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复制链接]
查看4367 | 回复19 | 2006-11-15 18: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军民软件在 2007/08/21 10:16am 第 1 次编辑]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fly][color=#00B2FF]反对西化  人人有责[/fly]
作者:军民软件园 提交日期:2006-10-25 18:36:00  
对中医的看法一般分四种:废医论或废医存药论、中西医结合论、中医西化论、中医不变论。
  
  我认为中医业内一般分为两派:保守派、西化派。
  保守派一般持“不变论”,网上代表人物:三七生等;
  西化派主要持“结合论”或“西化论”,网上代表人物:王不留行、飞龙戏水等。
  
  持“废医论或废医存药论”者都是中医外行,网上代表人物:方轴子、张攻咬、笑龙等
  
  在中医业内,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科研院所,都弥漫在西化论的氛围中,普遍都属于“西化派”,保守派也有,占少数。
  
  保守派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是他们忠实地、完整地继承了传统的中医及传统的中医话语,对中医的传承非常有利。但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否认中医还会有新的发展,不愿意让中医吸收近现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中医理论的发展,他们往往估计不足。
  
  保守派虽然有缺点,但危害不大;废医论者虽然在网上很嚣张,但只是极少数人的“丑陋表演”,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其危害性有限;当前影响最大、危害也最大的是西化派。
  
  西化派的主要危害是:他们打着“发展中医”、“新中医”、“现代中医”、“中医现代化”等旗号,其真实目的是用西医取代中医(也就是西化),最终消灭中医。从目的来看,他们与废医论者或废医存药论者,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但他们伪装的好,容易迷惑人,不象方轴子之流那么露骨;所以,他们的危害性其实更大。
  
  为了识别西化论者提出的那些迷惑人的所谓“现代中医理论”,几年前,我曾提出过“鉴别中医新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发布在“大医精诚论坛”),”,根据这四项标准应该能简便快捷地识别“新中医”之真假。
  
  附:<B>《鉴别中医新理论的‘四项基本原则》</B>
  原文: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323&start=0&show=0
  
  现在,持实体关系论的中医西化在中医的科研院所已经泛滥成灾,论坛上也有不少,而某些自认为坚守中医正道的人士,由于理论上的不足,也自觉不自觉地发表一些西化言论。
   中医的先贤们不可能预知21世纪中医所面临的挑战,传统中医理论及其表达方式在这种挑战面前,已处于下风;为中医的长远发展计,我们的确需要为中医建立一个或多个新的理论,以解开和纠正人们头脑中的一些迷惑和误区。
  
   论坛上的“新理论”也有一些,观点五花八门、各有不同,有的还很对立。我以为,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评价标准,有了这个标准,才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个标准,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样的:
  
   新的中医理论应该能够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 防西化:能够跟西医理论有原则性的区分。这里所说的西医理论,既包括建立在人体解剖、光学显微镜基础上的近代西医(实体论),也包括建立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础上的现代西医(实体关系论),也叫系统医学;而且我认为,与后者的区分,是当前防西化的重点。
  
   2. 可继承:能接受和容纳传统的中医理论,而不是排斥和否定;或至少应能容纳传统中医理论的主流部分。
  
   3. 可发展:能够无障碍地,至少是无原则性障碍地,较全面地吸纳当代新知识、新技术,并给与理论上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不应与传统理论有内在的冲突;能够用现在人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具体到我,我的“新理论”是以逻辑关系论为指导思想,它是建立在逻辑关系的推理的基础上的,它有点象爱因斯坦的“理想实验”,但只在形式上象,而内在有根本的不同。我的“逻辑关系论”还要求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详见《逻辑中医》贴。
  
   我认为,我的这种“新理论”能够满足上面列出的三个要求。
  
  
  
[fly][color=&#35;00B2FF]反对西化  人人有责[/fly]
蒋新民 | 2006-12-11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好文!
新的中医理论应该能够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 防西化:能够跟西医理论有原则性的区分。这里所说的西医理论,既包括建立在人体解剖、光学显微镜基础上的近代西医(实体论),也包括建立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基础上的现代西医(实体关系论),也叫系统医学;而且我认为,与后者的区分,是当前防西化的重点。
  
