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复制链接]
1721
|
10
|
2004-8-23 23: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
中医治病的重复性差,很多中医不服,并举例加以说明,如杏林萧客在《天涯社区》论坛就有这样的论说:“其实,并非中医不可重复验证,只不过验证的方式、内容不同如西医而已!西医重复验证是“病”,而中医重复验证是“证”!
凡麻黄汤证者,以麻黄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桂枝汤证者,以桂枝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凡“胸肋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食,口苦,咽干” 属小柴胡证者,无论是何疾病,皆以小柴胡汤治之,有效率是多少?100%! ”
当然,我也知道,老杏说这番话,完全是出于对贬低中医者的义愤,情激之余才打错了比方。其实他心里非常清楚,重复验证这些“证”尽管有效率达100%,可是没有可靠的数据说话,是很难攻破那些贬低中医者的奇谈怪论的,所以他才接着上述论点这样说:“仅凭古人留下的这些‘方症’是不够用的,但它给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如果中医界全面、系统、精确地研究、归纳、总结出各种病变的‘方’、‘证’,并在此基础上拿出具体的临床数据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则‘中医不科学,疗效不确切’等奇谈怪论将不攻而破,而中医将更趋完善与成熟,更趋科学与规范。” 他的这种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其实我们都非常清楚,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治疗的最终目标取向是“病”,中医所特有的“证”与中医、西医所共有的“症”,都是“病”的体表反映。只不过,从中医理论角度讲,“证”是一组“症”的集合,比如“桂枝汤证(伤寒表虚证)”,是由“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四个“症”组成的。中医认为,通过对一组“症”(即“证”)的分析、综合、判断,找出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能找到发“病”的原因、位置和产生的机理。必须认定的一个事实是,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中医对“症”的提取主要靠眼耳鼻等感官来完成,通过这些感官对某些常见“症”的观察、归纳,把它确定为某个“病”在某个阶段(如如温病的卫分证、气分证等)、某个层面(如感冒的表实证、表虚证等)的固定格式,这就是“证”。可以看出“证”,在中医学里是一个对“病”的诊断过程,简而言之,中医整个诊断思路是用“症”定“证”,以“证”推“病”。但由于中医对“症”的提取,主要源于医者的感官,所以提取的“症”主观成分太多,对中医发展造成的影响很大,这是后话。
然而,杏先生根据中医的证重复率为100%,得出了中医经得住重复的结论。我们姑且不追究医者的主观成分对“症”的准确表述有多大多影响。稍有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中医的“证”和“病”也不是在同一个层次上,拿“证”和“病”比较就已经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更何况中医和西医原本就是各走各的道,人家说治病的重复率高,我们却拿着诊断过程中的“证”的重复率高去反驳,这种对比不仅犯了严重逻辑混乱错误,其结论也有点答非所问的味道,实在是以己之短形人之长。既然中医、西医的最终治疗取向是“病”,为什么人家治病的重复率高,我们就不敢正视自己治病重复率低缺陷,还偏要拿“证”去把自己妆扮成无病不治的前超医学呢?当然,比起中医的生死存亡来说,犯点逻辑混乱这样的“小”错误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最多给人留下一点笑料。问题在于,如果把“证”当作中医学的特长拿来在西医的“病”面前加以炫耀,那确实是在把中医发展这样的大事当成儿戏耍了。
应该说,“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大青龙汤证”……这些由“症”集合起来的“证”,也许稍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真的会一见便知。不得不提的是,这些“证”在两千年以前就被老祖先人“格式化”了,只是这两千年来与我们现今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起居、饮食习俗……想来应该是和“证”时代已判若天壤了,加之我始终认为,由于环境的熏陶,现在的人比古人认识问题还是要深邃得多,所认再用这些“一层不变”的“证”来处理现今所有的的临床问题,恐怕就很成问题了,不过这到是应验了古人“愚者,以不变之法应剧变之世”的训导,只是没有令古人想到的是,他若干代后的很多“智”孙们,还在犯着这样的低级错误。
由于两千多年,世间的一切都在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变、我们体质在变、我们患的病在变、疾病的病谱在变……,唯有我们“施治”时作为依据的“证”没有变。尽管“辨证施治”是我们的法宝,对证治疗的重复率达也到了100%,可狡猾的疾病已经变得可以使用“障眼法”了,把可以集合成“证”的“症”隐藏得无影无踪,最终让不变的中医走上了“无证可辨”的死胡同。有人说“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优势,可是由于“证”不变,反倒成了中医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要想将绊脚石变为铺路石,方法一个——变,我们可不可以将X光机、CT机、生化分析仪下的一些症状(体征、指征)纳入“证”的范畴让中医来“辨”,比肺纹理增粗实属,纹理稀疏属虚;血液粘稠度高为热,粘稠度低为寒……?如果中医的证不变,如果只知道把“对证的治疗重复率为100%”作为优势来宣传,而忽略它给中医发展带来潜在危害,中医要想有质的飞跃永远只能“空了吹”。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西68路)张毅
