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药必须深化改革 邓铁涛(转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药必须深化改革 邓铁涛(转贴)
[复制链接]
1480
|
0
|
2003-4-4 14: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是宏观医学,两者都是科学。但在20世纪,中医药学一直受排斥,被拒于“科学”门外,这是错误的。当然其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世界上只承认西方的科学模式才算科学,凡与该模式不符的,便是“不科学”,中医既然不是微观科学,虽然中医能治好西医治不了的病,也不能算“科学”!最近有人说这是文化上的西方霸权主义。例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今天仍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
20世纪我国文化学术界有些人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与认识欠全面,形成一种观点,认为要发扬中医,必须用西医的模式及理论去帮助中医药学。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中医药学无论医、教、研,都借鉴西医的模式,直到今天已达半个多世纪。但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的模式给中医药学术带来的束缚多于帮助,历史已开始证明这一点了,今天应该是觉悟的时候了。
崔月犁部长1979年访问日本时,日本医学会会长武田对他说:“你们中国有传统医,我们没有了,这个传统医是21世纪的医学,到了21世纪将被各国所承认,所重视。”崔部长认为:“他说得有道理,日本取消传统医是个悲剧,是个错误,我们中国绝不能消灭中医,‘不科学’之说不能成立,我们要承认中医是科学,研究这个科学,不能用所谓‘中西结合’的方法把中医代替了。若把中医消灭,就会走日本悲剧之路。”(《月犁》崔月犁自述及纪念文章81页)崔月犁部长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经过努力争取,才有1986年12月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成立。但怎样才能真正贯彻崔部长的遗志呢?如果要改造中医的观念不改变,是永远达不到振兴中医之目的的。
我最近接到某中医学院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来信。他说:“第一年理论课,在十几门研究生课程当中,中医课少得可怜,大部分是西医课,即使有几门中医课亦是走马观花,与本科相差无几,这如何能提高研究生的中医水平呢!第二年的临床实习中,医院用的几乎全部是西医西药,对于中药有的科室用一些,有的干脆一点不用,我们真可谓是中医学院的西医学生,怎奈对于西医亦很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还有就是英语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可谓大矣,这如何能达到您们老中医的一小部分呢?……第三年做课题,养白鼠,用西医的化验来验证我们中药的效果,这又如何能将中医发展呢?明年,我们将踏上工作岗位,但我们自知自己的实力,中医没有进步,甚至已经不如三年以前,西医一知半解,仅能对付临床罢了,说不上深度……现在同学们纷纷考博以图发展,但考取又谈何容易,因大家考的大多是西医院校的专业,以希脱掉中医的外衣,换之以西医的外罩,以图适应社会的潮流,就连我班一些对中医赞不绝口的人也是同样的认识,这怎不堪忧,中医之前途何在?难道就这样使中医从内部消亡吗?……甚至有些中医院也表示不要中医院校的研究生,而要西医院校的本科生。中医到底怎么了!这让我们中医学生如何去面对,我不敢想象,如果几十年后再有一次像国民党时期那样的废除中医事件,那时还会有几位像当年那些老中医一样的有胆量、有气魄和有水平的中医?”
这是一篇檄文,我读着读着,汗毛都竖起来了!但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实,使人可怕的事实!!中医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竟然不是中医,不愿当中医或中医院都不要的中医。而同样用三年时间拜师,继承名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技术的学术继承人却不算高层次的学历,不如硕士博士。这是国家中医教育必须改革的重大问题啊!!