   2. 可继承:能接受和容纳传统的中医理论,而不是排斥和否定;或至少应能容纳传统中医理论的主流部分。
  
   3. 可发展:能够无障碍地,至少是无原则性障碍地,较全面地吸纳当代新知识、新技术,并给与理论上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不应与传统理论有内在的冲突;能够用现在人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具体到我,我的“新理论”是以逻辑关系论为指导思想,它是建立在逻辑关系的推理的基础上的,它有点象爱因斯坦的“理想实验”,但只在形式上象,而内在有根本的不同。我的“逻辑关系论”还要求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详见《逻辑中医》贴。
  
   我认为,我的这种“新理论”能够满足上面列出的三个要求。
适者生存未来中医要有过人之朮,学古籍有用!
觉庐医社 | 2006-12-11 2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我认为斑竹的观点有些偏激,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医有中医的长处,应该客观看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将西医诊断作为参考.该西医治疗的建议西医治疗,该中医治疗的留下来治疗,呵呵!你总不能拉着人家肺结核病人吃中药吧!
大家不要骂我西化呀!我们是大夫,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
军民软件 | 2006-12-13 08: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反对西化不等于反对西化, 中医也不是万能的, 病人看中医或看西医都是可以

-=-=-=- 以下内容由 军民软件2006年12月13日 08:38am 时添加 -=-=-=-
但是, 西医的诊断, 诊断不出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如果看中医却用西医诊断辅助, 我实在不知道它如何辅助?? 西医诊断出的西医病名, 在中医中根本找不到与之对应病和治疗方法
我行我素 | 2006-12-13 19: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中医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事及理的认识方法,同时中医还借助了阴阳、五行的矛盾关系和联系制约关系的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实践经验提出对病症的认识和治疗方案,其符合实际的程度就是中医水平的评价标准。
军民软件 | 2006-12-15 11: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何为"实际"? 不同的思维方式下有不同的实际, 中医没有成分的实际, 而西医则无性味之实际
任何"实际"都是不实际的, 任何"实际"都是某种角度的实际
世界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 任何对绝对客观的追求都将走向"机械论".
探索者 | 2006-12-24 1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政府在中医的发展中起很大作用,中西医结合在目前的水平上我看还没有结合的能力,但人家政府懂得多没办法,你只能跟着政府走。结果走偏了是可以理解的。我看现在的中医人缺乏骨气,不敢走自己的路习惯了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处处受人限制,但很多人愿意被别人限制,总能显出一副洋奴的恶心嘴脸恶心死你没商量。很多中医人在今天这鱼龙混杂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很不应该的。但也是没办法的。再像这样发展下去,或许在过几十年引领中医的或许就不在是中国人了。总有些东西丢了才知道珍惜,我不知道中医丢了会不会让人感到很可惜。“可继承”有没有继承人?如果连继承人都没了怎么继承?“可发展”或许把西化当作发展了把,“防西化”怎么防?很多“中医继承人”连《内经》都不读了怎么发展?对中医来说继承是最重要的,先继承下来,然后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创新是最后的选择,大家好像都把中医创成“中西医结合”了,最后弄的连大街上卖油条的都知道,用一句话说是中医西化地球人都知道。硬是不得不把中医叫成“传统中医”了。中医特色正在流失,茫茫中医人海有谁能挽留?
asdf1426978 | 2006-12-24 1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下面引用由军民软件2006/12/13 08:34am 发表的内容:
反对西化不等于反对西化, 中医也不是万能的, 病人看中医或看西医都是可以-=-=-=- 以下内容由 军民软件 在 2006年12月13日 08:38am 时添加 -=-=-=-
但是, 西医的诊断, 诊断不出阴阳 表里 寒热 虚实, 如果看中医却 ...
  这就是中医的落后,中医为什么不用现代技术完善自己呢?为什么要用西医的诊断呢?西医诊断出病来中医不一定能治,西医诊断不出病来,中医有可能诊断出而且能治好。中西不是一个理论基础,就不能扯到一块去。中医要发展就要靠自己,用现代技术来完善自己!
蒋新民 | 2006-12-25 12: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这就是中医的落后,中医为什么不用现代技术完善自己呢?为什么要用西医的诊断呢?西医诊断出病来中医不一定能治,西医诊断不出病来,中医有可能诊断出而且能治好。中西不是一个理论基础,就不能扯到一块去。中医要发展就要靠自己,用现代技术来完善自己!
中医要发展就要靠自己,用现代技术来完善自己!讲得好!!!有个旧文说明上例:警惕经络(信息)诊断技术的岐途误区


