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喉证治痰法刍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喉证治痰法刍议
[复制链接]
963
|
1
|
2004-2-6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LBSALE[100]LBSALE
中医的所谓痰,除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性产物之外,还泛指包括着机体内一切积潴在器官组织内的败津腐液,绝大多数是可以看到的粘液物质。但也有看不到的,如美尼尔氏病痰蒙清窍的痰,癔性咽喉易感症痰气相凝的痰等。不管看到看不到,都可以分为风痰、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顽痰、结痰以及脾虚或肾虚之痰几种,所以治法也有所不同。
(1)风痰宜消。由急性感染的风邪激惹导致的痰,一般称为风痰,常见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及急性喉梗阻等,常用方有加味六味汤。药如:荆芥、防风、薄荷、僵蚕、桔梗、甘草、陈皮、半夏、天竺黄等。
(2)寒痰宜温。在理论上说,气血遇寒则凝,津液遇寒则滞,诚如林佩琴氏《类证治裁》所谓:“寒留则水液不行”,不行则滞,滞则败,败则成痰。但在喉科来说,寒痰一证,比较少见,偶然在急性喉炎中也可见到,治当以温中化痰法,常用方为理中化痰汤。药如: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半夏、茯苓等。
(3)热痰宜清。火可烁津炼液为痰,所谓“火为痰之本,痰为火之标”,因之一切疾病由于热证为多而痰热也相应增多。所以喉科痰证也不例外,亦以痰热为多见,例如急性咽喉病而出现痰证者,大多属热痰,常用法为清热化痰,代表方剂为清气化痰汤。药如:陈皮、杏仁、枳实、黄芩、栝楼仁、茯苓、胆星、法夏等。
(4)燥痰宜润。燥痰证多出现在阴虚体质的慢性咽喉炎、干燥性咽炎、萎缩性咽炎,这是肺虚津槁、燥气乘之所致。凡慢性咽喉炎,十之八九是燥痰。只有清肺生金以化痰,才是中肯之法,常用代表方为清肺饮。药如:黄芩、桑皮、栝楼仁、橘红、茯苓等。
(5)湿痰宜理。感受外湿过久过重,致中州被困,阳气不振,津液化浊成痰。此外,湿浊内停一久,脾气困顿,不能运化水湿,水湿与津液停骤而成湿痰,例如癔性咽喉易感症,长期口縻口疮等,但一般喉科湿痰者属于少见,治法为燥湿化痰,常用二陈汤加味。药如:法夏、陈皮、茯苓、甘草、芥子等。
(6)顽痰宜攻。喉科中以室带长期水肿、肥厚,粘膜不充血而晦暗、惨淡为最典型,常用方为加减四海汤或礞石滚痰丸。药如:海藻、昆布、牡蛎、皂荚、法夏等。
(7)结痰宜消。结聚有形可睹者,习惯上称结痰。例如咽部潴积性囊肿、舌下腺囊肿之类最为典型。常用四海舒郁丸或四海软坚汤类,但效果不很理想。药如: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藻、海带、昆布、乌贼骨等。
(8)健脾制痰。用补虚方法来消痰有二:一为健脾制痰,一为益肾制痰。但喉科无肾水泛滥为痰一证,故而益肾制痰一法从略。《明医杂者》云:“痰之动湿也,主于脾”,所以脾运失健,内湿自生,一方面湿滞则津液腐化,一方面脾衰乃不能升清化浊,于是产生痰浊。所以,使土气振作是治化痰之源,绝生痰之本,故号以制。常用方有参苓白术散或健脾丸,药如: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淮药、肉蔻(以上健脾丸方);人参、白术、茯苓、扁豆、淮山药、砂仁、苡仁、桔梗、莲子肉、炙甘草(参苓白术散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杏林新枝
|
2004-3-5 2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喉证治痰法刍议
我钱少,能降价吗?
一篇文章要卖100两纹银,张仲景要发财了,他的伤寒论的一句话出价1万两黄金有同意的否?这样的话大家现在谁也看不到伤寒了,中医早就绝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美容之声
中医外科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四大经典
沙漠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