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隐!把庸医的丑陋不堪都就了
但是不知川耗子先生有没有看过孙思邈的一句话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川先生的抨击实在过隐,中医本来的精微之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的,只是因利而趋,而学又不精,于是乎就出现了如先生所说的那些个老中医,自己都没学好焉能教别人,不会教就叫学生读经典,而学生也是半知半解,怎么办?就以经为尊,这总不会错吧,既使错了,也是经典错了,又不是我的错.长此以往,就成了此成医道
医道衰败并不是经典的错,经典没叫你去死记它,它只是把这个规律告诉你,你要唯变所适,这也是为什么内经有法无方的原因,就像数学题,你知道方法了,无论给你什么数,你都能够做出来,不是吗?
群方之祖张仲景,他的医术有谁反对?但他的学医方法是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叶天士:“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沈德潜《香岩传》)。
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这说明中医不像西注重器械操作
中医是精微之学,不是你记几本经典,记几个古方就能学会的,那么一些个心浮气燥,粗心大意,功利心重的人学不好也就在所难免了
张锡纯不避劳苦,自奉甚俭,常念学与年俱进,终生治学不辍。虽至晚年,每为人合药饵,必躬自监制;修订著作及复信答疑不肯假手他人。又力辟医不叩门之说,每遇疑难重证,辄辗转筹思,查考书籍,一旦有定见,虽昏夜立命车亲赴病家调治。即或病在不治,亦勉尽人力,每救疗至殓服已具,不肯稍有懈怠。时人称之为一代大师,实当之无愧。
如果每个中医师都能有如此想法,那么是不是年纪越大,学术就越高呢
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多的人唯利是图,那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年纪大了又有什么用
从来读书不会使人变愚,只是学而不思的人才会变愚.这又能怪中医的经书吗
这些个学而不思的人本来就不该学医的,医学是性命之学,又岂容一个不知变通的人来掌握自己的生命呢
还有一点,中医并不丑陋,丑陋的只是那些个中国人的心态,只可惜他们是学中医的
还有一点我是学西医的,但是我是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