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复制链接]
查看2092 | 回复9 | 2003-4-24 09: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目前发现的新病种,几天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才确认,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由于中西医对这种病的治疗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给中医发挥特长提供了显山露水的机会。结果中医药在预防“非典”方面的确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显出了令人信服的效果,WHO专家詹姆斯震博士在广东省中医院视察时,当得知“平均退烧时间缩短为7天,住院时间为18天左右”,他高兴地说“这一经验值得研究学习”,如果这种经验上升至常规治疗,那他对世界其它地方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方面将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4月9日)。然而,仔细一想,当中医治病效果愈是明显的时候,愈显得和中医的理论有冲突,试以这次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一实例做一分析:
1.北京、四川等地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一些防治方案可以看出,中医专家们一致把“非典”归为中医“温(热)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毒时邪,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热毒痰瘀,壅阻肺络,热盛邪实,湿邪内蕴,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的危象。首选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作为诊治手段。从理论上讲,不管中医还是西医,一个病(证)只要病因明确,诊断准确,治愈它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中医更是明确主张,在治病时“审因求证,辨证论治”,达到了这个要求,这个病就会百分之百的被治愈。这次防治“非典”,中医专家们对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的确认都是非常一致的,从理论上讲,治愈这个“世纪瘟疫”应该是“效如桴鼓”。但实际情况是,中药只是对“非典”的防治有明显的效果,并不能把它根治(至少目前如此)。为什么会出现理论治愈,实际不愈的矛盾现象呢?这是因为把所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疾病转归和预后等都规定在经典和前人指定的框框之内。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等都用这个“框框”之内的理论去解释。而事实上,任何疾病都不可能按照人们的意志去变化。显然,“非典”(包括其它很多病证)的致病原因已超过了中医病因学所认识的范畴,“效”而不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这次防治“非典”,中医和西医都是在没有搞清楚病因的性情况下进行的,西医却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凭借防治其它传染病的共用理论,很快掌握了其一般规律,虽然 没有找到它的病因,依然使得不少病人康复痊愈。中医本来就“不存在”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明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讨,很容易陶醉于“效”而不愈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从纯中医理论角度来提高对“非典”的进一步认识,而只是凭经验用中药去进行治疗。象这样理论上的原地踏步,如何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对 “非典” 的疗效呢?“中医疫病学”(暂切这样称呼)又如何发展壮大得起来?西医则不然,虽然可以治愈这种病,但它的真正的致病原因必须找到,所以开展了世界性的大会战,这不仅可望从根本上解决“非典”的危害,还会极大推动现代传染病学的突飞猛进。
2.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一些地区制定了预防“非典”的中药推荐方,这就意味着,全国人民或地方成千上万的人民共用一首方。说它无效吧,专家学者把这些方的组成、作用、防病机理分析得头头是道,人民群众更是趋之若骛,深信不疑。但是从中医专业角度讲,这一举措又和中医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不错,中医历来强调防重于治,高明的医生(上工)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就必须辨证,包括弄清“未病”可能发展成“已病”的病因、人的个体差异、地方环境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等都是中医治病时医生考虑的因素,处方时根据辨证的结果,处以不同的方剂。现在可好,一首处方让千万人“通吃”,难道这不是中医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吗?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果我们还不把解决中医理论的重大缺陷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还是那样墨守陈规,对中医药在临床上产生的实际效果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又何以去取信于别人呢?想想过去,明朝吴又可按常规治疗“疫病”疗效不好时,他都敢有创新思维,提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基本上抛弃了“六淫”致疫的论调,可以说是为“中医疫病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重大转折机遇,然而,我们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遇。也许吴又可属“无名小辈”,他的“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纯是叛经离道;也许是因为现代人有了“微生物”致疫说法,我们就要标新立异,保持“特色”,不肯承认前人已结论,后人已证实的生物致疫这一客观事实呢。就连我们现在对“非典”的认识都还留恋在“六淫”的范畴,而对生物致疫依然是羞羞答答,讳莫如深。如果不突破这一点,中医的疫病学就不可能有实质进展。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完备的理论,是一种不发展(或发展跟不上实际)的理论。先前我以为持这种观点的只有我等一小撮现代“激进”分子,遭人攻击时,总免不了“心虚”而“惶惶然”。近读吴又可《温疫论》,总算傍到了一位“老大爷”,也实实在在体会到老中医们告诫温习古书的好处。吴又可是这样说的:“嗟乎!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医者彷皇无措,病者日近危笃,病愈急,投药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圣经之遗亡也。吁!千载以来,何生民不幸如此。”中医理论的不完备,思想的保守僵化,给中医和民众带来的深重危害由此可见一斑。有了古人这张门面,我们为中医之忧而忧大放“厥词”时,底气也足得多了。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路111号)
电子信箱:zy0525@vip.sina.com
岐黄子 | 2003-4-24 11: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这个贴子最后由岐黄子在 2003/04/24 06:45pm 编辑]

现在正处于对中医理论认识的模糊阶段,中医人士要迎头赶上,努力,再努力!
