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复制链接]
查看1262 | 回复6 | 2004-1-16 17: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军民软件在 2004/02/14 06:28pm 第 1 次编辑]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现在我们分析一个实例:
    桑树的多个部分都可入药,桑枝(嫩枝)苦平,桑叶苦寒,桑葚(成熟果穗)甘寒;从上下位置来看,其阳性值应该是桑葚>桑叶>桑枝,但从药性来看,它们阳性值的顺序恰恰相反,为桑枝>桑叶>桑葚。蚕吃桑叶,桑叶苦寒,其粪便蚕沙的性味却是甘辛温。如何解释这些矛盾的说法呢?
    前面已经说过,无论是阴还是阳,都只在特定的“阴阳对”之中才有意义。我们在判定事物的阴阳属性时,首先要搞清楚这些事物是如何比较的。
    所谓“桑葚>桑叶>桑枝”是从它们的上下位置和母子关系来进行比较的,桑枝与桑叶比较,桑枝在内在下,桑叶在外在上,桑枝重浊,桑叶清轻,所以“桑叶>桑枝”;桑葚与桑叶、桑枝分别比较,除了位置轻重之外,桑葚是桑树结的果实,含有新生桑树的种子,父母为阴,子女为阳,而桑枝桑叶都长在母体上,所以“桑葚>桑叶、桑葚>桑枝”,再联系上面的“桑叶>桑枝”,便可得出“桑葚>桑叶>桑枝”。
    但是,这种分析看不出跟医学有什么关系,它是从植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所以,这里所分析的阴阳属于〈易〉的范畴,却不属于中医理论的范畴,易之阴阳已抽象到哲学高度,而中医之阴阳则是阴阳在医学范围内应用;然而,这并不能说,中医理论是根据直接继承易学而来的,中医理论和易都直接源自上古天文学。它们是一棵树上的两根树枝,只不过一个高一点、细一点,一个低一点、粗一点而已。
    再来看看“桑枝>桑叶>桑葚”,它是从性味的角度进行比较的,显然从上述植物学的角度无从判断它们的药性,而药性是从哪来的呢,也就是说,药性之阴阳是如何比较出来的呢?
    在前文〈试述阴阳与电荷的关系(1)〉中,已经提到:中医的阴阳隐含了一个参照物,那就是“整体的人”,中医的阴阳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跟人的整体表现进行比较而得出的,也就是说,中医的阴阳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中药的药性也是这样。现在我们来具体比较分析。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亲口尝药来识味,尝的结果是桑葚甘、桑枝桑叶苦、蚕沙甘辛,所以它们都是相对于人的舌头而言的,药味就是药材和人的舌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或者说它是和舌头本身的味道比较而产生的,味道是人的整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与药味类似,药性也是通过药材同人的整体表现相比较而得出的。根据阴阳的定义,可以将人的整体表现即临床表现,分为阴寒表现或阳热表现,“平人”则阴平阳秘,不凉不热。当桑枝作用于“平人”,会使“平人”出现阴寒的表现(即所谓中药的毒性),当桑枝作用于阳热的人,其阳热的临床表现降低甚或恢复为平人(即中药药性作用的发挥),于是,通过用药前后对临床表现的比较,古人就得出桑枝性寒的结论。桑叶、桑葚及蚕沙也是如此,它们的药性都是分别和整体的人相互作用、相互比较而得出的。
    所谓药性的温热寒凉(还有归经)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人的表现,而且不光是药物,对病因病机、脏腑结构属性中阴阳的判断也是如此,“风寒暑湿燥火”、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等都是相对于临床表现而言的;中医阴阳的这种`一律以人的整体表现为判断标准`的特点,我称之为阴阳的“收敛性”。
    中医的核心概念阴阳以及整个中医理论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抽象出来的;离开临床表现,即离开人的整体表现谈阴阳,对中医学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
   [HTML]北京军民软件园---软件柜台,欢迎光临![/HTML]
  《磁盘管家》v1.9:电脑软、硬盘维护,包括分区、格式化、检测、克隆、扇区浏览
    http://www.skycn.com/soft/10450.html
  《编程傻瓜--汇编》v1.0b:DOS/BIOS中断、程序框架、自动生成源代码
飞龙戏水 | 2004-1-19 20: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最后两段话我同意,但你的推理过程把我弄糊涂了。
军民软件 | 2004-1-23 11: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鉴于飞龙的“糊涂”,现就“下篇”的前半部分,用较逻辑的方式做些注解和补充:
设某药为X,其阳性值为Xv;
设某人服用药X,用药前此人的阳性值为V1,用药后的此人的阳性值为V2;
如果V2>V1,则用药后此人的阳性值升高;说明药X为温热药;
如果V2<V1,则用药后此人的阳性值下降;说明药X为寒凉药;
如果V2=V1,则用药后此人阳性值不变;说明药X为平药。
所以,Xv=V2-V1
另外,设“平人”的阴性值为Vy,阳性值为VY;根据“平人”的定义:阴平阳秘,可知,Vy=VY。
当人处于非健康状态时,会有温热寒凉的临床表现,设它们的阴性值分别为Vr、Vrr、Vhh、Vh,阳性值分别为VR、VRR、VHH、VH;由此不难得出:
Vy+VY=Vr+VR
Vy+VY=Vrr+VRR
Vy+VY=Vhh+VHH
Vy+VY=Vh+VH
前面的Xv与VR、VRR、VHH、VH比较,就可得出更准确的药性。
飞龙戏水 | 2004-1-23 19: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我想问一下,你确认阳性值或者阴性值都是单变量,不是多变量的吗?
