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复制链接]
1153
|
2
|
2003-4-6 2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1904年 周雪樵等人在上海创办第一个中医学术团体医学研究会。
1914年 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极力主张废弃中医。
1922年 谢利恒编《中国医学大词典》出版。
1929年 南京政府竟然通过余云岫等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之障碍案”,从而引起全国中医药学术团体于3月和12月两次在上海集会,提出平等中西医待遇,并要求确定3月17日为“国医节”等议案。
1931年 1月中央国医馆成立。焦易堂任理事长。
1936年 裘庆元的《珍本医书集成》、曹炳章的《中国医学大成》出版。
1949年 9月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出席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说:“必须很好地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的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11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卫生部的医政司医政处下设中医科。
1950年 5月北京中医学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地方性学术团体之一。
1951年 5月卫生部发布《中医师暂行条例》和《中医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53年 5月卫生部医政司的中医科改为中医处。11月中华医学会成立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卫生部正式成立中医司。
1955年 1月《中医杂志》中文版创刊。3月商业部成立中国药材公司。6月我国著名老中医萧龙友、叶橘泉、承淡安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7月中国药材公司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药材管理局。《中药通报》创刊,1988年更名为《中国中药杂志》。12月中医研究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第一任院长鲁之俊,周恩来总理为该院成立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医研究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开学。
1956年 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药材管理总局更名为商业部所属中国药材公司。7月根据中苏科技委员会决议,苏联派遣3名专家组成针灸考察小组来华,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学习3个月。8月成都中医学院成立。9月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成立。
1957年 3月国务院决定,中药材的经营管理由商业部移交卫生部统一领导经营。
1958年 10月毛泽东主席对卫生部首批西医学习中医离职班的情况报告的指示中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1959年 6月卫生部发出关于整理推广秘方验方的通知。
1960年 2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提交《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座谈会情况的报告》。
1962年 10月中央同意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祖国医学遗产的研究和继承工作的意见”。
1965年 5月国家科委中医中药专业组成立,标志着中医药研究和事业发展已进一步纳入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规划的正常轨道。
1970年 10月全国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成就展览会在北京举行。
1971年 2月周恩来总理接见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代表和全国中草药和新医疗法成就展览会工作人员,要求大家努力“实现毛主席指示的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伟大思想”。7月《人民日报》公布针刺麻醉获得成功的消息。
1972年 11月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大批医药简牍。
1973年 1973年底至1974年初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简帛医书14种,这对我国开展医史及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74年 10月《人民日报》公布我国发掘的古代中药麻醉应用取得成果。
1976年 2月卫生部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汇报会。
1977年 10月南京江苏新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大辞典》出版,收载中药5767种,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中药工具书。
1978年 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著名中医岳美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9月党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同志在指示中特别指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特别是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中医研究生班在北京开学。这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以来第一批入学的研究生。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在呼和浩特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0月卫生部恢复中医局(司)。
1979年 5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医药学术团体。6月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召开针灸针麻座谈会。中国针灸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针灸大会”。9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举行会议,“茶花牌云南白药”、“李时珍牌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华佗牌针灸针”荣获我国首次颁发的金质奖。12月世界卫生组织赞同用针灸医治偏头痛、便秘、感冒、白内障等43种疾病。
1980年 1月《中草药》杂志创刊。3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重要经验教训。5月我国“今日中药展”在日本名古屋、东京、大阪、九州等地展出。10月中医古籍出版社成立。
1981年 7月《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文版)创刊。这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学术刊物。《中医杂世》(英文版)创刊。8月《中国针灸》创刊。这是当时唯一的全国性针灸学术刊物。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这是我国最大的全国性中西医结合学术团体。
1982年 4月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特别强调了中医单位要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问题和增加中医事业经费问题,解决中医药后继乏人、乏术问题,中西医结合问题,中医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和民族医问题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问题等。9月《中医教育》杂志创刊。10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学教材编审会议在南京市召开。12月卫生部在石家庄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科工作会议”。
1983年 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整理研究民间单、验、秘方等有关问题的通知》。5月全国中药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6月著名中医董建华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8月世界卫生组织为研究、发展、交流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在传统医学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多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其中设在中国有7个合作中心。10月国务院发布了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11月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总结了34年的工作。全国中医医院急症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中医急症工作经验和进展。会议认为应该把中医急症工作当作中医医院建设的一件大事认真抓好。
1984年 6月卫生部中医司制定了《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的统计内容和标准》(试行)。8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9月卫生部和国家民委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0月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将其珍藏的全部中医药图书献给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并同时设立了任应秋奖学基金。
1985年 3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1979年5月成立的“全国中医学会针灸分会”晋升为一级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针灸学会”。4月我国第一所中药学院——南京中药学院开始筹建。6月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根据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学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医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西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30周年题写院名。世界卫生组织委托我国卫生部在广州、从化、南宁召开“传统医学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研讨会。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颁布,其中收载中药材和成方制剂等713种。
1986年 6月《中医报》、《中医药信息报》相继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批创刊的中医药专业报纸。7月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关于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通知》。10月任命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兼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11月卫生部设立了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中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12月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成立。
