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复制链接]
1602
|
4
|
2006-6-2 21: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引用---------------------
张攻咬的《告别中医药》:“〔3〕将其与中国古代医学相比较,不难发现,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比如,西医里边的“发炎”(inflame,inflammation)就与中医里边的“上火”是一致的。”
karl:“张并没有表达清楚他的观点,西医里的inflame如果从构词上来说,是由in和flame合成的,而flame的意思是火焰或者燃烧的意思”
karl:“如果从单从这一点上来说,或许早期西方医学在“上火”这一点上与中医的认识是相近的,之后随着西医的发展,inflame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了现在发炎的这个意思“
------------------------------------------
中医“上火”的“火”是属性,早期西医“上火”的“火”是元素;两者有根本的不同。
有个西医曾经质问中医:中医说(某个)病人有“胃火”,胃里真有火吗?你把他肚子“打开”让我看看,火在哪里?如果真有火,那他点烟就不用打火机了。
首先,近现代西医的“发炎”有明确的定义,跟中医的“上火”不是一回事
古代西医的“发炎”是不是“上火”,这个“炎”和“火”到底指什么?是某种物质?是某种现象?是孤立的物质或现象,还是跟其他生理病理相关的物质或现象有广泛的联系?
古希腊的“元素说”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它认为:世界是由土、水、气、火共四种元素构成的。某物(如木头)能燃烧,就说明其中含有“火”元素,“火”元素是一种物质元素,发热、燃烧都是“火”元素的特性。如果把“inflame”翻译为“上火”的话,这个“火”,则是“火”元素,是产生自然界火焰的物质成分,是物质“火”,“火”素消耗完了,火也就灭了。
近代西方人曾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热素”,物体之所以会“发热”就是因为其中含有“热素”;他们还认为生物体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生物体中都含有一种叫“活素”的物质,没有了“活素”的生物体就死亡了。
古代西医的“四体液说”也属于唯物论,直到今天,确定的物质实体(元素),仍然是西方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前提。
中医的“上火”的“火”,是五行中的“火”;首先,它跟五行中的其他“四行”之间有稳定的“生克乘侮”关系,这是古希腊的“火”元素没有的;再者,五行中的“火”不是物质元素,它是属性,而且它也不仅仅是物质的属性,它代表一切具有“火”性的物质、精神和事件。《尚书》有“火曰炎上”这应该是对“火”行的最早定义,通俗地讲,火性事物(包括精神意志)就是指所有具备“炎上”特性的物质、精神和事件,并不是说这些事物和精神都是由“物质火”构成的,之所以用“火”,是因为自然界的物质火是最典型的具备“炎上”属性的事物,所以用“火”来形象地代表这种属性。
“炎”字为什么从“火”,也是这个原因。谁叫中国的汉字是具有“象形”的文字呢。
五行说是对天地万物的五种分类,阴阳是对天地万物的两种分类;阴阳是属性,五行也是属性;阴是阴性,阳是阳性;金是金性,木是木性,水是水性,火是火性,土是土性。另外,古人还很强调五色、五味,比如,女娲补天炼五色石,强调石头的颜色,《内经》有:(人)食五味,却不说“食五谷”;古人总是用属性来概括世界的万事万物,而不是象西方人那样用物质元素。
五行说之前的五材说也不是唯物论,可称齐物论;五材是五种材料,而且是制造人工产品的材料,自然界是不用它们作“材料”的,它们来自自然界,是自然界所造的“产品”,自然界的“产品”都是用“气”聚出来的。
in-前缀有两方面的含义,1表示“在内”,“进”,“入”,“朝”,“向”;2表示“不”,“非”,“无”
flame:火焰、火舌,光辉、光芒,热情、激情,发火焰、燃烧,(强烈地、激情地)爆发,闪耀、发光,用火焰(或烽火)传送,点燃、激起,用火焰烧、加热于(以灭菌或使纯净),照亮、使成火红色,
inflame:使燃烧、使炽热,使极度激动,加剧、使火上浇油,使发炎;着火,激动、发怒,发炎
inflammation:点火、燃烧,激动,炎
