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复制链接]
查看1580 | 回复8 | 2004-2-21 15: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原文: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959&show=0
    原文的作者是个实体论、实体关系论、本质论、机械论的混合(人)物。
    他(她)发现了中医理论中的一些有价值的“现象”,却没有作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不过,这也很正常,就他的思想意识而言,也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有些人如:袁先生,小红女侠等,虽然不象他那样直言中医之“谬”,但所持思想观点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从“发展中医”的角度来否定中医的。
    本质论思想自亚里士多德至今,在西方流行了数千年(流行后世的实体论与亚氏的不完全一致),本质论者认为:事物都有一个本质,事物表面千变万化,但本质不变;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且这个本质必然是某个实体;原子论就是其中之一,原子论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有某种原子构成的,原子是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是事物的本质。
    其实,任何事物都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质,或者说,任何事物都有无数个不同的本质;由于看问题的角度的转换,即参考系的变化,同一事物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本质;而且这个本质也不是实体,而是实在关系(实在不等同于实体,实在就是客观存在);从哲学意义来看,根本不存在所谓“实体”,或者说任何所谓“实体”都是某种实在关系。为了照顾习惯,我这里仍然沿用“实体”来表述“有形”之物。
    中医是逻辑医学,它可以被临床实践所实证,但其中的很多概念却不能被实体所实证,因为这些概念都是逻辑概念,根本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中医作为逻辑医学也有个形成的过程,其中的逻辑概念也多从实体概念抽象而来,这一点我们从汉字、汉语的演变可见一斑;如:马路,原来专指马车之道,但现在仍然叫马路,但很少再能见到马车行于其上了。钱钟书先生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曾不惜笔墨,挖苦那些“不懂文学的文字学家”,但时至今日,望文生义者仍比比皆是。
    时间宝贵,我就不一一驳斥了。
    原文“作者认为,中医理论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实证类型的。这一部分包括经络、与经络相连的脏腑、运行于经络的气、以全息胚学说为基础的全息诊疗理论。”
    我在妇科治疗室和B超室见过人胚,可从来没见过“全息胚”,我很想知道,所谓“全息胚”是什么样子,不知它是如何被实证的?
    最后,我还是要重复那句话:如果说中医有实体的话,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整体的人。
   -----------------------------------------------------------
   北京军民软件园---软件柜台,欢迎光临!
    http://www.skycn.com/soft/10450.html
    http://www.skycn.com/soft/12648.html
飞龙戏水 | 2004-2-21 17: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我真是感到不可思议了,军民软件,你的Bug未免太严重了点,你竟然会认为人作为整体有实体,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胳膊、腿吧,全都是逻辑而不是实体。中医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不是为了验证某个逻辑而存在,而是为了治病,为了治病,中医必须面对实体的人,以及人的各个部分--实体的胳膊、实体的五脏、实体的经络、实体的全息胚,它所用到的许多概念都是为了表述这些实体及其规律,由于中医并不是西医的另外一个版本,因而中医的实体与西医的解剖学实体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不能用解剖学现成的概念来理解中医的实体,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医是给“逻辑”治病,而不是给人体治病。
    至于全息胚学说,最早是90年代初张颖清教授提出来的,跟你所说的那个胚胎风牛马不相及,人体全息胚现象有很多证据,你可以去找张教授的书去看,我的帖子里也多处讲到了全息胚学说,但和张教授的观点已经有很多差异了: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70
    你所批的那篇文章的作者很多观点与我的看法一致,我基本同意他的看法,你那么反对,那我就想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你认为中医不可实证,那么你判断一个中医里的某命题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我先告诉你我的看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军民软件 | 2004-2-21 18: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果然
飞龙的回帖更让我惊讶,我原以为飞龙是实体关系论者,没想到只是实体论者;中医的五脏、经络竟然是实体!这种观点更多地是出现在20多年前,现在的中医研究者,特别是很多科研院所大多已经放弃实体论,而走向实体关系论,也就是用系统论来解释人体。飞龙先生未免有点落后。
张先生的说法我也翻过,其核心概念“全息胚”如果是实体的话,那将永远也得不到实症。
你的最后一句,和我的观点倒是出奇地一样,你可能没有仔细看,我顶文中有类似的说法:“中医是逻辑医学,它可以被临床实践所实证,但其中的很多概念却不能被实体所实证”
