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
[复制链接]
1524
|
0
|
2003-3-2 16: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最重者理法,然后才是方药。现代医学的理论无法理解中医理论的现实意义,只看到了中医方药的有效性,所以试图用他们的理论重新解释中药治病的原理,但事实早已作出了回答,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就如一定要用细胞学的理论去指导一个木匠的技能一样,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定如此,只能最后让木匠无所适从,连自己原先的手艺都丢掉。
说到不为大众理解,其实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比阴阳五行的学说更不容易理解。对大众而言,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将是如隔山对话。大众之所以更趋向于首先相信西医,绝非大众对西医的理论更能了解,相反,倒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才会对西医形成盲目迷信。大众的取舍其实是一种趋炎附势行为,也即谁得势听谁的,而不是因为哪个更容易理解。对于一个缺乏理论训练的普通人,任何医学都是难以理解的,就像中医往往被理解成清热,西医往往被理解为消炎一样。
所以对于大众并不存在说服的问题,倒是对政策的决策者以及有关舆论的操纵者需要做说服的工作。西医的得势,是与现代科学的影响分不开的,但这种影响并没有为大众就医提供正确的指导,电脑或者核磁共振与治疗某种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很多人会在下意识中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理作超越逻辑的对接。治病的方法其实并不在复杂的技术之中,就像吃饭一样,人用不着将咽喉首先换成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嘴也用不着换成橡胶合成或是金属玻璃钢制品,人类无论如何进化,有些自然属性都是无法彻底退化掉。只要人的自然属性还在,人的生存与健康就离不开自然的因素,如空气、水、阳光、粮食、药。中药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原理上能治疗作为同是自然产物的人的疾病。就像人要吃土生土长的粮食而不食用化学合成的食物一样。
一位中医人士反思说:“阐述与解释中医,使其普及于大众,是习中医者之责任,即使自己明白了其中意义,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你的方法去了解它,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医的精髓是必要的。”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如果不用中医自己的理论阐述,中医的精髓将如何表达?就像书法医术一样,如果一定要放弃汉字书写的基本点画,单纯以平面构成立论来解释书法美学的真谛,还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吗?不用其本来的方法去了解一种理论或是技术,是不是意味着在作与这种理论或技术的自我表达毫不相干的曲解?
对于普通人,接受一件事物不一定要理解,就像电视手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一样,使用者不一定都能够了解,但不了解并不妨碍他们运用。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东西都是日用不知的。难道坐飞机的人一定要对飞机发动机的原理非常了解才能乘坐飞机吗?吃饭一定要知道食物如何分解才能动口吗?对于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只要能用,他们一般是不要求一定理解的,因为他们至少还了解一点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理解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成为病人的资格。
所以,并非中医自身没有争取别人的理解,实际上是人们对中医缺乏理解的兴趣与诚意,就如同我无法责怪一个外国人不用我所了解的语言说话一样,我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一定要人家学会我的语言,想了解人家的意思,只好学习人家的语言,即使这种语言十分难解,也不能因此将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何况医学的原理远非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可以一一对应。对于真正想了解中医的人,汗牛充栋的中医经论的表达其实已经是非常充分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古今医案
三七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