中国人说的“上火”是老百姓的一种通俗说法,它并非中医的专业术语,无论是中医经典还是现在的中医教材,都没有给它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张攻咬不懂中医,但类似“上火”这样妇孺皆知的民间“医学术语”,他还是知道的,但用它来做学术论文的的论据,来论证“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这样大的题目,实在是在开玩笑;就算滥竽充数,也应该找点真正的专业术语来充数,如此“穷对付”不应该是“科技史专家”的做法。
以这样的“论据”来写正规的学术论文,不但没有说服力,而且不禁令人怀疑张先生的治学态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学术研究的基本素质;如果总是带着情绪化的偏见来研究科技史,不顾事实,断章取义,对论据故意地挑挑拣拣,对自己论点有利的,不管是否可靠就采用,对自己论点不利的,则装聋作哑,避而不谈。那么,这样研究出来的论文,恐怕只能是“学术垃圾”,甚至就是“垃圾”。
而对于那些随便倒“垃圾”的人,我们应该提醒他:请注意一下公德。
即便“上火”是个专业术语,有明确的定义,但中医是个很庞大的理法方药体系,抽出其中一个概念进行孤立地比较,能有多大意义?即使有意义也是孤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如果在论述之前,用它来引出问题、亮明观点,可能还有点用,但对于“所有古代医学都有十分相似的起源”这样大的题目来说,靠这种方法是不行的;要比较,就要思想对思想,体系对体系地进行比较而不是执着于一两个名词,这样才有意义。(呵呵,免费透露了一些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
“早期西医”应该是指 稀薄坷拉低 所在的古希腊时代的医学,如果英文“inflame”是从古希腊文的“发炎”被辗转翻译过来的,那么“inflame”至少是个“二手货”,甚至是“三手”、“四手”货也未可知。
钱钟书先生曾专文论述过古今中外的翻译现象,他指出:“译”通“异”,翻译必然会带来误读,不同语言之间无论怎么翻译,都会与原文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果是辗转从多种不同的语言翻译过来的,那么,原义丢失的会更严重。
古希腊文的“发炎”到底是什么意思,靠翻译过来的英文来判断,是不太可靠的,应该找来古希腊原文进行判读才比较可靠。
即使对于古希腊原文,也不能只从它的构词上来理解它的含义,它除了有它原来的本意,还有当时的引申意;它除了有内涵还有外延。另外,古希腊原文的“发炎”是古希腊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还是象中医的“上火”那样是百姓的通俗叫法?如果是“通俗叫法”还有可能跟“上火”比较,否则,就连比较的可能性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蒋新民
|
2006-6-3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再论《经络图示仪》的实用价值
蒋新民 8/17/2005
西医进入中国百多年能作最大,中医的耐力使之在屋檐下生存,已是事实、人心浮躁利益驱动更使中医退化。有篇文章我的论点与之相近:“这份辉煌的切入点腾飞,就是中医领域。而欲创辉煌的蓝图,便是以电脑的现代化手段,托起传统而神奇的中华医学,让它原有的优势与力量,得以重放光芒。不仅要夺回中医在医治疾病方面曾有过的荣誉,而且,还图在与西方医学的较量中,显示其特有的成效 {创建经络诊断技术,推出《经络图示仪》仅是中医腾飞的最容易的切入点!}
但是,传统的中医若真想腾飞,真想重新获得它曾有过的光荣,则非借助现代化的手段不可。否则,古老中医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竞争,不但无法再发展,而且,前景也是很为可危,将会一步步被边缘化,直至其地位全部的丧失。
而反过来说,如果有什么科技手段,能帮助中医实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那么,这种科技手段的商业前景与利润空间,也将会有一个巨大的数字来填充。其实,这些年,早已有一些零星器械(如CT扫瞄、人工肝、呼吸机等)进入了医学领域,在帮助医术方便的同时,也为那些制造与买卖器械的商人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是,若欲对中医领域进行一个全面的现代化提升,零星分割的小打小闹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唯有运用今天的电脑技术,才有可能实现这种全面的战略性目标。这个目标,既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奶酪"!
