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贴待评]对《八卦、阴阳五行和元气论》一文的质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待评]对《八卦、阴阳五行和元气论》一文的质疑
[复制链接]
1062
|
0
|
2004-3-15 1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自:shuaizong
--------------------------------------------------------------------------------
对《八卦、阴阳五行和元气论》一文的质疑
发表日期:2004年3月10日 作者:shuaizong
--------------------------------------------------------------------------------
中国古代人讲天合一,即用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的规律,企图用自然规律来推算人的一生,于是占卜,占星,测八字便产生了,暂不考虑它以后的发展是否有益于人类,但是其中的思路或者说角度,是不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呢?
中国古代人研究自然现象和事物,注重于抽象,即从现象和事物中抽出理论,然后用理论解释其他现象和事物。现代科学也有和其类似的即发现和实践。西方科学则更注重直观和证据,就是要证明“有”或者“正确”就必须有相对应的“现象”和“事物”。
中国古代人从此现象抽出所谓的本质,然后去解释彼现象,经过解释来加以完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根本思路要对。可偏被儒佛道所利用,被政治所利用,被利己的思想所破坏,最后变的面目全非了。
中国的五行,八卦和太极等理论,绝对有它的道理。它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现象,解释现象的过程。至于“科学”,您对它的定义如何?科学之所以发展,是因为它的大胆否定和假设,但是我认为科学要想真正发展,快速全面发展,就必须学会包容。这才是最真实的科学精神,科学家就是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现象,解释现象。
西方科学之所以超越我们东方理论,是因为它直观、容易实践。比起抽象的东方理论要比较容易接受的多。也正是因为东方理论的抽象,不易理解,所以才更容易被人披上神秘的外衣,于是走向末路。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它应该去包容东方理论,用科学的方法从东方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现象,这样才能加快科学全面快速的发展,丰富科学的内容,而不是把东方理论打入伪科学的范畴。“地心说”是不是科学,没有“地心说”哪来的“日心说”,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何况是角度不同呢。还是一句老话——取其精华。
五行,阴阳的可取之处:
1.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1)用在管理上:可以省掉监督的职位,减少人员浪费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用在做人上:相生——学习别人的长处,与别人合作;相克——用己之长克彼之短,与别人竞争。
2.阴阳互生理论:阴阳相互作用,此消彼长,相生相克,极而复反,周而复始,终生万物。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阴阳就是矛盾,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世间相对立的东西很多,不胜枚举。有了对立才会发展和前进。
以上只是简单的论述,但仅此简单的论述,我们就可看出,它到底是伪科学还是角度不同了。总之,我认为,凡是能解释现象和事物的理论都应成为科学,因为它能指导人,对人有益。
以下是我对站长文章的质疑,一点薄见,见笑:
1.“万物有灵是原始人综合观察世间物象、进行逻辑思维的结果,是简单的自然哲学,是低级文化的形式特征。”我不认为万物有灵是什么低级文化,万物有灵如果早被人们重视,还会有物种的灭绝吗。我们对“万物有灵”可能看的太狭隘了,一个理论角度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理论角度的衰弱,但幸好不管哪个发展了,总体都会发展,理论都有生命力,就象我们用现在的科学去理解万物有灵一样。
2.“人类文化思想演进的过程,应该受某种规律的制约,不然我们何以解释世界各地关于世界本原的各种近似的理论?”为何近似,因为我们同在一个星球,现象后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解释程度不同,但可相似。
3.“五行是五种感性物质材料,但它们又是上帝所有,是笼罩在神学帷幕下的原始宇宙观。”“气是一,是宇宙统一的物质基础;五行是多,是世界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个大类,阴阳是气内部的根本动力。”我不是说引用不好,因为理论需要证据,但是这两段似乎有些相背了,不过我到是同意五行是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个大类而非物质,古人高度的抽象能力,怎么可能局限在现象呢?站长不知你到底同意哪种观点呢?