邮政编码:629000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4 23: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简单草率地说:“从中医理论角度讲,“证”是一组“症”的集合”则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征”(综合征)相混淆,西医的综合征与中医的“证”几乎相反。综合征是西医对某些不太了解的疾病无法命名,于是就以症状、体征的集合来命名。而中医的“证”是从疾病中抽象出来的,它是对某一种病的抽象概括、抽象描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4 2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主要源于医者的感官,所以提取的“症”主观成分太多”
首先,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无论采用任何手段,最终都离不开感官,不但如此,当借助仪器时,不但需要感官,还需要思考,而且要经过多个不同专业的人的感官和头脑,其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
其次,使用仪器本身也是一种间接手段,仪器本身的设计、制造、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都会对仪器所反应的事物的真实性带来影响。它处在被认识事物和认识者之间,反而给被认识者和认识者增加了一道(或多道)屏障。
最后,任何事物其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客观性,任何事物的客观性都是相对的,无论你使用不使用仪器,永远都看不到事物的“真面目”。你使用了仪器,它同样会产生“歪曲”,甚至是比感官更大的“歪曲”。在中医的诊断中,至少现在的任何仪器,都不比有经验的人的感官更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4 2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不过这到是应验了古人‘愚者,以不变之法应剧变之世’的训导”
我看到的古人的训导与川芎不同,我看到的是“见简即用,见繁即变”,“变”什么呢,变繁为简,然后再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君不闻:易有三义,不易、变易、简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4 23: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川芎引用很多“汤证”,那么,就应该知道证的来源。
证是怎么来的呢?它最初指的是能为某一汤方所治的病,能为“桂枝汤”所治的病,就被称为“桂枝汤证”。证在病状与治病的方子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定的桥梁。从病的角度来看,证可以看成是:在某种分类标准下,对病进行分类而得到的高一级的分类单元。
如果证的重复率是佰分佰(的确如此),那么它“下属”的病的治疗的重复率也必然是佰分佰;
如果诊断为某证,而治疗效果不好,那只能说明诊断有误或诊断不清(或者叫“分类错误”)。因为证本身的定义就不是孤立的,它前面连者病状,后面连者方药;若方药无效则说它是某“汤证”就名不副实,也就是说:不是此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4 2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川芎迫不及待地要将证深入到人体解剖结构内部,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符合证的“制定”规则,也就是说,前面的病和后面的治疗药物或方法要有稳定的关系。
单纯将X片所见肺纹理的粗细,和中医的名词“虚”、“实”套近乎,而没有后续的治疗方法(西医的方法也行),则失去了“辨证”的意义。
目前中医的证,已经比“汤证”进步多了,所谓进步就是它在“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概括和抽象,有的甚至是反复抽象,并与其他被反复抽象的中医概念一起构成了中医的医理。
所谓抽象,也就是川芎所说的“格式化”。这是中医化繁为简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中医如此,中算也如此,不过在中算中不叫“证”,叫“术”,也就是算术的术)
另外,中医的病和西医的病也不是同一个概念,将他们的重复率进行比较也“已经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中
|
2004-8-25 10: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你中医学的不好。。。。用的更不灵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川耗子
|
2004-8-25 11: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这里的“高人”的确很多,如果中医少点这些“高人”,中医也许还有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4-8-25 12: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好在象川芎这样的人不多,所以,中医不会死的太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川耗子
|
2004-8-25 2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无证可辨”的悲剧侍候着中医
下面引用由
军民软件
在
2004/08/25 12:47pm
发表的内容:
好在象川芎这样的人不多,所以,中医不会死的太快
这里的高人的确很多,如果中医多点点这些高人,中医也许还有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川耗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