1. 中医学越来越被医学界边缘化,这确是目前一个不争的现实。
有人认为,中医的无能,是中医的医理本身不科学,不具现代科学知识中的那些要素,如生理物理与药理化学原理,甚至连中医学认为的人体某些器官及功能,如"经络"、"穴位"、"三焦"、"气"等,都是子虚无有,在人体解剖中根本看不到。而中医的医理中,大量使用的概念都不是实在的科学内容,而只是种种自然现象的比喻。而比喻,离科学的现实,其距离往往是在实质上不搭界的。因此,中医顶多只能算是经验,而不是可以大量重复的科学方法。由此,中医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是不是真如此呢?{应用《经络图示仪》产生的图示记录据有可重复的记叙依据、如同电影胶片、是真实连续的照像}
2. 中医在诊治疾病中越来越受到冷遇,甚至被很多学西医的医生视为"伪科学"(而在日本学西医出身的大文豪鲁迅,则早就称中医是"骗子"),固然有种种原因(包括面对了凭借现代科学技术而发展的西方医学这一外界压力之强大挑战),但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中医的医理,尚不能与现代科学知识对接,而仍停留在古人的模拟水平与对经验的极度依赖方式、而无法运用现代科学使其成为能让有效医术大规模复制所致。因而,在现代化快速生活节奏的今天,一切不能用工厂化推广的生产方式,不论其有没有作用,也不论其以往是否有过辉煌,都只能逐渐萎缩、退出或消亡。受舞台局限的戏曲话剧演出是如此;只凭农民个人一锄一锄精耕细作的种植方法是如此;要依赖医生的望、闻、问、切个人医术的高明,而不是依据可复制、可重复使用的正确医治方案的传统中医学,也面临如此危局。{说得贴切,说中了要害、中医的消亡不是危言!}
凭借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手段,并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建立的西方医学中,对几乎每一种人体部位之疾病,都能建立一种对应的诊治方法,而且,这方法还可较容易地复制、传授,让学习者从业者都能够无误的"千篇一律"地掌握与重复操作。
{应用《经络图示仪》产生的图示记录据有可重复的记叙依据、该方法容易地复制、传授,让学习者从业者都能够无误的"千篇一律"地掌握与重复操作。她是初学中适医的拐杖,是揭示经络系统的武器}
可是,中医学却不具这种能适应当代人们生存要求的特点。虽然,中医学并非没有现成的"以病定方"医疗对策,甚至,在中医的宝库里,几千年来已积累了三十多万个验方,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给它的后人留下过这么一份庞大的、可直接兑现的医学遗产。但是,由于它的医理,是以一种凡病均从整体运动观念出发而进行诊断治疗、并取"道法自然"的比象方法,因此,千变万化的病况,使后来的从医者很难迅速获得前辈的同样本领,能予以在实践中准确辨证,故无法能从这些"复制"的前人 医方中,就直接获得正确对应的诊治途径,而必须还重新借助自己个人的适时判断,才能使其诊治方法发生有益效果。
例如,胃痛。
西医就会针对"胃"这个器官的病状,动用种种专门治疗胃病的药物或手术,或消炎或治溃疡或部份切除,以让胃恢复正常功能。在西医的眼中,胃病就是胃病,他也只须重点看住这"胃"的微观病灶,而不须顾及他事他物。
