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讨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讨论
[复制链接]
1282
|
6
|
2011-11-9 2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按:这是一位学员学习伤寒论后整理的体会和笔记,愿意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供大家参考讨论。
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认识,和学员自己的理解,欢迎大家指正。
都说学医难,学中医更难,自学中医那是难上加难。先不要说那些生涩难懂的古汉语,就是一本《伤寒论》也是有N多的学者注解过,我也曾迷失在他们注解的华丽词藻中,很迷茫的看了很多家注解。越看越糊涂!后来还是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
金谷子:
历来诸家注伤寒,多偏于理论的解析,理论的解释虽然不无意义,也可以有助于从理的层面上解释病机。但在临床实践中,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循从什么样的具体指征来应用这部方书来治病,从一个临床的医生的角度,从可操作的层面入手,直接落实到实践中来,是我讲解伤寒时,结合这些年自己的临床实践,所着重讨论的。
简单了说:临床实验后的,不是空来空去的理论解说;辨病、脉、证、治层次的,不是方证相应、“六经是什么、不是什么的”。辨病,重于辨证的,不是“辨证论治”第一的。”
仅自《伤寒论》来说,如题目明示,是“辨XX病、脉、证、并治”,后来说伤寒是“辨证论治”的始祖,不错,但首重的辨病。
辨病,先于辨证。
辨病,先辨阴阳。
阴阳中再分三阴三阳。(如六经说、六病说似皆欠妥,不过是阴阳和阴阳的再分)
辨脉,是个独列的一项,定表里、定虚实的关键。
辨证,就是辨一个个具体的症状、体征表现,就是病人能感觉到的,医生能看得到的,这样就具体了。
病、脉、证(同症)辨明了后,如何治,还要再辨。有一方治多病、脉、证,有多方治同一证、脉。
层层细析,具体落实。伤寒论虽是个历经多次编注的古卷,但从中还是能看出文章的对举、排列的格式。
方证相应的说法,缺乏放在“病、脉”的辨析上(当然,脉,也有说是“证”)。
伤寒是有结构的,“选读”“重编次”会失去一些东西的。
我给你们讲的《伤寒论》是定位在给临床一线的医生、学生、学伤寒觉得困难入不了门的、或是学了后临床挂不上钩联系不起来看不了病的人看的。
从此帖开始如实和大家一起分享跟师所学经典《伤寒论》。希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过的人也能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轻松愉悦的学习中医。也能惊诧的发现,原来中医可以这样学——直面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soces
|
2012-1-28 08: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seJLL
|
2012-4-4 00: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网球王子全国大赛
百度影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金谷子
|
2012-5-17 15: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个人的看法,欢迎朋友们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汉风堂
|
2012-7-18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高老师继续讲下去。受益多多。先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qazxswabc
|
2012-12-25 15: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昉中满城
|
2019-8-24 17: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走进中医
金谷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