近年来看似火热的中医药学的发展中、有些岐途误区应引起认识、尤其以利用经络学说来引出许多步其“良导络”的样子来标称经络信息检测等、派生了仅以中医穴位中十二经原穴点为信息检测点、组合后派生的所谓“经络诊断信息”不能自原其说,这是信息量的不足造成的结果、害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为了现状市场运用该类技术结合几十年的研究、提出警惕该岐途误区促使中医诊断技术研究得以良性发展。等到撞墙再回头、伤财伤身不利国。目前多以下法“采用电脑经络探测系统辅助临床诊断。现将应用这一系统的临床意义,论述于下。
一、 该系统的诊断机理和依据
中医认为,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生命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信息因此检测经络和经穴的生物电特性,可以了解十二经脉运行状态,分析各脏腑系统的变化。而该探测系统正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思想,按照电子测量技术的要求进行设计。首先采集所选穴位的生物电信号,通过数摸转换,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并用人工智能分析结果,最后打印出经络分析曲线,以供临床分析。
在腧穴的选择上,是以十二经脉的原穴为基础,符合《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的理论。人体内脏各器官的生理、病理通过末梢神经、经络的穴位表现出来。若有炎症病变则其有关之经络穴点的测量值将会出现异常兴奋(其测量数值则在正常值+20以上)。若该器官、脏腑功能衰退或有慢性潜伏疾病或异常虚弱,则相关之经络穴点测量值将异常抑制(其测量数值则在正常值-20以下)。这说明,当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时,在其相应的经络穴位上的生物电信号,同样会出现阻抗高或低的现象。”这方法投入的财力使经络研究项目搁浅在无良好结局中……。多年来以十二经脉的原穴为基础的产品自生自灭了、究所原因太急功近利、太市场商利、太少研究而执行拿来主义!功利化不能搞研究啊!甚至有的检测头用塑料管中塞上盐水棉絮、面积约9mm直径圆来点按在所测原穴、几分钟后24个测点曲线(电流量)测完、就等着电脑打出的结局来云山雾照、……,50年前的良导络还是给个棋盘、至于分析研究还需认识经验在良导络使用中积淀。现在反而靠电脑来言判24原穴来反映中医的四诊八纲…、真难为电脑了。
误区岐途就是拿来主义产生的、没有辛劳哪能有收获。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推出的《经络图示仪》在这样市场背景环境中提出上述、並愿以“双盲法”的方式‘打擂’来推动中医诊断新方式来促进中医药学的良性发展、用实事的实践来检真理。大家都知道“良导络”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中医理论应用诊疗仪,有些医院的家庭医学科或中医部都以良导络作为辅助诊断仪器.而经络理论存在我国已数千年之久这些代表点都在经络的原穴处,大都位於四肢末端,即手腕及脚踝处,经由良导络的检测结果,其准确度都在八成以上,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则在於使用者的经验,检测手法的轻重,穴位的准确与否,与探测知结果的经验积淀关系重大,因此操作者需经训练才能达到高度的准确性与生理机能判读之正确性. 因照搬“良导络” 代表点都在经络的原穴处、从而使挖掘造出配合电脑信息处理的产品、因先天不足、没有就经络臟象的中医的实质和皮肤区的穴位治验、为什么那么宽泛的深刻研究和临床经验因果关系反思,就会走入误区岐途,这样的实例还少吗!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推出的《经络图示仪》是给中医学者的一种武器、是个下棋的棋盘棋子、如何驰骋在棋盘的舞台中成为高手、还得靠实践的勤劳、在收获中体验中医药学的博大、在研究中得到新知和乐趣。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术研究所推出的《经络图示仪》没有照抄“良导络”的12原穴测法、因其信息量太少、信息量的分析的缺欠仿碍其发展。但其动力促成《经络图示仪》的誕生。指出仅以12原穴的电脑化武装的经络信息检测方法的产品先天不足、望同仁们深省、讨论!
2005-09-26 蒋新民
排毒养颜提法和该法会不会导致便秘?
蒋新民   5/20/2006
  有网文讲:“某女士长期服用排毒养颜胶囊后,医生告之产生了继发性便秘。该女士的陈述真不真实,我们不得而知,但她的陈述理由成不成立,我们可以依据医学知识来帮助我们判断。
  便秘的原因有多种,长期服用泻药导致的药源性便秘,是其中一种,这在医学上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打开郑芝田先生主编的《胃肠病学》第476页,书中是这样陈述的:“经常服用强泻剂或洗肠,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减弱。虽有粪块进入,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故排便反射无从产生,结果造成便秘。”(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P475)美国医学教授A.C.盖顿所著的《人体生理学基础》也指出:“过多使用泻药来引起排便,经过一段时间,反射本身就会逐渐变得很弱,以致结肠无力。”(甘肃人民出版社P572)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排便的机理是这样的:人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残渣在结肠中形成粪块,粪块经结肠运动进入直肠,引起直肠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下,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排出。泻药之所以通便,是因为肠道在泻药中的化学成份强烈刺激下加快了蠕动,导致排便。在药物的长期刺激下,弱肠道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减弱,从而导致便秘产生。
  那么,长期服用大黄会不会导致上述结果呢?《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大黄条目:“大黄,常用泻下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一书指出:“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如蓖麻油、酚酫心脏大黄、番泻吾竺蒽醌类药或直肠栓剂,可因减弱直肠的排便反射引起驰缓性便秘。”
  大黄与芒硝是排毒养颜胶囊的主要成份。芒硝也是一种泻药,神医胡万林神药就是芒硝。长期服用排毒颜胶囊,导致便秘的可能性应当是肯定的。
  《胃肠病学》告诫便秘患者,“常用泻药和洗肠的习惯应逐渐克服”。便秘患者使用泻药帮助通便时千万要慎重,应当以调整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为主,用药不当反而会加重症状。
  二、排毒的概念成不成立?
  排毒养颜胶囊,排毒是其功能,养颜是其效果。其产品宣传资料称,排毒养颜面胶囊“可以打通人体的各路排毒管道,使毒素顺利排出”,“在全球开发排毒健康理念,引领排毒全面进入‘排毒养生时代’”。除排毒养颜胶囊外,其他品牌的排毒概念产品也纷纷登场。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会长吴大真教授、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秘书长贾光来亚今年8月7日在广州宣布,启动健康排毒养颜工程,并表示前景乐观。
  排毒养颜,多么诱人的名词。但是且慢。在我们拥抱排毒养颜产品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排毒概念。什么是毒,如何排毒?
  关于毒,西医与中医有在不相同的解释。让我们先看西医的解释。《现代汉语辞典》“毒”这一条目这样解释:“进入有机体后能跟有机体起化学变化,破坏体内组织和生理机能的物质。”毒有源于体内的,有源于体外的。源于体内的如机体病变产生的物质,源于体外的如变质食品、毒药等。这一类物质,正常人体内并不存在,也就不需要什么排毒。对于中毒者,排毒养颜胶囊又排出多少?
  中医对“毒”的涵义广泛模糊。朱文锋主编的《中医诊断学》是这样解释的:“中医所说的‘毒’有多种含义。可指某些特殊的病因,因而属病因学概念;可指某些病理变化,而为辩证内容之一;各种中毒又可以是疾病的病名。辩证及证名所指的‘毒’,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的病因病性概念,可归纳为4种含义。一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特殊病因,即疫疠之气,又名毒气,如麻毒、疫毒是指某些有特殊毒性作用的病因,如蛇毒、食毒、虫毒;三是指邪盛病重之证候,如热毒、火毒、湿毒、麻毒等;四是外科疮疡类疾病,如痈、疽、疔、疖等”。这些毒,排毒养颜胶囊又能排多少?
  中医的方剂里,有化毒、解毒、拔毒的方子,如银翘解毒散、三黄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止痛拔毒散等,找不到排毒这一用语。拔毒与排毒词义相近。但这里拔的“毒”指的是痈疽的脓液。
  从排毒养颜胶囊看,其主要成份是大黄与芒硝,加上西洋参、生白术、青洋参、小红参、荷叶组成。大黄与芒硝属寒性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泻下攻火”,西洋参等补气。其主要功能是治疗便秘。将粪便称之为毒,理论上难以成立。这种提法的一个害处,是可能造成对排便的紧张心理。将排便等同于排毒,更不科学。排便只能清除肠道的东西,怎么能将机体内其他的“毒素”排出?至于说“打通人体的各路排毒素管道”,这几味药看来更没有那样大的神通。”(养颜需要调养、《经络图示仪》的拆分头进行自我 K.C.F调测、气血平和再配点好化妆品、便是养颜了)
     北京灵枢经络诊断技朮研究所通过以《经络图示仪》的采集归纳分析上文,通过中医的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经络上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手足太阴、肺、脾经的脏象、手足阳明、大肠、胃的脏象。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主气机脾胃主营血。这是总体。所谓“排毒养颜”是建立在上述脏象调和的基础上来发挥。因此这个“平台”的状态和谐良否、决定“排毒养颜”的理论施用是否可行。所有药物的毒副作用的产生的量化,全与自身体质的承受有关、也就是同这个“平台”的状态和谐良否有关联。当用败胃泻下攻火之‘大黄与芒硝属寒性药物’必将使“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手足太阴、肺、脾经的脏象”衰弱。当《经络图示仪》的测查时显示手3阳明大肠经井穴∑y♀\⊥低下、产生‘便秘’使手1肺井同表经手3的平衡制约改变。提示“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肺主气机脾胃主营血。这是总体”的改变,产生了显现的药物的毒副作用、事与願违。  手3(大肠经)的井测点低下、“便秘”仅是其中的外候;手太阴阳明的失谐,将造成脾肺失调、造成肺失调降、产生积热、易外感、产生呼吸道炎症形成。从体质上得形成破坏…,为了避免“过而伤之”、此过程用《经络图示仪》来监督是有意义的。