“气”即宇宙的初始,万物的本源,和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阴阳”是产生万物的动力,也是最终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自然;“五行”应理解为万物的五种状态,五种因素,在“阴阳”这个根本动力下,“五行”得以生万物。用现在的科学,不难理解吧。
4.“气和阴阳五行的宇宙运动模式是一种粗糙的系统论”,我不知道粗糙指何,相信大家看了我上边的论述,不会觉得粗糙吧,是角度不同,深度不够而已,与粗糙无关。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万分感谢。
附原文:
--------------------------------------------------------------------------------
八卦、阴阳五行和元气论
发表日期:2004年3月10日 出处:《中国伪科学史》 作者:涂建华
--------------------------------------------------------------------------------
万物有灵是原始人综合观察世间物象、进行逻辑思维的结果,是简单的自然哲学,是低级文化的形式特征。自殷商而周,这种理性思维的系统化、抽象化趋势更加明显。周贵族求神问卜,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论。那种以阴阳二爻组合的卦象已被周人整理得有条有理。其文即八卦,其理即关于八卦的"经"与"传"。汇集而成的这些卦象卦理,被称作《周易》。在《易》中,卦象的基本符号是"-"和"--"两种,分别代表"阳"和"阴",谓两仪。《周易·象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原始于太极,太生发生出两仪,两仪生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四象再生出"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其象征意义为乾为天,主南;坤为地,主北;离为火,主东;坎为水,主西;震为雷,主东北;兑为泽,主东南;巽为风,主西南;艮为山,主西北。八 卦以卦象对应自然界八种事物,以八种事物分析自然和人事,预卜吉凶祸福。这种将自然万物的本原归结为天、地、火、水、雷、泽、风、山八种基本原素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辩证观念,我们的辩证法最初就从八卦中产生了。而后,周文王把八卦演绎成了六十四卦,作了一道很好的关于排列组合的数学题,使八卦易理更加丰富。其时,周文王被纣王囚羑于里,身隐囹圄而不坠大志,算得上一个优秀的阴阳家。此后《周易》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和东方神秘主义共同的源头,周文王功不可没。
人类文化思想演进的过程,应该受某种规律的制约,不然我们何以解释世界各地关于世界本原的各种近似的理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前,即已把水、火、土、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在古印度,地、水、火、风被当作世界的"四大种子"。在中国,最初显然是把火、水、雷、泽、风、山作为世界的基本构成,天和地不算,因为天和地即世界的全部。这种观点只是因八卦的再演绎才被复杂化,而不能与古希腊的元素和古印度的"种子说"相提并论。但随之而来的阴阳五行论却填补了这个位置。
最早阐述五行观的著作是《尚书·洪范》,它比古希腊提出水是万物始基观点的泰利士早了几个世纪。《洪范》所指五行。即水、火、木、金、土。这里,五行是五种感性物质材料,但它们又是上帝所有,是笼罩在神学帷幕下的原始宇宙观。阴阳五行观在殷周之际曾经是一种包含一定积极因素的社会思想,但战国中期以后,它就被唯心主义所融化,而表现出极端的神秘主义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邹衍。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时齐人,他总结性地提出了"五行生胜观",并进而附会到社会历史中去。邹衍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又认为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这些都不难理解。但他说,我国历史是按"五德转移"的顺序,完成从黄帝(土德)到夏(木德)、商(金德)、周(火德)的更替的。那么,代火者必为水,下一个朝代必有"水德"。邹衍就这样把自然和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混在一锅煮。
中国人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五行性质的分析上,并急于用它来解释自然和社会,而不探索宇宙的始基和本源,这就注定最终走上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希腊人在元素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原子论,追求现象后面的本质,而中国的五行论则最终归本于一个虚无飘渺的始基--气。
气的概念起源很古老,与阴阳概念相伴而生。周幽王时代的伯阳甫论地震就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优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14]这里"阳优"、"阴迫"的是指天地之气,也就是阴阳二气。气的概念是五行这五种感性物质构成宇宙的观察的发展。这正如在古希腊人提出水、火、土、气"元素论"之后,还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就造出了抽象一些的东西来。西方由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造出了"原子论",我国则把五行的感性形式剥去,而统一于气,使"气"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左传·昭公元年》中医和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微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廿五年》中子大叔引郑子产的话说:"则天之明,固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这里,五行和阴阳在气的麾下结合成了一个体系,所谓"天六地五,数之常也"。气是一,是宇宙统一的物质基础;五行是多,是世界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几个大类,阴阳是气内部的根本动力。
把朝阳五行和"气"说推广到医学上,已取得的成就,使人们把对中医"气"理论的批判作为禁区,好象这是卖祖,是伤中国人的感情的事。然而,中医"气"之理论,除了在辩证观点上有可取之处外,真正经得起检验的又有多少呢?《内经》中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足东南,故东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歧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曰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留之"。这种观点明显已经走向了形而上学的神秘主义。
气和阴阳五行的宇宙运动模式是一种粗糙的系统论,这种系统模式支配中国人的思想几千年,其科学之外的神秘主义成分,一开始就不安分,与科学争夺思想阵地。当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停滞之时,神秘主义更是大行其道,无孔不入。所以,阴阳五行理论中的神秘主义成分的泛滥和中国近代科学的停滞是互为因果的。此间,阴阳五行已成为命运的代名词,沦为星相占卜、迷信和伪科学的理论基础。
将中国古代"气"理论发挥得淋淳尽致的,是道家的元气论。元气论自太极阴阳说发源,经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佛教传入和儒学复兴几个阶段,历数千年而绵延不断,成为与"仁学"平分秋色的两大思想观点。五四运动时期,仁学和气说均遭批判,代之以民主和科学,但是,作为一种曾经于哲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无孔不入的、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想,"气论"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今天在气功养生之术上,我们难道还看不出神秘主义的阴影吗?
(摘自涂建华《中国伪科学史》,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0-6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医资源
四大经典
古今医案
军民软件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