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与"长矛思想"---兼谈中西医的长与短

[复制链接]
查看884 | 回复0 | 2004-3-7 2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日本,在人才的应用上,有一种“木桶理论”,既木桶能盛多少水,决定于木桶最短的那一根木条的长度。修补最短的木条的长度,木桶就能盛更多的水。 所以,人才应当克服自己的缺点,补足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对此,我深不以为然,我一向认为,人才的缺点固然应当克服,但人才的应用主要是应当发挥长处,才能有所作为。我经常把自己的拙论比喻为“长矛思想”,一个人在一生的舞台上,主要应尽力发展自己的长处,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创造出其他人所不易达到的辉煌业绩。譬如,一个人有文学才能而五音不全,偏要去学音乐,那么注定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其他的事务未尝不如此,大家知道中国人的特点是“小快灵”,擅长于乒乓球,体操,跳水,技巧,射击等,由于体质体力不如西方人种,在速度力量上欠缺,硬要中国人在田径上投入大量人力,而消弱国人擅长的体育门类,那我们的奥运金牌也许远远不如现在这样多。
人才应用是如此,其他事务未尝不是如此,以中西医而论,中医有中医的特长,西医有西医的特长。中医历史悠久,于宏观上分析人体病情,尤擅长于慢性疾病某些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当然,这不是抹杀中医在许多急性疾病中同样有所作为)西医由于有现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支持,呈现出多学科多部门协同作战的优势,在治疗急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危重证的抢救,以及其他各种疾病中,有中医不可比拟的优势。有鉴于此,中医当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于慢性病某些常见病与疑难病中加大力量,甚至取得重点突破。取得令世界医学界刮目相看的业绩。逐步巩固中医的地位。当然,在急性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救治中,中医也同样会有所作为,逐步找出与西医的合理结合点,配合西医完善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这样的作为同样是非常重要和不可小视的。有鉴于目前的现状,当作配合处心平气和的做好配合,并不减低中医的地位。相反会提高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当然, 这种配合应当是积极的,中央关于加强中医应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一文,强调了中医的积极配合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面对医学界的现实,中医不可能再与西医争夺某些治疗领域。做好积极的配合工作,于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有利。于中医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硬要从头修改中医的病因论,病机论。设想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医理论,以及在这个全新理论指导下的中医防病治病队伍,再拉起队伍来投入急性病传染病等各种疾病的治疗,我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似等同于天方夜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