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帖]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复制链接]
1111
|
3
|
2003-6-21 09: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科学概念的“再认识”
无论从学科关系上,还是从学术借鉴、技术应用上,都很难将霍金理论与中医药学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换个角度,将二者作为东西方两种学术的不同境遇联系起来作一番考察,也许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话题来讨论。
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具有极高学术地位的“卢卡逊数学教授”,由于他与彭罗斯一起提出了“黑洞”理论,1988年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奖,并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传人”,而真正使他风靡世界的是他写的那本小册子《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卖出了2500万册。霍金虽然获得了很多很高的殊荣,但很遗憾的是,他的那些异常“神圣”而深奥的理论,却几乎就是一个难以获得验证的“预言”、“假说”,难怪有人戏称其为“一颗空对空导弹”。据说,霍金理论如能得到验证,霍金可能早已获得诺贝尔奖。
由此,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没有得到验证的霍金理论,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肯定”和“荣誉”?而经过了几千年无数人体验证的中医药学,又为何难以获得“共鸣”和“认可”?西方科学提倡的“客观真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又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无意也没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去责难霍金及霍金理论,同时,我们也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幻想”、“预言”和“假说”,但问题是无论多美好的“幻想”、多好听的“预言”、“假说”,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都不可能具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那么,霍金理论又为何能被如此“吹捧”呢?这实际上是东西方两种文明所处不同地位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人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局限。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药学,就不能回避对“科学”的反思和再认识。《辞海》对科学下的定义为发现和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发生发展的知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科学的概念不仅代表着一种知识体系,而且还是一种建立在西方文明背景下的对知识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强调要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等方法论为思维方式,具有数量化、可重复性等特点。
由于复杂的历史变迁,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强势地位,一切似乎都应以它的标准来评判,如果不符合以上学术基础和思维特征,就不予认可。甚至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局限,一些无法认识的东西都被统统列为“非科学的”、“不符合标准的”、“待验证的”。如现代化学药品检测技术面对中药复方束手无策时,它不去找自身检测技术局限的原因,而是草率地认为中药没有“可控性”、“稳定性”,并要求中药研发尽量以单味药或少味药为“宜”。复方应用是中药的一大优势,如果仍然固执地推行这种“科学标准”,那么中医药治病的特色和疗效将荡然无存。
这种学术“霸权”思想难免会使那些看似科学的评判标准出现偏颇和不公平,只要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产生的东西,即使存在不完善甚至不符合最基本的“可验证性”原则,也能大行其道。如不具“可验证性”的霍金理论也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科学”来传播,而中医药学这种经过验证且具有相当可重复性的医学成就,只是因为没能用现代科学概念来转换它、没能用现代通用的科学术语来描述它,仍然难以在世界上顺利推广。这就是霍金理论与中医药学学术地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承认现代西方文明对当今世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正是这种贡献才使其在与东方文明的竞争中取得强势地位,但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方古代文明仍不乏闪烁着科学智慧光芒的奇珍异宝。
你可以从学科分类上来认为中医药不属于以数理化知识为基础的现代自然科学范畴,但你绝对无法否认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因此,准确地讲中医药学应该是一门中国古代的科学(在后文中还将详述),它与现代科学只是在认识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程度上存在一些区别,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一样具有客观性、唯物性和辩证法思想等重要特征。
如果一定要以数理化为基础的知识才称得上是科学,那么,这个科学的概念本身就已存在问题,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认识疾病和健康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个知识体系,具有较为完善的系统理论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因此它符合“科学”的基本定义。既然是科学,就要讲“标准”,中医药治病有没有个“准”呢?虽然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这个灵活性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认识到疾病诊治的规律性,也就不可能有任何疗效。张仲景《伤寒论》的398条经文,就是一个典型的辨证施治“标准”,只是在表达方式上以文字描述为主,不同于现代科学的数字化表述,现代人掌握要困难一些而已。其实西医除辅助检查有数字指标外,对症状的记载仍然要运用大量的文字描述,至少在目前仍难以做到对症状的描述数字化。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02年夏天霍金在北京演讲中认为,目前还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能协调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论。就此观点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世界是多元化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宇宙也应该是多层次和复杂的。目前,人类刚刚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我相信物理学家们也已逐渐理解到宇宙是多元化的,因而不可能用单一的理论描述它”。这一系列具有哲学意义的论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多元化的学术发展图景,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医学领域也很难仅仅只采用某一套医学体系,就能彻底阐释和解决一切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因而中医与西医将继续并存下去。
启 示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科学的标准、模式,也应当是多形式的。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知识体系,只要它认识到了客观世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真实有效性,就应承认它的科学性,享受同等的学术地位。同时,科学的观念、科学的概念、科学的范畴和科学的标准也应与时俱进,时时更新。
霍金等物理学家面对浩大的宇宙,中西医等医学体系面对复杂多变的人体,都只能以多样化的方式去解读它们。在目前世界医药体系中,中医药学虽然处于弱势地位,在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的生存发展,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它拥有独特的学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不可能被其他医学体系所取代,因而必须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成功地运行了几千年的轨道继续走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amtb
|
2003-8-10 14: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杏林后学
|
2003-8-10 21: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精彩之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unjiede
|
2003-8-13 18: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冷思考
要言之有据,而不只是自圆其说。所以不只是猜测和验证的问题,而是如何猜测和能否验证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针道天下
中医妇科
火龙山人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