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亲者痛,仇者快的“自非式中医”

[复制链接]
查看1159 | 回复3 | 2005-1-3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2004年12月7日《华西都市报》A6版刊登了记者吴妮等《医院难见中医产科》的报道,该文报道了一位读者发出的“我们国家中医那么源远流长,到现在咋就没有产科了呢?”的感叹。更令人可怕的是,该文还反映出了“市民的声音:不选择中医院接生孩子”。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中医产科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这位读者心目中堪称“造诣很深”的中医产科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则是市民对“造诣很深”的中医产科不信任。
其实,毫不客气地讲,这位读者毕竟是位门外汉,它根本不知道中医面临失传的学科,何止产科一个方面,随便列举几方面,都可以窥见中医技术全面退化,整体失传的隐忧。
外科:早在东汉时期,华佗先生就可以在自施麻醉的情况下,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现在有谁听说过中医生用中医的方法为病人做手术?有又谁见到过现在的中医院还在用华老先生的办法去为病人施行手术呢?只怕是既便有华老生的这种手术方法流传至今,也没有几个病人敢去以身试此外科手术法的。
急诊:至迟在唐朝,中医就可以用葱管为病人导尿,用鹅羽为中毒病人探吐,用芒硝、大蒜外敷治肠痈(阑尾炎),用冰片、射香等吹鼻取嚏的方法来复苏昏迷病人……。现在有多少人还能见到中医用上述办法去治疗类似的急症?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用这些方法为其解除“急”苦呢?
诊断:在战国时期中医就能通过鼻嗅人体的分泌物,如大小便、汗液等,来比较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原因所在;通过诊脉就可以判定腹中胎儿的性别……。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这些诊断方法?又有多少医生愿意使用这些方法?又有多少病人愿意接受这些方法?
…….。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凡是带有技术性的中医绝活,要么已经在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被湮灭,要么已经处在失传和消亡的边缘。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该文一些专家认为的与“产科面临失传”所共有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为值得探讨的共有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中医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模样?
现在不管是业界还是非业界,都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认识误区,那就是在“继承”、“保持特色”的幌子下,始终把中医措绘成1840年以前时的那个“中医”。中医的一切理论范式和诊疗技术都以1840年以前的“中医”为模样,望诊凭肉眼,但如果用了让眼睛功能延展的X光机,就不是中医;听诊靠耳朵,用了让耳朵功能延展的听诊器,就不是中医;熬中药用砂罐,用了比砂罐更美观、更先进的不锈钢煎药机,就不是中医……。这样一来,被固化了的“1840年版中医”,在全社会都在向现代化迈进的时候,要想有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想法,换来的必定是界内外一遍“非中医”的嗟叹和哀鸣声。
其实我以为,这种“自非式中医”失传的嗟叹和哀鸣,纯粹是中医自己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所表现出来的庸人自扰。比如,外科手术,华佗先生要用手术刀,中医的叛徒川耗子也要手术刀,只不过老川我用的是不锈钢刀,华先生也许用的是铸铁刀,也许用的是青铜刀,但是不管用什么刀,肌肉一定得划开,脏器一定得暴露,我想中医做手术和西医做手术概莫能外。为什么我老川用了不锈钢刀儿就不是中医而是西医了呢?难道这外科的中医西医之分就全在这刀儿的材质上?我想要是华先生所处的时代已有不锈钢,他用这不锈钢刀儿做手术,那他是中医还是西医呢?我进一步猜想,华先生做手术时,病人躺的肯定是木制手术床,可能是用清洁水之类的东西来洗涤伤口,以达到消毒的目的。而中医叛徒川先生的病人躺的可是全自动数控不锈钢手术床,用的是万福金安之类专用药品来给伤口消毒。但不管用什么来躺病人,用什么来给伤口消毒,这床肯定是手术所必备的,伤口的毒也是必须要消的,这一点,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做手术概莫能外。为什么我川先生的手术仅仅因为病人躺了全自动数控不锈钢手术床,伤口用了万福金安消毒就成了西医手术呢。
再比如,中医用葱管导尿,治病的原理和目的应该说是完全和现代医疗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的中医生用橡胶管给病人导尿,就说人家用的西医技术了呢?类似思维所导致的 “自非式中医”的事例还很多。难道中医真的就只能运用1840年以前的手段和器具才能叫“中医”?难道中医理论永远只能用阴阳五行才叫“中医”?难道中医真的只能刀耕火种式的生存,一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就不是中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站在业内的角度讲,是一种典型的“中医现代自残”(即“自非式中医”),站在业外角度讲就是对中医的极端现代化歧视。在业内的“自非”和业外的“歧视”交错影响下,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中医,其实中医并没有绝种,也不会消亡,它只是和社会与时俱进而变化了,这一“变”,变得我们从心理上无法接受,形态上难以认识,然而,不管中医多想纯粹,只要没有脱离现实的生活环境,就不可能绝对断绝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再有1840年以前那样纯粹的中医。具体落实到该文所说的《达生篇》,这本书有个最著名的“睡、忍痛、慢临盆”的“生产六字诀”,总的目的是为了让生产少痛苦而顺利,我们如果能用现代的方法让产妇睡得更香,分娩更不痛,临盆更不慌,不是更加能让产妇生产得顺利吗?难道1840年以前提倡这种观点才是中医产科理论?根据这种观点产生的有利于当时产妇生产的方法才是中医产科?而1840年以后这种观点就不是中医产科理论?根据这种观点产生的更先进更有利于现今产妇生产的方法就不是中医产科?……。如果真是这样“自非中医”的话,所谓的“中医”也就只能到博物馆才找得到了,所谓的“中医产科”当然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了。但同样,这也就相当于说现在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只有古代的中国人才是中国人。这样下去对中医的发展有利还是有害,至少我没弄明白。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西路68号)
邮政编码:629000
完稿:2004-12-16     2005年1月2日第二稿

