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论中医跨文化现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中医跨文化现象
[复制链接]
1545
|
2
|
2005-6-25 1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跨文化,是同一环境下多元文化共生共存过程中必然产生的一种现象,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与西方文化为背景的西医学,在中国本土上共生共存时所产生的碰撞,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中医与其它医学交流时,由于各医学之间有文化背景的差异,冲突就很难避免,有冲突就会有胜负,“跨”就是有了影响、统领、凌驾的意思,各种文化的医学之间也就有了“跨”与“被跨”的关系。站在中医学角度来看,这种“跨”与“被跨”的关系就称之为“中医跨文化现象”。
跨文化现象非常普遍,同质文化下各子文化间可以产生,如中国本土文化里的中医文化、道教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汇。更激烈的跨文化现象则常常出现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异质文化的医学之间,如中国文化为根基的中医学与西方文化为根基的西医学之间的碰撞和贯通,比同质的中医文化与道教文化的交流所产生的碰撞要激烈得多。
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是以中国文化为其源泉和根基,所以研究中医跨文化现象,自然也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根本。而研究中医跨文化现象,其实质是想站在中医角度,回答在全球经济、科学一体化的跨文化背景下,如何应对与西医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跨文化现象在古代就已经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为其自身统治的需要,开始注意到了文化在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各种学派和思想在这时开始迅速萌生,出现了称之为“九流十家” 的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家除支小说家即为“九流”)。各“流”各“家”在思想形成过程中,相互诘难,相互撞击,形成了早期的跨文化现象。
这时的中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称不上“流” “家”,但同根文化的基因,为中医加入到各“流”各“家”的碰撞和诘难中去提供了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中医吸收、融合各“流”“家”的思想精华和学术营养,最终形成了源于各“流”各“家”,又不同于各“流”各“家”的“医家” 。如中医治病主张“用药如用兵”,“因地制宜”就和军事文化,堪舆(地理)文化进行了碰撞和交流,并最终为我所用。不过,毕竟文化基因相同,终究不如与异质(外域)文化碰撞来得凶猛和激烈,也很难说清是谁在“跨”谁。
异质文化大约在汉唐时期开如进入中国,以佛文化为根基的印度医学开如“跨”入中医范畴,与以儒教、道教等中国土著文化为理论渊薮(比如“天人相应”、“阴阳五行”、“道”、“气”、“理” 等等)的中医交相影响,比如,陶宏景在整理改编葛洪的《肘后方》时就引入了很多印度医学的理论观点,孙思邈在道家里被尊崇为“真人”,可见其道教功底之一斑。但在他学术思想中仍“道合古今,学禅数术……,深入不二(不二法门),则今之维摩洁耳”。所著《千金翼方》是最早提到《大藏经》的医籍,从“四大”医理、医德,到“万物皆药”的思想均予吸收。而且,据隋唐史书记载,在当时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学药学书籍就有十几种。中医也在这时开始跨出国门对印度医学施加影响,中医的脉学著作就被译成梵文为印度医学所使用。
不管是异质文化还是同质文化下的子文化,他们之所以能在中医里站稳脚跟,大约有这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异曲同工的作用指向,能取得病员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佛教信徒在当时的中国已极为普遍,它的节“灵魂不死”、“生死轮回”、“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教旨,为中国信徒所追捧,同时,这些教旨与中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行医旨趣不谋而合。二是能够丰富中医的治疗方法。比如,中医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讲“孝悌”,认为“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是不能轻易毁伤的,导致了创伤性为主的外科学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外来文化的医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印度的外科、整骨、眼科等手术在唐代已有一定影响就证明这一点。三是能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仅有现有的文化理论已经无法说清治病的原理,必须引进本土同质子文化理论和异质文化的医学理论来加以充实。于是军事理论,烹饪理论、堪舆理论等都被引进到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而一些异质文化的医学理论也是直接进入到中医理论体系中来,如印度的“医方明”,阿拉伯的回回医等。
尽管以后又有很多异质文化的医学传入到中国,渗透到中医里,但是,中医并没有被外来医学“跨” 变为异质医学,相反,到是一些僧侣开始用纯正的中医学知识和方法在寺院里广施仁术,普渡众生。而诸如乳香、郁金、仙人掌、荜拔、安息香等外来药物,在中医跨文化的影响下,反而在中药的家族里安家落户,成为堂堂正正的中药 “成员”。这里面的原因除了本土文化的中医学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外,还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极强包容性,适合异质文化生长的环境不无关系。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种包容性和生长环境却是源于强大的农耕文化,这种文化除了排它以外,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实用。通常情况下,凡是对中医有利的文化,它就采用同化式的排它——把有用的异质文化(包括同质的子文化)同化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医不利的文化,就直接采用强硬的驱逐方式予以排除——即使他曾经是同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也会在跨文化的代谢过程中被逐渐淡出这个范畴,最明显事实的就是巫术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分道扬镳。
