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待评]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是传抄之误

[复制链接]
查看847 | 回复1 | 2004-3-13 13: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溪流525
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是传抄之误
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千年以来,很少有人对此经文提出异议,此文的解释大约有四: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指胆主刚直果断,对于人体的情志活动有调控作用。受外界刺激时,勇者气流行之,怯者着而为病。二,肝胆互为表里,胆能助肝之疏泄,协调气机升降,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三,肝胆同属木,禀气于春,少阳主生发,此生发之气鼓舞其他各脏腑之气化。三,胆为中精之府,贮藏精汁,精汁助脾胃化生水谷之精微也。五脏六腑皆受其益。
长期以来,我对此条经文存有疑义,内径已定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何又添一个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十一藏为何?是五脏加六腑吗\?六府在这里何以变化为藏。胆的作用是否真有如此之大?前人对此文的解释多有牵强,不能令人信服,我反驳有三:一,勇者气流行之,怯者着而为病,主要指卫气与宗气的强弱,气旺则流行之,此为勇。气弱则着留之,此为怯。并非是情志中的勇与怯。此概念之错误。二, 气机疏泄,主要在肝,协调肝的气机之疏泄,主要在肺的治节,胆的作用微乎其微。肝的疏泄能协调胆汁的排泄,说胆能助肝的疏泄,太过牵强。三,生发之气主要在肝,少阳当然也主生发,较肝的作用逊色多了,过多的强调胆是否喧宾夺主。
古今相隔,浩渺千年,内经主要靠代代传抄传留,经过千万人之手,误传误抄,在所难免。
有古文:触zhe(输入法无此字,即龙言合成)说赵太后,在我小时的古文,印成触龙言说赵太后,后来不知是那位语法学家纠正了此误,还史书于本来面目。此文是否有此误乎?大可怀疑。我认为十一藏当是土藏之误,脾胃之藏府,胆汁助其消化,化生水谷之精微,说取决于胆于理甚通。若能正此千古之讹,愚心甚慰。
军民软件 | 2004-3-13 2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待评]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是传抄之误

是否传抄有误并不重要,只要逻辑上说的通,临床上没冲突就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