与此同时,我接到在澳洲悉尼的学生来信说:“如今喜见西方国家中医发展如火如荼。上个月二日纽省(悉尼)卫生厅已发下本省中医注册草案,说明澳洲各省中医注册在即,此举其他国家亦将效仿,中医在不远的将来,将在全世界生根开花。”
前后二函,都说的是中医的命运,国内国外,一悲一喜,差别何其太远?!这个现象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中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改革开放,仅用20年的时间,一个勇奔小康的大国就出现在世界强国面前。对最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学,今天必须改变思想,深化改革,否则有一代不如一代,直至消亡的危险。改革的中心在改变用西医的模式去限制中医和改造中医的思想观念。现在用西方管理化学药品的办法管理天然药物的中药,完全脱离了中药理论和经验,恐怕将来准许用的中药也会越来越少。难怪有老中医说:“国民党废医存药,现在废药存医。”“中药西管”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而大大有利于洋中药的进口。
中医药在一片繁荣影像的后面埋伏着衰亡的、后继乏人乏术的危机!!我国必须防止“泡沫中医”的出现。
可喜的是这位对中医充满了热爱的年轻硕士,他最后说:“总有一天人们会认识到中医的价值的,我想中医应按照自己应走的轨迹向前发展,不再受别人的驱遣了。”读到这里,心中宽慰,中医之振兴是有后来人啊!
有人怀疑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凡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应自然淘汰。中医药在市场经济面前,会被淘汰吗?最近传媒一再提到广大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户,不少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按照西方的医疗模式,富如美国,也受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的困扰,何论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院许家杰教授在《’99澳门国际中医药学术大会论文集》文章中指出:1996年全美医疗费用1035.1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以上。许教授说:“花了那么多钱,并未能有效地解决临床上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尤其对一些慢性病、老年性疾病仍然一筹莫展。”由于医疗负担重,无医疗保险的人口超过四千万。四千万人在美国不是个少数,相当于总人口的1/7。
试问西方这样的医疗模式,我们中国能承受得了吗?向世界接轨,接这样的轨,我们接受得了吗?!中国要解决人人有医疗保健的权利,我认为非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可。
目前由于用西方医疗模式管理中医院,硬要把一向医药一家的中医院强行医药分家。中医院资金不足,不如西医院有各项检查收入和昂贵的手术费收入,如果医药分家,势必造成中医院经济困难重重!有些中医院已向西医院转型,所以宁要西医院校本科毕业生也不要中医硕士生,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中医院有没有出路在于有没有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果医院有几个有中医特色又过得硬的专科,有三五个顶尖的中医人才,整个医院便会全盘皆活了。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才是当务之急,转向是没有出路的。
中医、西医都是科学,中西各有所长,中西互补,人类不能没有中医。中医具有简、验、便、廉的优势,对于我国、第三世界国家以至西方世界,中医药都将是人类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从中国13亿人口的需求来看,从世界60亿人来看,需要多少中医才能满足世界的要求呢?据统计,我国现有西医人员558.39万人,中医人员只有40.72万人。差额太大了!但更重要的是高水平的中医能占40万的几何?!40万比之60亿,差得太远了。据说当今5000万人口的英国有中医诊所3000个,1500万人的荷兰有中医诊所1600个,3000万人的加拿大有中医诊所3000个,澳大利亚1900万人口有中医诊所4000个。还有广大的亚、非、拉呢?
如果办中医院没有信心,把全国的中医院都变成二流的西医院,对中国、对世界的卫生事业有什么帮助呢?反之,全国的中医院人才辈出则中医药学将大放光芒于世界,对中国、对人类将是多么大的贡献?!
中医之振兴,教育先行。中国人民需要中医,世界人民亦不能没有中医药。但愿中医教育能进行深化改革,纳中医教育于正轨,培养出千千万万高水平的真正的中医人才。把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医药学贡献于世界。
作为中青年中医,中医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重大而神圣,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除了争取多参加全国性的学习班之外,必须端正对中医的认识,坚定信心,要树立为振兴中医而拼搏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鼓舞下进行中医经典著作大温课;拜真正的高水平的中医为师。现在出版的名中医著作不少,其中有不少宝贵的值得学习的内容,边读边验证于临床,成为全国当代名医的私淑弟子,乐何如哉!
临证——读书——思考——临证——总结提高(或实验研究),如是循环往复,终身实践是一条光明大道。
相信中医的医、教、研如果实行深化改革,走自己的路,则21世纪将是中医药学腾飞的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志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