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复制链接]
查看1122 | 回复6 | 2004-3-6 05: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之所以疗效之好,很大程度在中药的配伍上。这绝不是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解释的(起码在目前是这样),近年来, 由于西医以化学理论研究某些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一大批中药有了现代医学的注解,应当说这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副作用是使一些中医以此为依据,于药方中不适当的配伍,例如一见病毒性疾病就用板兰根,一见肝病转氨酶高,就用五味子,网上曾看到一肝病病人服五味子后身体不适,我发文指出不应用西医观点用中药,在湿热未清的情况下,早用收敛药是错误的,会闭门留寇。
又如黄芪,虽然现代医学研究有降压作用,但是, 正如邓铁涛前辈所说,如病人一派实证,指望用几两黄芪去降压,就犯了实实之弊。这绝不是目前的现代医学所能解释的。
有些清热解毒药,单用在试管内未必有杀菌作用,但在经过配伍后,在临床应用中就有杀菌作用。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言而总之,不能放弃以中医理论研究中药和应用中药。尤其是在临床中,应切实强调辨证施治的意义
星河 | 2004-3-6 0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谈的有道理。
但没有找到根源。
根源不在乎辨症的水平,而在于用当今的这点科技水平无法解释药性气味。
飞龙戏水 | 2004-3-6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对药性的解释,必须依赖于对人体的认识,药物是外因,人体内部的规律是内因,药物必须通过调节人体的活动来起作用。中药的作用不能象西药那样只考虑离体的杀菌功能,离开了人体调节作用,中药的药理根本无法理解,所以研究药理与证结合起来是突破目前中药研究困境的一条途径。
    我一直在想,西药的一些思路到底适合不适合中药?比如说药物的有效成分这个概念,在西药研究时用起来非常顺手,但中药研究中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旦分离出中药的有效成分,中药有效成分的使用规律就完全和原来的中药不一样。我们是不是在总体思路上犯了错误?研究中药的时候把人体撇到一边儿了?
    我认为,中药的主要特点在于调节人体的内环境,所以中药如何影响人体的内环境才是中药研究的主要方向。我们完全可以把思路放宽一些:
    从中药本身的角度看:中药使用历来强调配伍,总结出了君臣佐使规律,那么研究中药是不是需要研究君的有效成分、臣的有效成分等等?并需要研究组合规律?单一的有效成分的概念看来不对。
    从人体这个角度看:当人体患病时,会出现很多证,那么中药作用于人体,就相当于一种“病原体”作用在人体,也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证”,只不过这个“证”和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内环境达到了平衡,这样理解,就能解释为什么中药需要依证使用,而不能依病使用。研究中药,应该先研究中药会引起什么样的证,这个证可以和那些病证起中和作用,这样研究才能突破西医的条条框框。
溪流 | 2004-3-6 1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我致不过是偶有感触,随手写出此文,而飞龙戏水把此课题开发到深的层次。观点非常赞成。此课题应当说影响到研究中药的方向问题。应当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薏苡仁 | 2004-3-6 1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4/03/06 05:54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之所以疗效之好,很大程度在中药的配伍上。这绝不是可以用现代医学来解释的(起码在目前是这样),近年来, 由于西医以化学理论研究某些中药有效成分,对于一大批中药有了现代医学的注解,应当说这是有一定 ...
道理是说上了。也正说明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西医的直观明了。也说明了西中医双方研究的肤浅,尚未到火候,更谈不上炉火纯清。
中西医本是二个根本流派,它石之功效,理解的角度不同,深度也不同,要用确切更不易啊。
但。不等于相互不能借鉴,不能应用对方的观点。真是说明我们的研究实在还太皮毛,我们所认识的双方,远远不及对方所存在的内涵。
横刀向天 | 2004-3-11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下面引用由飞龙戏水2004/03/06 09:34am 发表的内容:
对药性的解释,必须依赖于对人体的认识,药物是外因,人体内部的规律是内因,药物必须通过调节人体的活动来起作用。中药的作用不能象西药那样只考虑离体的杀菌功能,离开了人体调节作用,中药的药理根本无法理解 ...
这思路很好,我认为中药的研究确实应该理理头绪了,问题如下
1如何研究其机理,应该不是目前的模式
2如何拓展中药的范围,如何吸收新药,是否可考虑吸收西药
3反思一下我们的资金投入与中医的发展的关系.
星河 | 2004-3-12 14: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药治疗疾病当强调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对于当今的中医发展出路来看,“辨证施治”已经具有了阻碍效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