初心 | 2003-4-24 12: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我对中医是外行,不过爱好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看过几本粗浅的医书,也有些中医朋友,同时我也是一个病人。对于川耗子兄的观点,我也想略陈管见。
1。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决非普通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少部分人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其余的人都是在捃拾他们的余唾而已,没有资格谈发展。试看孙思邈《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中的要求,有几人能做到?《黄帝内经》中涉及天文地理,音律历法等,有几个所谓的“中医”有此修养?前辈读书人多略通医理,而前辈医家也都通儒道易等学问。否则,就被称为“江湖郎中”了。所以,几十年来中医学院的那套体制哪里能培养的出真正的中医。不过大家都挂者中医的牌子混饭吃罢了。现在中医专家满天飞,可是能看好病的医生却不多。任何人混到副高职称便可堂而皇之挂出专家的牌子。现在的中医,医理不行,诊断不行,药理不行,不过是比常人多学了些中医名词,肚子里装了几张方子而已。
2。此次疫情,“出现理论治愈,实际不愈的矛盾现象”,到底是中医理论本身有问题,还是运用的错误,还是诊断不准确,还是用药不精当?在不能确定问题出在哪里以前,怎可轻率地说“这是因为把所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疾病转归和预后等都规定在经典和前人指定的框框之内。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等都用这个“框框”之内的理论去解释”?
中医能流传数千年,无数的病例都证明这个“框框”内的理论有效,前提是正确运用。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人本身生理心理的机制并没有改变,任何疾病的发起仍然不外于外感和内因的范畴。微生物也好,病毒也好,虽然人类发现他们较晚,但它们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谁能说古代中国人就从来没有过病毒或生物引起的疾病?只不过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中医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而已。用西医的东西来表达中医难免非驴非马。
3。“中医的理论是不完备的理论”,我们现在恐怕还不具备资格谈论中医的理论是否完备,因为中医的理论其实始终没有完全搞清楚。古来医家都是各执一端。大家都是盲人摸象,以局部当全体。其他不谈,一部《内经》,都没有人完全读懂。继承都没有做到,何来发展?当然,中医是活的,医理要灵活运用,读书不能“得意忘言”,抱住古人的话不知因时因地而变通,也不对。
川耗子 | 2003-4-24 18: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矛盾的中医》是系列文章,还有两篇发表在该论坛的“精诚茶楼”,建议先生再去看看。欢迎提出不同见解。
三七生 | 2003-4-24 1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看来川耗子兄应该向这位初心朋友好好学习学习了。不经过人家明确指出,不只会在真正初心的朋友中造成是非混淆,恐怕就连自己都会以为抓住了事物的关键而洋洋自得呢?
    是非真是很不容易辨清楚,在这里向初心兄的明辨是非表示深深的敬意。
川耗子 | 2003-4-24 2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只不过遵循“让人家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这个原则罢了。说实话,“初心”兄的许多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只是没有时间去作过多说明,所以建议他(同时也建议您)去看看我的其他代表我观点的文章。也欢迎所有致力振兴中医的同仁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时我想起了《焦点访谈》的片头语“让事实说话”,这才是最后结局。
丰台病人 | 2003-4-25 13: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病人认为不能脱离其母体而单方面地去认识或推广中医!
初心 | 2003-4-26 13: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川耗子兄虚怀若谷,不以我的浅见为忤,值得我学习。您的大作我会再拜读。西人有云: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无论中医还是其他学问,有一个让人各抒己见的开放环境,才可能有发展。
初心 | 2003-4-26 14: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矛盾的中医__之前人“圣明”与 ... 
讲的是医界的人事, 与医道本身无涉。
矛盾的中医__之理论的博大精深 ... 
医道也是道,道则不同于术。做医匠可以只懂得医术,也可以按方抓药治好一些病。但如果不懂医道,就不是真正的医家,一旦在现有的医术中找不到现成的方法就束手无策了。但如果真正懂得中医的至理,既能自知变通,因病与药,药到病除。
医道不能脱离中国文化的大环境,尤其是道家的学问,几乎是与医道同源而异途。皇帝为医、道共同尊为祖师并非偶然。现在的中医,缺乏这方面的修养,所以现在的中医也无法同前代相比。


牛道士 | 2003-10-19 15: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2003/04/24 09:44am 发表的内容:
矛盾的中医__之从防治“非典”看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冲突
难得的好文章,建议大家再读读,特别推荐给[斑竹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