我说的不可实证,是作为实体的不可实证;不是通过实践的不可实证。
飞龙戏水 | 2004-2-21 22: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我总算明白你我观点的差异了,原来在“实体”这个概念上发生了分歧。
    在西医,实体的概念完全是基于解剖学,解剖看得见的就是实体,看不见的就不是实体。如果你把“实体”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那你就说得没错,中医很多概念都没有“实体”,象五藏、经络、全息胚在解剖学上都看不见。原因很简单,解剖学看到的都是人体的静态结构,而五藏、经络、全息胚都是信息和物质在运动时才能看得到的动态结构。
    我举个例子来解释,你上网自然有计算机了,如果你去查看,计算机只能看到显示器、CPU、EPROM、RAM等东西,如果按西医的观点,“实体”就是指这些玩意儿了,软件根本不被承认是“实体”的一部分。可我想你也很清楚,如果没有软件,把那些“实体”拼凑得再完美无缺那也是垃圾,因为计算机运作不起来。软件就是计算机运作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动态”结构,你用解剖学的方法无论如何看不到它的存在。
    中医的核心在于辨证,明明是肺病(西医名),中医偏偏在离肺相距很远的舌部进行舌诊、在腕部进行脉诊,肺部病变的信息传递到别的部位必然涉及大量的信息往来,这些信息的表现特征就很像软件,用解剖学的观点没法理解。
    所以中医的实体观和西医的实体观有很大差异,中医中必须把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都看作是实体,而西医只把静态结构看作实体,我在讨论中医时一般都是按中医的实体观理解问题,但忘了先给出一个定义,难怪你觉得突兀了。
    如果你有兴趣去了解可靠性理论,就会知道,在可靠性领域,从来都是把软件当作实体,计算系统可靠性时,软件单元总是和硬件单元串联在一块儿进行数学处理,不加区分,只是计算单元可靠性时有差异罢了。

军民软件 | 2004-2-22 21: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不错,我们的确在“实体”上发生了分歧,但你的解释并不完全准确。
    你所谓的看不见的“实体”,实际是“实体关系”,请加上“关系”二字,我就不会误解你了。
    不过,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即非实体概念,也非实体关系概念,这些概念即非物质,也非能量,而且也不是信息;所谓“物-能-信”所描述的都是实体和或实体关系。
    中医理论所面对的是“物-能-信”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古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能见到的病人的外在表现,如:症状、体征等,也就是临床表现,也就是我常说的人的整体表现。古人从外在表现,反推内在机制,决不可能准确地推出真实的“物-能-信”;所以说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大多是逻辑概念或叫虚拟概念。
    你举了电脑软硬件的例子,但你这个例子还不够完整,软件运行时会产生一个虚拟的世界(比如大型的游戏软件),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有山川河流,有功杀战守、有美女英雄,但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任何真实的“物能信”与之对应;然而,它们在那个虚拟世界里却“井井有条”地存在着,这种存在就是我说的逻辑存在,它也是一种“存在”,或者说它是人们对某种存在的一种说法(任何对存在的说法,都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它不同于“海市蜃楼”,海市蜃楼虽然也是虚幻的,但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背景”,它是由于大气对光线的折射,使真实的事物以另一种方式显现。
    宇宙太空中有一些星系所构成的“透镜”,其巨大的引力使经过它的光线发生弯曲,使我们看到我们本“不该”看到的星体,它是另一种“海市蜃楼”;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 在第一次观测到这种现象 之后,才逐渐被世界物理学界认可的。
    我的《力的“虚实”分析》一文将在近期发表,文中将对经典物理学中的常用概念“力”进行分析,当我们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力时,会发现“虚”力的存在。
也就是说,存在另外一种物理学(经典物理以力学为根本),即逻辑物理学;经典物理(也包括量子物理)的研究对象都是实体或实体关系,而逻辑物理的研究对象除了实体(关系)外,更多地是逻辑关系。
    我有这样的预感:逻辑物理学的发展,将有可能成为 作为逻辑医学的中医理论发展 的坚实基础。
牛道士 | 2004-2-23 17: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下面引用由军民软件2004/02/22 09:49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大多是逻辑概念或叫虚拟概念
逻辑概念=虚拟概念?
逻辑=虚拟?
从词意上说,逻辑和虚拟不是近义词啊。
还有,我对“逻辑物理学”同样是孤陋寡闻,逻辑物理学是否可以如上称虚拟物理学?可否简要介绍?
军民软件 | 2004-2-23 18: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逻辑和虚拟不是近义词,但逻辑概念与虚拟概念所指是相同的,这两个名字都是我自己起的。
    牛道学问见长,能举一反三拉,恭喜恭喜。不错,逻辑物理学也可以叫虚拟物理学,而且我更倾向用“虚拟”代替“逻辑”。
    等着发表吧,三言两语也未必说的清楚。
沐天翔 | 2004-2-24 14: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看二位的讨论,大有启发!
牛道士 | 2004-2-24 17: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点评“中医理论的非实证性zt”

下面引用由军民软件2004/02/23 06:07pm 发表的内容:
逻辑和虚拟不是近义词,但逻辑概念与虚拟概念所指是相同的,这两个名字都是我自己起的。
原来如此啊!呵呵!
明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