中医呢?则须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八纲原则,辨清这胃痛的"证",是什么性质?病因是重在自身出了毛病?还是病在外因的侵入?或是源于其他器官有问题带来的牵连表象?还须考虑此种疗法会不会给其他器官带来副作用?下药剂量多少,也得看病人体质如何,才能决定,是以猛药速速除病,还是应温和药量慢慢在调养中治病,等等。这一连串的辨证诊断后,才能从繁浩的方库中,动用某一个也可一 一对应的验方,进行治疗。从对患者的医疗上讲,这的确是最隹的治病方法,既治标也顾及本。{这正是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的确是最隹的治病方法}
然而,这很"麻烦",很复杂,而且,若不细心,也容易真出现阴差阳错。{有了《经络图示仪》的实施便不"麻烦"了}
所以,中医这套法子,在经济落后的小农社会中,在医生都是"一对一"服务诊治病人,并还要一一跟踪观察其治疗效果以随时改错的古代,不仅显灵有用,而且确还能创造医治的神奇效应。然而,到了今天这个连医院中的医生看病都是流水线作业、而护士们不断在高喊"下一个"病号的时代,哪里又还能有机会让中医们慢腾腾地辨证,仔仔细细地诊断?而若不这样,中医又怎么能有医效?中医又如何不会败在常能速战速决的西医的挑战面前?{中医缺乏相应的医疗器械、苦了中医!}
3. 中医的医理,的确是不太符合现代科学知识标准的衡量。但是,中医有几个亮点却也确是事实,而不是杜撰:第一,几千来中国确就是以这种方法来治病的,如果真没有作用,还能存活流传到今天?第二,"经络""穴位"的存在,虽然现在仍无法在解剖中找到证明,然而,依"经络""穴位"原理而进行的针灸等治疗方法,却已慢慢为各发达国家的医学界认可。因为,治疗的实践征服了他们。这就证明,中医的医理并非是胡说与荒谬。对于人们今天尚不能认识的东西,如果它能存在到现在,肯定有它的存在道理。若只以某一种标准去认识理解衡量另一种事物,那么这种认知出错的可能性倒还大些。
例如,若以牛顿力学的原理去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相对论就只能入"另册"。然而,众所周知,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仍对相对论不可理解("时间会弯曲",你能理解吗?),但正是相对论,指导了今天包括宇宙航行在内的诸多现代科技发展,而这恰恰是牛顿力学做不到的短处。又如,中国的象形方块字与西方的以声韵为导向的字母文字,这二者,谁是先进,谁又是落后?都不是落后,而是各有各的发展史,各有各的特点长处。你若只以英文字母的特点来衡量中文,那中文又还会有什么地位?那中文还能称为文字?还有,古人所传下来天气农历的24个"节气"说,实际已在长期指导人们依照此理安排一年的农业生产等;虽然,这种"节气"观与现代科学认识并不完全对接,但却同样也有益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显然,有些知识与科学,并不存在高下之分与排他性,而是以多样化形式,并存于我们这个世界。中医学既然能使用了几千年,又还积累了那么多有效经验,甚至有些方面(如针灸疗法)还让西医也愿意采用,这就说明,中医的医理无疑会有它的道理与科学性。只是,它显然也需要改造发展,需要现代化,以适应今天的快节奏时代。”就上所论仅从《经络图示仪》的采集特点来说明必需的创新才能同走步一样、迈出新步子才能叫前进;踏步研究不迈腿虽然省力但谈不到前进!
