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贴待评]阴阳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浅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贴待评]阴阳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浅析
[复制链接]
848
|
0
|
2004-4-12 12: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自:所以然
阴阳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浅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可见古代医学家把认识阴阳看得何等重要。
通观《内经•素问》八十一篇,其中就有四十五篇泛论阴。如对阴阳并列的词语描述就有: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平阳秘、阴阳平复、阴阳匀平、阴阳相贯、阴阳相随、阴阳相交、阴阳相引、阴阳相遂、阴阳升降、阴阳喜怒、阴阳往复、阴阳异位、阴阳移位、阴阳易居、阴阳清浊、阴阳合傳、阴阳不调、阴阳不通、阴阳相错、阴阳相逆、阴阳成败、阴阳离决、阴阳俱盛、阴阳四溢、阴阳俱竭、阴阳俱脱、阴阳相倾……不可胜数。充分反映了阴阳涉及于世界万物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的普遍性。张景岳《传忠录•阴阳篇》说:“翘首虽繁,而可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阴阳学说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对立性:
阴阳是同一事物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两者不仅在物质、性态方面有根本的区别,而且在矛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古人用“水火之征兆”来阐明阴阳之间这种互不相容,互相制约、互相否定的对立性,是十分恰当的。阴阳对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前提,所谓“曰阴曰阳,曰柔曰刚,阴阳相错,则变化生也。”因此中医十分重视对人体阴阳对立双方的剖析,往往根据阴阳双方之偏性来诊察病情,并采用“对着干”的思维方式来与疾病作斗争。例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等。
二、统一性:
应该指出,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并不孤立的、隔绝的和毫无联系的,而恰恰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如《老子•下篇》所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阴阳双方各以对方为自身存在的依据,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徐灵胎在《医贯贬》中说:“阴阳各互为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历代医家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着重强调阴阳互相为根,互相依赖,不可相失的特性,并用以指导临床。如中医在祛邪泻实过程中,每力戒盲目的汗、吐、下,否则就会破坏人体阴阳的统一,造成“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不良后果。又在运用补法时亦不宜单纯地从补阴或补阴着手,而应善于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才能提高疗效。
由此观之阴阳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这是阴阳矛盾观的基本内容。张景岳在《类经》中说:“夫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简明地概括了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三、运动性:
事物内部阴阳之间的相互滋生或相互制结约作用,必然地会引起阴阳双方发生量和质的变化,从而推动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而其运动变化的形式则表现为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两个方面。
1、阴阳消长:是指阴阳物质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有增減之变化。这是人体正常生理调节机能的表现、整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内外环境的物质交换使人体的阴阳水平不断地处于波动状态,可出现阴长阳长、阴消阳消,阴长阳消,阴消阳长等情况,由于正常生理状况下的阴阳消长被不断地自身调节而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机体在动荡的不平衡中求得相对的平衡,所以不会生病。若由于内外环境的改变,脏腑功能斈乱。使阴阳的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阴阳平衡被破坏,就会出现阴盛于阳、阳盛于阴、阴阳俱盛、阴阳俱衰的病理变化。(参见示意图)由此观之、阴阳盛衰是中医病理学的核心,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以阴阳盛衰进行辩证,找到致病的关键和与此相应的治疗原则。
2、阴阳转化:是指阴阳物质及其性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阴阳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对立面的转变而事物的属性也随之转变,例如“背为阳,阴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说明任何事物的阴阳属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参照系列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属性。阴阳转化的另一种情况则是阴阳事物的量度积聚到一定的限度。可引起本质的变化。如《灵枢、论疾诊尺篇》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人体局部的阴阳转化、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也是经常发生的。如吸尽呼复,呼尽吸来、血化为气,气生为血等。局部的正常的阴阳转化,往往是整体阴阳消长的条件。没有局部的阴阳转化,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就停止,整体阴阳的相对平衡也就无以维持了。
四、平衡性:
尽管阴阳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消长变化着,但这种运动的结果总是趋向于相对的平衡,而这种相对的平衡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这样说,人体的整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之,阴阳失其平衡,即是致病的关健,可所辩证施治的目的,即在于重新调整机体脏腑阴阳,通过抑强扶弱的基本原则,控制其脏腑阴阳水平,争取尽快地恢复到相对平衡状态,从而重趋康复。由于人的生命周期只有一次,所以在脊治过程中,我们更要防止机体的阴阳逆转,特别是当机体的阴阳盛衰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亡阴、亡阳、阴闭、阳闭、阴厥、阳厥 ,危及生命。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必须采取救阴、救阳,开闭、救逆等积极有效的治疗础施,切不可等闲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军民软件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