     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该方面有网文讲:“不少人认为中药为“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其实,不仅有些中药有毒性,还有致癌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等人从1992年开始,研究了1693种中草药及植物,结果发现52种中草药及植物含有促癌物质。如凤仙子、铁海棠、红背桂、假连翘、射干、青牛胆、怀牛膝、土沉香、芫花、狼毒、巴豆、泽漆、甘遂、鸡尾木、红雀珊瑚、木油桐、独活、金钱草、苏木、曼陀罗、乌桕等中草药中都含有促癌物质。千里光,农吉、猪尿豆等含有千里光生物碱,是一种强致癌物。苏铁中所含的苏铁甙是一种致癌物,可诱发肝、肾癌肿等,槟榔中含有水解槟榔碱,是一种致癌物质,细辛、桂皮、八角茴香中含有黄樟素,是一种可诱发肝癌的物质。中药巴豆、砒石、砒霜、甘遂、瑞香、芫花根、狼毒、苏木、三棱、金果橄等,都有致癌活性。《中药大辞典》中载入有毒中药495种,占该书收藏的中药8.58%。1990年版《药典》记载的药物虽然不多,还载有有毒中药65种。常见的有毒中药如砒石、砒霜、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生甘遂、雄黄、红娘子、生白附子、朱砂、生巴豆、白降丹、生千金子、生半夏、斑蟊、青娘子、洋金花、生天仙子、生南星、红粉、藤黄、蟾酥、雪山一枝蒿、生狼毒、轻粉、闹羊花,蛇胆、鱼胆等等。 
  