然而,在近现代全球性的“跨”与“被跨”的文化较量中,中医差不多遇到了覆没性的打击。特别是西方文化为根基的西医学的崛起,使许多从前中医认不可能的事情轻而易举地变成了可能,加之西方列强出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考虑,以咄咄逼人之势传播着自己的文明和观念,使西医很快在中国扎下根来,并大有将中医取而代之之势。
如果在1840年以前,依附在中国文化母体下的中医,与其它文化母体的医学发生交流、摩擦时还有一定自主权和选择权的话,那么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全球经济、科学一体化的跨文化的现实情况下,中医要想象从前那样称霸中国显然是不可能了。首先,西医凭藉自己的学术优势所形成的语境霸权,日益明显地影响、执掌、凌驾着中医。可以这样说,现在很多的中医学术已摆脱不了西医学的影子,随便说句中医有关的话题都有西医的境界,比如“中医治糖尿病有效”——是中医治病,西医出效果的“事实”。随便举一个医学概念,都有西医侵占中医的成分,比如“霍乱就是肠道传染病”——这是西医理论置换了中医概念(“霍乱”本来最早出自中医,原概念不仅仅指“肠道传染病”)……。其次,西医借助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技术实力,占据了中医的技术空间,比如,中医的脉诊,在现代诊疗技术条件下,许多中医师已弃而不用,或者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摆设。比如,中药的膏、丹、丸、散已几近失传,这当然是西药的针、片等技术占据了中药制剂技术的结果…….。再次,西医借助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力图撼动中医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比如,用量子物理学的互补原理诠释中医的“阴阳学说”——是西医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中医理论进行实证化改造……。西医的这些影响、诱导和制约,已使中医的生存空间愈来愈狭小,中医也明显感觉到了空前的失势、无助和危机。
中医跨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文化冲突,我们以前之所以没有感觉到这种跨文化冲突带来痛苦和窘迫,相反是一种荣耀和自豪的爽感,是因为我们在以前的跨文化过程中,常常是超越者、执导者、凌驾者,保持住了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霸主地位。而反观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史,我们国门紧闭,“天下之大,唯我华夏”,不知道文化外面还有文化、技术外面还有技术、华夏之外还有我们很多应知而不知道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使西方文化的医学理论“跨越”了中国文化的医学理念,使我们从超越者变成了落伍者,从执导者变成了被执者,从凌驾者变成了受凌者。
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在地球成为村,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时代,跨文化已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和不可回避的事实,不管我们愿意与否,它都会对各自的土著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说得直白一点,中医跨文化现象实际是多元文化共生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的翻版,要么你“跨”,要么你“被跨”。一味的贬损、斥责其它文化,或者自恋式的自大、自尊自己的土著文化,都无法阻挡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竞争、碰撞、执掌和最终的融合,在这种跨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来寻求这种跨思维、跨语境、跨学术的共同点,从而达到一种相互认同的全新融合。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只有参与到这些文化的竞争行列里来,接受各种文化的不断刺激和挑战的,在这种刺激中获得互动,求得新生,求得发展,求得合作,择其各种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这才是保持中医先进性的最根本的途径,也应该是中医跨文化所追求的境界。
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西路68号)
邮政编码:629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5-11-3 21: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跨文化现象
您讲得论中医跨文化现象中医跨文化现象实际是多元文化共生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认为目前讨论中医“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不全面、应加上“适者生存、强盛劣衰、与时具进求发展、原地转、把传统医典全背会、不青出于藍不行!這里就目前针灸现状、可以说在目前预防交叉感染上应想点新法而又将针灸学科发扬。我摘些过去网文、望同仁们指教:自助式针灸疗法
——介绍自我防治胃病保健之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代伟大诗人在备尝人生艰辛,感悟人生生老病死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感叹。
岁月流逝,时光难再。
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总有一天您会发现,身体不如以前那么硬朗了,精神不如年轻那样振作,牙齿开始松动脱落,头晕眼花,记忆衰退,四肢酸软,夜难成寐,满头乌发出现了缕缕银丝,……。
是什么使你变成这样,是生活的艰辛,是岁月的磨难,人生的曲折,世间的烦恼,事业的追求。