附:医院难见中医产科
华西都市报2004年12月7日A5版
  记者吴妮郑骏实习生杨程为您摄影报道“我们国家中医那么源远流长,到现在咋就没有产科了呢?”昨日,本报读者董先生带着一脸的疑问来到了报社,为了证明中医产科确实曾经有过“辉煌历史”,他还特意带来了一本古老的中医产科著作《达深篇》。
  令人疑惑:中医产科面临断脉?
  董先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不是学医的,但他们家差不多世代都是搞中医的,女儿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前不久,女儿打电话回来说自己有个朋友怀孕7个月了,结果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不得已把孩子做掉了,遗憾之余,女儿还抛出了个疑问:“中医怎么没有产科呀?如果有,这些事情不就可以避免了吗?”“中医怎么会没有产科呢?”一向对中医很感兴趣的董先生翻出了多年的藏书《达深篇》,发现里面对于妇女产前、产中、产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如何用药等介绍都非常详尽,而《辞海》里面对于《达深篇》的解释也是:中国第一部产科著作,有290多年历史。显然,传统中医在产科方面是有很深造诣的。然而,当董先生来到成都中医附院咨询时,医生却告诉他,中医没有产科,要生孩子,只能找西医产科。
  “中医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更能在300年前就写出一本产科著作,怎么到了现在反而被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西方医学所替代了呢?实在可惜呀。”董先生说,自己并不是反对西医,只是觉得中医在产科这一方面的没落没有道理,希望有关专家能给自己一个“解释”。
  专家把脉:中医产科危险系数高
  记者随后咨询了成都市妇幼保健院中医部的有关专家。专家告诉记者,现在确实没有中医产科了,只有中医妇科,但妇科里却并不包括生产问题,而是以西医方式为妇女接生,只是产前产后会根据中医理论用中药进行辅助调养,“毕竟很多产妇还是更信赖中药一些”。专家称,之所以在产科方面更偏向于西医,主要是西医生产方式灵活,安全系数高,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采取如吸氧、剖腹产等方式救治,中医产科虽然有很多精华,却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遭遇难产时,运用中医方式见效太慢,容易出现危险。但是,专家同时承认,他们以往对中医产科确实重视不够,忽视了很多有价值的精华,今后会对中医产科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提炼精华,希望有一天中医产科能重新大放光彩。
  市民声音:不选择中医接生孩子
  已经进入婚龄的市民张小姐虽然还没有考虑结婚生子的“日程”,但当记者问到会否选择中医产子时很干脆地表示,自己虽然一直很信赖中医,但要生孩子的话,还是找西医稳妥:“生孩子可是十万火急的事,慢悠悠的出事了怕是救都救不过来哦。”
  已经有过生育经验的黄女士则表示,中医虽好,但只能用在产前保养和产后护理上,她怀孕时就一直只选择中药,但生孩子涉及消毒等一系列复杂的安全措施,是目前中医还无法保证的。
[/watermark]
会联想的风 | 2005-1-3 21: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亲者痛,仇者快的“自非式中医”