军民软件 | 2004-1-24 13: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我不知道你说“单变量”、“多变量”的具体所指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阴阳双方都指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相比较的对立不同,那么阴阳的属性就会不同,其值的比较也就没有意义,这在“上篇”中已经有很多论述。
从这个意义上说,阴阳即可以是单变量,也可以说是多变量,看你给它的条件而定。
还有,无论对中医概念做如何的逻辑分析,最终都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才行,有关详细内容,请参阅前文《逻辑中医》。
飞龙戏水 | 2004-1-24 2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阴阳双方都指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如果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相比较的对立不同,那么阴阳的属性就会不同”这段话我同意,但你认为可以用某个变量(阳性值或阴性值)来刻划阴阳属性,我不那么有把握,请你先用你的理论分析一下为什么太阳属阳而月亮属阴。
军民软件 | 2004-1-25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阴阳的逻辑分析(下篇)

    阴性值和阳性值的变量,其实就是阴和阳的另一种说法,阴阳有强弱大小,否则阴阳也就无法比较,阴阳也就是不存在相对性,这也是阴和阳能配成对的原因,它不是我额外赋予阴阳的。
    首先,太阳和月亮作为天文历法中的概念,其阴阳属性跟中医没有直接的关系。
    白天热,晚上冷,白天亮,晚上黑;而太阳出现在白天,月亮出现在晚上,所以太阳属阳,月亮属阴;现在我们知道白天的亮和热,的确是太阳带来的,这一点我们和古人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晚上的冷和黑,却跟月亮没有必然联系,晚上的冷和黑,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转到太阳光照的背面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晚上是地球自转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共同造成的;其实白天也有月亮、星星,只是太阳光强,我们看不见而已(日食时可以看到)。这时候,我们说月亮属阴,已经跟月亮本身无关,它只反应了太阳、地球、月亮及观测者(人)的某种逻辑关系而已;这和古人的“写意”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星星也属阴,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或恒星组成的星云,它们中有很多其亮度和热度是太阳的千万倍,只不过我们(观测者)离它太远,它给我们的光照、热量都太少,我们也就不觉得它热亮了。
    古人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说热亮为阳,则冷黑为阴,所以白天热亮为阳,夜晚冷黑为阴,而太阳总出现在白天,月亮总出现在夜晚,周而复始,恒久不变,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道”的一部分;因此太阳属阳,月亮属阴。
    如果将太阳、月亮的阴阳纳入中医理论中,则必须要和人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比如:人们白天劳作,夜晚安歇,有些阴寒表现的病,白天减轻,夜晚加重;晴天减轻,阴天加重;春夏减轻,秋冬加重;这样就可以间接跟太阳、月亮相联系、相比较。
    古人的著作中总是将“天道”作为最高的准则,来指导和论证“医道”。其实,这种论证要么是实践之后加的,要么是实践前预设的,最终都来源于临床实践(世界上的任何理论都是如此)。
    古人用日晷来测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日晷的使用直接来源于对太阳视位置和夜晚“上中天”的星星的观测。四方四时的阴阳属性由此而定。当他们被用在中医理论中时,只是作为一种假设的前提而已,由于这种前提没有实体意义,所以就不是必然如此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改变这些前提条件,比如:让太阳属阴,星星月亮属阳;春夏属阴,秋冬属阳;如果真这样的话,中医理论中的大部分内容都要进行修改,中医病症的病因病机恐怕都要重新解释;但只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新”中医也同样可以指导用药、治病救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