也许您还年轻,年轻时,气血方刚,神气十足,不惜一切地用健康去搏取金钱、地位、快感,达到自己的欲望。但当你步入老龄时,身体就会慢慢衰老,免疫力下降,疾病也由此产生,这是人体生理变化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抗拒。这时要想用金钱买健康,也是不可能的。当身患大病,卧床不起时,就会认识到,拥有金钱并非拥有一切,失去健康便会失去一切。
金钱,只能治病,不能救命,诸如数学家陈景润、文学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莫应丰、国画大师黄胄等,都被疾病夺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这对国家是多么大的损失呀。
现代医学认为,21世纪的完整医学将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养身的有机结合。与其花大量的金钱去治病,不如花少量的钱财去进行健康投资。防病和保健,这是衡量一个人明智与愚智的标准之一。
中国人的保健意识,只等疾病来临时才急忙就医,但为时已晚。如果做到无病早防,平时多注意保健养生,经常探查自己双脚的穴位(反射区),发现异常,及时早治,就能防病于未然,不致造成严重后果。这样,对国家,对本人,对单位,对家庭就不会造成财富损失,带来生理和精神痛苦。
增强保健意识,坚持以防为主,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而努力。新兴的世界通行医学,21世纪人类健康的曙光--无药疗法任重道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此文曾刊登于《中国气功》2000年)〕今天2005.04.11日的(北京晚报)刊登了59岁的文化名人、影视导演陈勉飞先生因胃病出血病故的消息,英年早逝,累死在工作中,心情特沉重。在自然界的生存中为什么人这样脆弱!慢性的胃病夺去了天才大師,悲哀使人沉思,红尘之中钱算什么!想到几年前中医研究院针研所的李志超先生也因为“经络论坛”劳累胃病发展而过早辞世,20多年前李先生曾在我家谈研经络,他长我10多岁,在以后的交往中用《经络图示仪》测查中,查出他有较重的胃病。也许是经络事业而忘我了。可惜呀!这点可比不上同为研究经络的前辈祝总骧先生,推广三一二健身法更有意义。K.C.F 疗法因《经络图示仪》有分拆的功能,除了做疑难诊断分析时,或追综疗效比较时连接计算机记录分析图形,平时因可分拆单独应用 K.C.F. 作用于类似的针灸穴位特征来随时健身、调治经络系统,达到有病治之、无病防之。因其小巧可随身使用,不要求环境条件,一次投入终身受用。因我就有过胃病,K.C.F疗法使调治胃病、控制胃病成了小菜一碟。我不妄言,此疗法试了就知道了。
胃病调治之前做一次《经络图示仪》的分析,好知道程度、有无测点(井穴)出现质态变化、即有无“ π ”现象,引起重视、别漏诊。一般胃病调治最有效。方法如下:
1 用《经络图示仪》的分拆测头、拨到强档用测头平扫滑移在腹部 “任脉”上、从 鸠尾穴往下至肚脐处垂直找敏感点、如上脘到建里穴区,其强档刺激太刺灼时可用中、弱档,每次2-5个点调治10-40秒钟,使其测点0.5-0.9mm米的毛孔点发生电化学反 应、形成测点区域皮肤发痕。这个作用有约6小时的效果、尤其晚上在被窝中平静地调腹部。K.C.F.的特别刺激很有效果、一天中可以调治多次于胃区、每次几分钟即可、其测查反应的发痕现象不会发生感染现象,有针刺疗和灸疗异曲同功作用。若是传统针刺谁都不便、难以推广自我健身
2 千万别乱吃药,由其是顶药、什么制酸等物把胃吃坏。而乱式药治疗。非常有害。要知道:“无药疗法(药物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我们祖先在医学不发达的境况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医疗方法。
无药疗法这门新兴的世界医学,简单易学,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只要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与临床实践,即可投身于无药疗法这门绿色医学之中,她集中西医理论、民间医疗于一体,具有全科医学的优越性,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能起到健身、查病、治病、美容、排毒素、抗衰老及防治癌症等多种作用。她独具特色、超越常规、突破了现代医学的框架,而又不失严密的科学性,能超前查出体内潜伏的隐患和早期癌症,同时进行整体调理,多病同治,特别对久病未愈的奇难怪病和顽疾有药物所不及的独特疗效。
当令,现代医学还有很多局限性,不能全面解决人类的疾病问题。尽管西医在病源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问题以及手术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对目前发病率高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萎缩,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却不理想。药物虽然能治疗疾病,但也会导致疾病,"是药三分毒",如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正常的细胞,抗菌素在杀菌消炎的过程中同样会引起抗药性增加。药物治病的潜在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科学家们还发现,药物不仅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而且还加重与老化有关的各种疾病,促进人体老化。故被称为绿色医学的无药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青睐。
无药疗法能开发调动人体自身潜能,将人体潜在的自控力和调节力转换为治病的能量去战胜疾病,调整和恢复人体生命源,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将体内有害的物质和毒素排出体外,达到延长人体自然寿命的目的。”这些文摘很说明此点。
3《经络图示仪》的K.C.F 的方法调治胃病简单有效,对其胃酸过多(烧心)腹胀食滞、即一般浅表性胃炎调几次就好,尤其是K.C.F方法调刺手足40点,多次的正反馈C.F,X,的整体隐性调节,使病自愈。手足三里穴区的K,C,F.的经常调刺激可以健身防病。K.C.F.的仪器信息作用的点,将使整个“经络系统”重新排列整合、使生理状态改善。而不全是物理疗法”我虽然知道针灸有用但也怕扎那么多针、学针灸的给自己扎次数不会太多、老方式可以变个法来完成、尤其是今天。 蒋新民 2005.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wmkg5674
|
2014-5-15 08: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表,数,数不清…我嫁的表叔,数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川耗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