有见解!
沐天翔 | 2005-1-5 05: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亲者痛,仇者快的“自非式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沐天翔在 2005/01/05 05:53am 第 1 次编辑]

    我从来都不认为,用手术刀的人就不是中医,煤气可以熬药,为什么还要烧柴火?可是,要是没有了阴阳五行也还是中医的话,这我绝对是不赞同的~~~~中医西医都有他的核心,有他标志性的东西,若说推翻了人体解剖概念的西医还是西医的话,耗子先生会不会也觉得荒唐???使用什么样的器具是一回事,但是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手段来治疗疾病是另一回事,我不知道中医这套老古董的理论有多么落后,但是,在西方医学力所不能及的很多方面,他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以现代的科学水平也无法完全诠释他的神秘,那么有什么理由就要我现在就放弃他?1840年以前的理论,还有许多精华我们没有继承下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继续继承??
    中医看病的特色是辨证论治,辨证的要点就是要辨个阴阳虚实,治疗上都是以你辨的这个阴阳虚实来对证治疗,中医的治疗法则,中药的归经疗效,都是围绕着这个阴阳虚实来进行的,如果脱离了这个阴阳虚实,你告诉我他是个中医,他在用中医的手段治病,我100%不认同.作为一个好的中医生,他必须能明白这些,分析这些.
    中医的诊断手段,望,闻,问,切,都是强调以自身的能力来收集疾病的信息,那么这个自身的能力,到了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是不是就可以不用锻炼了呢?是不是就可以借助现在的医疗设备来达到我们收集疾病信息的目的了呢???在某些方面,可以,接骨的时候有X光机会让你更轻松,可是,我们望,闻,问,切的目的是什么,是了解病人的阴阳虚实啊~~~说到这点上,现代的设备就无能为力了,因为它们都是为了西医的诊断而出生的啊,无论生化全套也好,X线摄片也好,螺旋CT也好,就算是核磁共振,就算最新的基因图谱,它能告诉你阴阳虚实么???它能告诉你这个人中气不足么???它能告诉你这个病是热是寒么???不能啊~~~~现代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确实在高速发展,可那是人家的奔驰啊,我们只能眼红,在没有人给我们造汽车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把自己锻炼得能跑更快之外,还能做什么???呵呵,还能攒钱买一辆汽车,或者自己学会造汽车~~~~~当然也不排除人家造好了送一辆的给你的可能~~~~
    让眼睛功能延展的X光机啊,看不见五色,让耳朵功能延展的听诊器啊,听不到五音,比砂罐更美观、更先进的不锈钢煎药机啊,说实话,我更愿意用砂罐熬药,砂罐熬的药好啊,有啥根据???没啥根据,我只知道砂罐熬的鸡汤肯定比不锈钢锅熬的鸡汤好喝,也不知道是个啥道理,呵呵,其实说这些,并不代表用了X光机就不是中医,用了听诊器就不是中医,用不锈钢煎药机就不是中医,因为在有些中医力所不能及的地方,这些东西能发挥它们的作用,一个现代的中医生吧,在中医的所长的方面用中医,在中医所短的方面用西医,有何不可呢??谁要是说中医能包办一切,我第一个反对,谁要是说在中医所长的方面坚持用中医治疗,我第一个敬佩!!!!
    固步自封和坚持特色就是一步的距离,进一步就是固步自封,退一步就是坚持特色,赞扬和批评就是围绕这一步的距离,处在这赞扬和批评之间,这一步的距离可要好好把握~~!!
    中医的理论每朝每代都有发展,都有创新,都能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从中医各家学说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到了近代,到了现代,长出来的就没什么大树,多是些灌木丛呢???是否是这片曾经的土地出了问题呢??呵呵,远处那片郁郁葱葱的老林发出了嘲笑-----别怀疑这片沃土,要怪就怪你是个孬种~~~~~
   
(原本写了一篇回复,但是在写完之后没来得及发就停电了,现在的这篇回复和原来的又有所不同,但都是有感而发,想到什么写什么,大家一起讨论进步~~ ^_^ 别丢砖头哦,疼 :em02: )
   
rwxsh | 2014-4-25 05: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