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复制链接]
1056
|
3
|
2005-3-24 08: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国中医药报》最近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争鸣,但不少学者不敢正视中医理论上的缺憾,动不动就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说事,我认为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不澄清这这里面的是是非非,后果很严重。
实事求是地说,中医本身是有疗效的,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但他确确实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标准”是指中医意义的标准。由于没有标准,中医的理论创新、学术交流、科研教学、临床医疗等都受到空前的制约,但这似乎在学术争鸣中并没有影响到中医的牛气,因为,中医有一颗重磅炸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标准是什么,我理解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后,反映其本质的客观描述。中医标准,当是对中医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后,反映其本质的客观描述。既是客观的,当然是共认、共知、有规律、共掌握的。没有形成共认、共识,无法掌握或目前没有掌握,无规律可循的,均不是标准。气虚证,是由很多固定的症状构成的一个标准,应该说气虚证这个标准共认共知都很空容易,共掌握起来就成问题了,比如“面色淡白,脉弱”不仅仅在气虚证里出现,因而不同的医生由于主观感知不同,在实践中甲医可认为它是血虚证的症,乙医生又把它当成阳虚证的症,丙医生甚至还把它当成表虚证的症。由于没有共认、共知、共掌握和可循的规律,同样的实践,却检验出了不同样的“真理”,也就有了不同样的“标准”。于是诸如《医宗金鉴》、《医门法律》之类的门户标准也就这样运应而生了,正因为是门户标准,也就得不到公认,新的门户标准就出来否定旧的门户标准,最后出现没有标准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严重后果,这恐怕才是中医尽管实践了数千年,却无法产生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真正原因所在。
中医没有自己的标准,正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笼统马虎、求实致用、清谈随意的治学特点在中医的反映,正是这些特点最终导致了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的衰凋。
那么,中医究竟有没有自身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可循?如果没有,它能延绵数千年而不消亡?既然有规律可循,我们就完全有能力总结出中医自己的标准,没有必要讳疾忌医般的回避我们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更没有必要一说到“标准”,就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进行唐塞,假如有一天我们宣布征服了艾滋病,成果必须用标准说话,我们总不能对专家们说:“你们实践吧!这就是标准”。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仅仅是笼统的经验总结,准确地说,“实践”也必须有意无意地遵循着一定的数和量来进行,不然这种“实践”只能是漫无目标的乱撞瞎碰,永远也形成不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什么是实践?简单地说,大到社会活动,小到某一项技能操作都是实践的范畴。就中医而言,实践就是临床医疗活动。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全国有数十万中医师在临床进行实践,有的有疗效,有的无疗效,这一下来岂不有数十万个“标准”不同的“真理”出现?现在中医界有一种很是令人担忧的趋向:只要人家一说到中医理论的软处,我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也自认为最权威的一句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就中医界而言,我认为这句话背后实质的反映是,中医因没有标准而表现出的对理论创新和技术升华自卑和无奈的心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末期,这句话本身在学术界至今还有争议。我个人认为,实践是探索规律,寻求真理,形成标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导致失败,究竟成功还是失败,只有实践完成后才能确定,而真理和标准只有一个,在同一个真理和标准中,不可能既成功又失败。因此,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工具,“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如,门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新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可见“发现几种新元素”的过程就是“实践”,“发现了(作者注:“了”时态副词,表“结果”)几种新元素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就是其真理的“标准”。可见,这个“了”必须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一定的“数”和“量”的变化得来的,当这种变化相对固化时,就形成了带规律性的标准,比如,只要人们说到“氡”时,它就必须有人们共认,且符合其原子量、熔点、原子序数、价电子、沸点、核外电子排布等固化的“数”和“量”。如果认为只一句“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以为可以解决中医的一切说理问题,显然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践”能产生真理,蕴酿标准,但绝不等同真理,更不等于标准。中医只有脚踏实地的不断探索自身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老老实实地分析、归纳、总结、确立自身的评价标准,才能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所突破,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这只能是导致中医萎缩甚至消亡的自欺自毁之举。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西路68号)
邮政编码:629000
文字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江湖郎中
|
2005-4-2 22: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给中医定标准???南人用药与北人就医,自古不同。标准怎定?同样的病,男女老少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标准怎定?治疗中,病有千变万化。标准怎定?人不是机器,不是工厂里的产品。真是混了头,说出这样的话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沐天翔
|
2005-4-5 00: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别总拿“实践”给中医标准说“是”
中医的标准怎么来制定?我并不是我们现在水平指定不出这个标准,而是没有人按照中医的特点来制定这个标准,而是想尽办法拿西医的标准来套中医,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本然世界就不是大同,为什么建立在中西两种文化上的医学体系就非得要同一个标准才是科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duxjb
|
2014-4-29 10: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川耗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