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重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唯一的生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重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唯一的生路
[复制链接]
821
|
1
|
2004-12-11 1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自新郎中医论坛 荆山卞和
点击有关中医的栏目,尽是困境、低谷、彷徨、悲情……。现在确实是中医存亡的关键时候。网友指出的种种败亡征兆条条真确。
如何来解决问题,挽救中医呢?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政策上。且不说“红头文件”的神力已有些过气,那是在原始、简单的社会环境下的管理手段。就说已有关于中医的政策,都是出于保护目的所采取的临时应对办法,十分宽容,甚至是放纵,使中医界产生那么多的专家、名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却没有使中医本身有真正的发展(中西结合除外)。以至在社会急速发展要求统一、和谐的今天,“中医学”终于暴露出它的致命弱点——基础理论。
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所有侵害中医的现象中,有许多是政策所不能管或管不着的事,你不能制止中医学生去学习西医,不能制止西医去研究中医等,不能用政策去损害其它方面。那些与政策有关的因素,也是涉及面甚广,什么样的政策、法规都难以全部覆盖,何况中医要走向世界,政策是不能出国的。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再出台更进一步的保护性政策,那是无法执行的,是政府敷衍塞责,让中医自生自灭。
那么,怎么制定管理性的中医政策呢,这首先要给“中医学”定位,它在社会经济文化中是处于什么地位?是哲学,还是自然科技,是技术类还是民间杂耍?
如果说中医学是与西医同样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并且如同中医人士所论证的那样,与西医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从西医角度证明其科学性,更何况,中西医结合的成就有目共睹,现在也没有那位中医能离开西医的诊断。那么,让中医与西医合并,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一个统一的医学模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怕被“消灭”?
如果说中医与西医不同,有其特殊性,这只能是基础理论方面不同,药物是没有中、西医之分的,同一种药物,按谁的理论使用就是谁的。
中西医理论不能统一,又不能抛弃,那么就请拿出一个规范、明朗、纯正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作为制定政策的根据,是要经得起答辩的,不能象现在这样,诡辩式的怎么说都有理,要体现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还没有那门成功的自然科学不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
强调中医学“特殊”,总不能特殊到人类社会以外去,那就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就真到人类社会以外去寻找它了,民族感情也无能为力。
还有人说:“有效就是硬道理”。“有效”是客观的事实,但它只能保证中医在最低层次的存在,是处在民间杂耍的水平,单凭“有效”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仅靠“祖传秘方”无异于乞讨的工具。秘方、有效方被西医药理学破解是它的最终归宿,对中医学的继续存在没有任何裨益。
中医学受到多方面的侵凌剥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就虚在其基础理论错乱不堪,底气不足。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古人就那么说的,不要钻牛角尖,要领会精神实质”。连古人为什么那么说都不知道,怎么领会精神实质,“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火车”哪个不是钻牛角尖,科学就要把牛角尖钻透。这就难怪中医学生热衷于学习西医了。一谈“阴阳”就讲辩证法,一谈“五行”就讲唯物论,还说“古人落后”,学生说:落后你还让我们学?我们又不是学哲学的。
中医学如果是科学就不需要过多依赖政策,没有那门自然科学是靠政策而存在的!现代天文学在“政策”的残酷迫害下仍然发展起来了。重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唯一出路。
请掌握中医命脉,有权阐述与解释中医理论的名人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要再向政府推诿,误导民众。不要与那些“乘华轩,峨高冠,窃虚誉”之流为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illumouth
|
2014-4-22 0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顶起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沐天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