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软件中医】西医小史——送给中医论坛的西医们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软件中医】西医小史——送给中医论坛的西医们
[复制链接]
1628
|
3
|
2006-4-25 11: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军民软件在 2006/04/25 11:35am 第 1 次编辑]
西医小史——送给中医论坛的西医们
了解一下西医的发展脉络,有利于认清中、西医间的关系。
受西方哲学影响,西方人把人的解剖实体看成是人体的本质,所以,西医的发展完全建立在解剖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解剖的话,西医就只能是一堆经验而已。
=========〈大体解剖与古代系统医学〉===========
西方在中世纪是禁止人体解剖的,西方人真正意义上的人体解剖,是从十三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全凭肉眼和手术刀,所以只能是大体解剖;
到了十六世纪,解剖学在西医已经确立了它的稳固地位,成为西医最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西方人积累了大量的大体解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血液循环,于是,西医的生理学也从此确立。
其实,那个时候的生理学,也可以称为“系统医学”,只不过它是“古代系统医学”,与今天的“系统医学”不同的是,它是建立在大体解剖的基础上的系统医学,其系统中的要素的尺度都比较大,一般都是器官级的;与今天的“系统医学”以生物大分子为系统基本要素来相比,还比较粗略。
古代系统医学把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陆续发现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直到今天,西医临床教材讲述疾病时,仍然按这几个系统进行分类,西医内、外科的各个科室也大致是按照这些系统来分科的。
“古代系统医学”中的各个系统,受其解剖尺度的限制,大都属于机械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的运动方式大都是进行机械运动。
=========〈显微解剖与近代系统医学〉===========
到了近代,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西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脱离了“肉眼和手术刀”的时代,从宏观进入微观,从分米、厘米、毫米的尺度,进入了微米的尺度;出现了组织细胞水平的“解剖学”(即组织学)和生理学(即近代系统医学),这个时候的生理学,已经比较接近现在西医使用的《生理学》教材了。
组织细胞水平的生理学,也可以称为“近代系统医学”,近代系统医学建立在组织学的基础上,其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细胞,通过寻找各种要素(细胞)间的关系,基础西医们陆续发现了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毛细血管系统、淋巴系统以及各器官内的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器官内的各组织的生理功能”虽无“系统”之名,但它同样符合《系统论》关于“系统”的基本定义,只不过它不是纵贯整个人体的系统,而是局限于某器官内的“小系统”。
近代系统医学中的各系统,受其“解剖”尺度(即组织细胞尺度)的限制,系统中的各要素的运动方式大都是进行普通的电、化学运动。
=========〈分子解剖与现代系统医学〉===========
到了现代,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西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进入了更微观的领域,生物大分子(糖类、蛋白类、脂类、抗原抗体、基因等)成为“解剖”的主要对象,这个时候的“解剖学”应该称之为“分子解剖学”,这个时候的“生理学”应该称之为“分子生理学”,研究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相互关系,成为“分子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生物大分子水平的“生理学”,被现在的很多西医称为“(现代)系统医学”,系统中的基本要素是各种生物大分子,通过生化实验和分子探针等新的研究手段,基础西医们陆续发现了三大物质的代谢过程、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基因的表达过程、以及过去发现的其他系统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理等。这些都是生物大分子水平上的系统。
=========〈小结〉===========
与西医的“生理解剖”和“生理学”并行发展的,还有“病理解剖”和“病理学”,且大同小异,我就不重复了。
现在的西医《生理学》教材已经吸纳了一些分子水平的内分泌和免疫学的知识,因为西医的系统医学和生理学从古至今都是一回事,不同的是所依据的“解剖实体”的水平不同,也就是系统中要素的尺度不同罢了;
我们既要看到“近代西医”和“现代西医”的区别,也要看到两者在发展思路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说明:两者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更深入更微观更复杂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层次的系统的发现时期,没有绝对的界限,有可能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本文中的分期只是一个大致的分期。
另外,我们在阅读西方人写的科技史(如:医药史、数学史、天文学史等)时,既要了解其中的史实资料,又不要盲目认同其中观点,西方科技史家(李约色除外)往往有较浓的“欧洲中心论”思想,他们对待自己的科技史往往有一种优越感,而对别人的科技史又往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对于其中的原始资料要经过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整理,有我们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于原书作者的相应判断和认知,不要不加思考地一律接受,要多问问自己:“是这样吗?”,要敢于怀疑西方科技史权威,我们要有我们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海纳百川,又不致“积食不化”。
==============================
反对西化 人人有责
-=-=-=-=- 以下内容由
军民软件
在
2006年04月25日 00:31pm
时添加 -=-=-=-=-
补充:
对西医来说,系统医学不是什么崭新的东西,古已有之,现代系统医学不过是一种“分子生理学”而已;它是西医“解剖”发展到分子水平时,必然要出现的东西。
它符合西方人的“先物后事”的思维方式,用哲学术语表达就是“先实体后关系”;在这里,“实体”指的就是分子水平上的“解剖实体”,也就是生物大分子;而“关系”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各种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再加上它们与其他解剖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构成了更加复杂的关系;按照《系统论》,我们将这种“带有复杂关系的事物”称之为“系统”,系统的要素就是 构成这个系统的最基础的物质实体(在这里就是生物大分子),系统医学也就由此而来。
来自西方的《系统论》毫无例外地将系统的“复杂性”,归因于系统各要素间的复杂关系,而那些构成系统的要素本身总是不复杂的,所以总是被首先确定。
如果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一个复杂系统,那么系统的“复杂性”,将总是来自系统中各要素的不确定性,而要素间的关系总是简明的、不复杂的,因为中医首先要确定的总是“关系”而不是“要素”(实体)。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所谓的“复杂系统”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处理后,不但不复杂,而且变得简单了;因为,原来构成系统“复杂性”的“复杂关系”已被消解,已不再复杂,而是变成了“简单关系”。
==============================
反对西化 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张鱼儿
|
2006-4-25 21: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西医小史——送给中医论坛的西医们
如果有更多的人了解了西医
写出很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抨击中医的西医人就会少很多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6-4-26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西医小史——送给中医论坛的西医们
楼上的说法使我想到:
中医可以有意识地去研究西医史,以攻为守,争夺对西医发展史的话语权;不要总是让西方人或持西人观念的中国人来对中医品头论足,我们同样可以按照我们的角度去述说西医的功过是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fcxmo
|
2014-5-19 2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跟导师讲不清楚,那么就把他搞胡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军民软件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