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把依"经络""穴位"原理而进行的针灸等治疗方法、进行了卅多年的观察和实验、对照分析进行“经验”归纳和演绎在获取了大量数据后,依靠此理产生了有别12经的古典认识、向前迈了一小步、创建了手足40测井穴点的相近关系、把12经完善成《 四维网络 》关系、诠释了中医脉切诊的理论依据和脉学‘左为人迎、右为寸口、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的安排为“号脉诊病”之大法的原由。这个创建完全是从经络系统12经的归纳中推断演绎出督脉井测点和冲脉、任脉和带脉以及有争议的‘膈俞’作为井穴膈俞测点的安排。多年的多人次的实践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从而更能深省中医理法和古籍文章之深刻。进而构成经络动态网的理论成立。並融通了素问;灵枢古籍和以后明、清朝代时针灸方药的一体观。通过四维理论的推断、解决了为什么人体穴位的治验内容范围、为什么特别宽泛的原因。这对今后研究揭示经络现象使之探讨到实质,尤如拐杖和指南针。
经络系统虽为中医理法、仿佛中医在今天必需要现代化!其实古人已走出的路需要我们应用现今较为先进的办法武装自己把古人走出的路来延伸而不是放弃。“实际上,中医的现代化,走与西医搞结合的路子,就是方向搞错了,正如同中国的文字改革,在五十年代竟欲将中文予以字母化拼音化曾走过的弯路一样,反使自己丧失了原有的特性。中医现代化的出路,在于让自身现代化,或者说,应让现代科技手段,在中医的医理框架中发挥作用。而不是在中医医术中增加那些在医理上不相通的西医诊治手段。{现今中医术语、以及拿疏通经络等说事、这方面的产品、草草上市害了中医、难为了中医}
在中医医理的框架中来运用现代科技,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中医医理的基础上,明白并准确地强化、扩展、提升中医原有的一切诊断治疗方法,让那些原本需要前辈单独传授、原本需要新从医者花很长时间才能获得的医治经验、那些在望、闻、问、切等辨证中容易出错容易走偏的诊断方法,统统变成一种明白易懂准确无误的、而且可以正确复制传导的唯一性程序。从而,使中医真正能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医疗特点优势充分发挥作用,并由此达到实现其疗效的根本性改进与大幅提高。{《经络图示仪》便采上法、提升中医医理的基础上,明白并准确地强化、扩展、提升中医原有的一切诊断治疗方法。使‘号脉辨症’现代化}
如何实现这种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对接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非本文可胜任。下面只是举一个例子,予以简要说明。
例如,切脉,历来是中医断病的强项。古代高明的中医,凭一次切脉,就可以准确诊断病人的疾病所在、疾病程度、疾病成因等, { 《经络图示仪》就有此功能完成此“神奇”}它的神奇甚至可超过现代的CT、化验捡查等方法。为此,明代医圣李时珍还专门著有一部讲解切脉之术的《濒湖脉学》,以助新从医者进修。但是,即便通读了李时珍的论著,你若或对各种脉象的态势不甚了了,没有多大的感觉,不会区分那28 种不同脉象;或你在切脉时因其他因素干扰而分心,导致对那差别甚微的脉象区别失误,那么,你的切脉诊断结果,便会发生差错,从而会导致对患者疾病情况造成错误判断,进而又使施治出现南辕北辙而根本无效。{《经络图示仪》来完成中医辨证记录、对施治用药用法太重要了}
因此,并非切脉学问的无用、而实为切脉实践过程中的失误,却会导致诊断与治疗的错误。{《经络图示仪》帮你忙!}
然而,要真正掌握到李时珍所说的那些切脉之道,能准确区分各种不同脉象,确非一时之功,而须长年修行。因而,明明有很大作用的切脉方法,却不能容易成为广大中医百分百正确运用的常规武器,相反,只要稍不注意,切脉的失误率就很难避免。
切脉学问在今天的状况,也就是整个中医学面临的实际状况之缩影。
那么,可以用什么样的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中医学呢?
电脑。{采用电脑的普及应用真正掌握到李时珍所说的那些切脉之道、《经络图示仪》让脉学变得傻瓜型好掌握!大家可以试试,实践检验真理}
虽然,电脑在整体上不可能超过它的创造者--人类,但是在某一领域,在某一单项的范围中,电脑却可以替代人类,甚至大大超过人的作用。对此,已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了。{凡是能静心地读两回《经络图示仪》使用说明书就行了,有了经络图示仪使切诊变得实用成了可能,那么施治上不南辕北辙。大方向对前进总是没多有少、便不是庸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张功耀
|
2006-6-9 15: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军民软件讲的好,期望能够在核心期刊发表你的系列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军民软件
|
2006-6-11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四批张攻咬——“上火”与“发炎”的辨析
我不是靠这个吃饭的
当然,有时间的话我也不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oeah6603
|
2014-11-26 19: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了个去,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军民软件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