1987年 5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胡熙明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传统医药在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的发言。7月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是我国第一次筹备的全面系统地反映国际上中医药学术研究最新水平和检阅最新中医药科研成果的大型中医国际学术活动。9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向坦桑尼亚派出第一批中医专家组,开展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11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把总部设在北京,中国针灸学会会长胡熙明当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该会成员有3.7万余人,覆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医研究院刘猷枋、屠呦呦教授首批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其后该研究院又有13人相继于四年间获该项奖。
1988年 3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开展了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4月国家中医管理局制定发布了《1988~2000年中医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到2000年,要建立起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机构比较健全,人才结构相对合理,学术水平显著提高的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体系。为21世纪中医药事业的全面振兴和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家中医管理局与坦桑尼亚卫生部签订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内进一步广泛合作的备忘录。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中药管理职能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划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7月同巴西签订了两国《关于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合作的协定》。11月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1989年 1月《中国中医药报》创刊。该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主管,是全国中医药行业的国家级专业报纸。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试行)》的通知。6月由西藏自治区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共同协作编著的《四部医典挂图全集》藏汉本、藏英本在拉萨通过科技鉴定。8月孙思邈医德纪念碑落成典礼在孙思邈故里陕西省耀县隆重召开。9月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国际针灸考试中心正式成立。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国际针灸穴名标准化科学组会议。11月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12月李时珍药物馆在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建成。邓小平同志为药物馆题写了馆名。
1990年 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下设“中医与中药学科”。4月全国首次中医药对台工作座谈会在福建中医学院召开。6月“针灸《经穴部位》国家标准”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严格审查,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国内第一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中心在黑龙江中医学院成立。8月《中医年鉴》更名为《中国中医药年鉴》。10月我国第一个针灸陈列馆在湖南中医学院开馆。由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研究所研制和建立的《针灸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ACULARS)正式通过专家委员会的鉴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大会”。全国五百老中医药专家代表正式收徒。12月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大会暨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王雪苔当选为第二届世界针联主席。
1991年 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杏林计划”开始在全国实施。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将“中西医并重”列为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6月由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与德国实业家施道汀尔合作兴办的欧洲第一家中医院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魁茨汀市正式开业。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李鹏总理的题词是“发展传统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旨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11月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陈可冀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年 5月江泽民主席为《中医古籍孤本大全》题词,这是对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关怀和鼓励。李鹏总理视察杭州胡庆余堂药厂,并题词“振兴中药,造福人民”。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成立。9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宣告成立,江泽民总书记为集团成立题词:“发扬同仁堂质量第一的优良传统,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10月国务院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12月抗疟中药双氢青蒿素及片剂被国家科委等部门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3年 1月《中国中医药管理杂志》创刊。江泽民主席为该刊题词:“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振兴中医中药事业”。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湖北蕲春联合召开会议,隆重纪念李时珍逝世400周年。国务院任命卫生部副部长张文康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11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选举我国陈绍武为该会主席。12月国家教委批准北京中医学院和上海中医学院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毛泽东思想与中医药发展”研讨会,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1994年 1月《中国针灸》英文版《针灸世界》创刊。10月举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医药行业标准。
1995年 4月第二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在京举行,国务委员彭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11月召开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新闻发布会。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等为该院题词。“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被评为1995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
1996年 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成立中医药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5月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在京成立。7月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办法》。
1997年 8月“中药现代化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经络的研究”被列入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备项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医学部分主要课程国家试题库建成。10月首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在北京召开。11月国家科委批准正式立项组建珠海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召开全国中成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同时开始实施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50强)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被列为“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经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组建了“国家新药(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全国中药资源普查”、“Co60辐照中药灭菌剂量标准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实施“113人才培养计划”。2月《中华本草》精选本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标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英国正式开办中医本科学历教育。10月国务院决定,任命朱庆生同志为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11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参观西苑医院。
1999年 1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药工作的情况汇报。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欧洲联盟药品管理与中医药》首发式暨中医药国际化专题座谈会。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正式开通。
2000年 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国家计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相继发出有关配套文件,其中明确了在医改中要对中医药适当倾斜的有关政策。4月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召开。7月泰国宣布中医合法化。2000年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召开。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11月世界针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在韩国汉城召开,选举我国邓良月为该会主席,王雪苔被聘为终身名誉主席。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十字花科
|
2003-8-5 20: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amtb
|
2003-8-10 14: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世纪中医药大事记(1901-2000)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火龙山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