  上述这些有毒的中草药如自购服食,误用,乱用或过量使用,均会中毒或致癌。有些患者盲目抄用某些有毒或含致癌物质的中药偏方或所谓的“祖传秘方”,结果导致中毒或致癌。有些人使用有毒或含致癌物质的中药如配伍失宜,炮制不当,长期使用等,将会造成机体各系统及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发生癌变或致死。因此,在没有科学指导下滥用有毒性及含有致癌,促癌物质的中药,是极其危险的。为了防止中药中毒或致癌,人们在使用有毒或含有致癌、促癌物质的中药时,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不可滥用。”该网文讲得中肯,俗话是药三分毒。由于中医的药是在理法的规则中应用、随症而辩加减、其古方成药、均以中医的辨证认可范围为准,不可滥用、也不可认为中药为“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便傻吃、尤其是‘补药’或所谓‘去火药’。比如“牛黄清心丸”只有符合其症,这在《经络图示仪》上只有∑y±∨∥上盛下虚时有效、待测以后∑y∧∩¤时无虚痰内扰、偏于气弱质寒时再多吃将有害伤脾胃、这也是该药配方中有保益脾胃之佐药之原由。用《经络图示仪》来监督用药之过程、将比自我感觉及时可靠、耐分析,减少用药的服食,误用,乱用或过量使用。
  其实所谓的“排毒”无非是机体的阴阳和谐、才能形成稳态使机体的代谢正常。才能有效地完成代谢有效。至于说“打通人体的各路排毒素管道”那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美丽想向。

