峰期)和恢复期四期。
1、早期宜辛凉解表,芳香化湿。本病早期(多在发病后1~5天左右),常见证候有发热,微恶寒,身重疼痛,乏力,伴有头痛,关节痛,咽干或咽痛,口干饮水不多,干咳少痰,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证属外感风热挟湿。治以辛凉解表,芳香化湿,方选加味银翘汤(自拟方):银花15克、连翘6克、荆芥6克、黄芩10克、薄荷6克、桔梗12克、白芷12克、沙参12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2、中期宜清热宣肺,止咳利湿。中期(多在发病后3~10天左右)。症见发热,面色潮红,汗出,胸闷,心烦,干咳或呛咳,气促,或伴有咽痛,口苦,舌偏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洪数。证属邪热壅肺,痰湿中阻。治以清热宣肺,止咳利湿。方选麻杏白虎汤(自拟方):炙麻黄12克、生石膏36克、杏仁12克、知母12克、生薏仁20克、沙参12克、全瓜蒌30克、法半夏15克、贝母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3、极期宜泻肺强心,宽胸化瘀。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天左右。临床的突出表现为身热汗出,面色潮红,气促喘憋明显,或伴有紫绀,夜甚,喘促烦躁,甚则不能活动,呛咳或有咯血,口干,气短乏力,舌红绛,苔薄,脉细数。证属瘀热互结,邪阻心肺。治宜泻肺强心,宽胸化瘀。极期方选瓜蒌泻白汤(自拟方):全瓜蒌30克、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葶苈子15克、半夏15克、贝母15克、桂枝9克、云茯苓15克、丹参2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若邪盛正虚,内闭外脱:症见发热不明显,喘促明显,倦卧于床,不能活动,不能言语,脉细浅数,无力,面暗唇绀,或见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脉微欲绝。治以益气固脱,或兼以辛凉开窍,可选用大剂量参麦针或是参附针静点,并用参附汤或生脉散(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
4、恢复期宜益气养阴,清透余热。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天以后)。症见热退,心烦,口干,汗出,乏力,气短,纳差,舌淡红,质嫩,苔少或苔薄少津,脉细或细略数。临床以气阴两伤,治疗强调扶正透邪,治以益气养阴,恢复期方选益气增液汤(自拟方):太子参20克、淡竹叶15克、生石膏20克、麦冬10克、生地12克、葛根30克、玄参15克、陈皮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另外,对于中期、极期和后期患者明显有耗气伤正的情况,以西洋参另炖服,日5~10克。各期针对热、毒、虚及瘀等不同病机,可静脉选用鱼腥草针、清开灵针、双黄连针、参麦针、参附针、丹参针、灯盏细辛针辨证使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经验体会
1、本病中医采用卫、气、营、血辩证论治,其病一般按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发展和演变,如“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在气才可清气,在营则清热透气,在血犹恐动血耗血,直需凉血散血。”此外,也有许多病例不按四个阶段进展,而是直接进入心肺衰竭,正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2、中医药早期干预,可阻断病程进一步发展。在诊治的患者中,有十几例早期发病的轻症患者,单纯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及时中止了疾病的发展。中药可明显减轻症状,大多数患者早期均有头身疼痛、持续高热等症状,在各期都表现出不同症状,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的具体情况,尽早使用中医辨证论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发热、头痛、肌痛等中毒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能缩短发热时间。从初步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为3天左右,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发热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因本病肺部炎症发展较快,实变明显,肺部炎症吸收较慢。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早期或全程适当加用宣肺利湿,活血化瘀药物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4、减少并发症及西药毒副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未出现因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引起的如心、肝、肾损害和严重的消化心脏损害(心酶轻度升高、心律失常等),或消化道出血,减少停用激素后出现的反跳。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因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而引起的毒副作用,避免心肝肾损害和常见的消化道损害等,从而减少全身并发症。
作者简历:许建阳 男 汉 1962年生 河南省济源人。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生导师。专业:中西医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luwenbo
|
2003-5-16 2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来自抗非典一线的中西医结合经验(武警总部专业组)
我一直以为,协定处方只能作为教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梦溪笔谈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