蒋新民 | 2006-12-25 13: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中医】中医业内外对中医的四种看法

西化派的主要危害是:他们打着“发展中医”、“新中医”、“现代中医”、“中医现代化”等旗号,其真实目的是用西医取代中医(也就是西化),最终消灭中医。从目的来看,他们与废医论者或废医存药论者,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但他们伪装的好,容易迷惑人,不象方轴子之流那么露骨;所以,他们的危害性其实更大。
采用属于庸俗化来靠拢西医或多或少底应付现代化可教中医无医可传。附个旧文:                  《 经络图示仪 》可避免中医庸俗化
                                              蒋新民   12/22/2006
摘些网文,引出我要说的话。用『 』来标之!
“《中国针灸》原主编王居易也认为“取消中医”思潮的出现不是坏事,目前的中医有庸俗化的倾向,打击那些假中医有好处。目前,西医、中西医结合和中医三驾马车不平衡,中医只是跑龙套的。“西学中”的人虽然为中医作了一些贡献,但关键时刻容易回到西医的思维上去,中医的发展还是要靠中医自己。现代中医教育有时会把中医理论写错,我们要相信《内经》写出来的东西是真理。王教授根据多年的针灸实践,指出中医讲的经络在变动(是动)时是可以摸到的,《内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言节者,非皮肉筋骨脉”,是一种缝隙,临床上可以用手擀开针刺,不出血。中医经络是在动脉之后,静脉之前,这里才是气血交换的地方,是中医生理的部位。古代中医诊查经络很细致,而现在的中医甚至连脉都不切就开了处方。对中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如《内经》中说“鸠尾穴”是:“高手乃得。” 我一直不敢用此穴,因为自己不是高手。一次偶然机会才弄清,原来是要患者高举手再扎该穴,可见《内经》中有许多我们没领会的东西,中医要自强才能发展。”
『这就是品悟的实际效应。』
      “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马晓彤博士指出,取消中医浪潮是件好事,能促使我们反思中医,推动中医的健康发展;同时出于道义与理性,也要在高层次上有针对性地予以回应。尽管批评中医的说法有多种,但核心问题还是否定中医的科学性。因此应该围绕这一关键点,从科学哲学、科学以及法律三个方面予以系统说明。科学哲学应强调近代西方还原论科学观的狭隘性,提出更为切合科学发展实际,更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创新的广义科学观;科学领域注重说明古典中医理论本身的科学内涵以及现代转化的可能性,介绍社会公众尚不熟悉,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法律方面则强调对中医的立法保护,求得实际上的公平地位,依法处理那些不负责任,对中医做出超越学术讨论范畴之外的诋毁与伤害,并带来既成结果的个人与机构。”
『中医的传承难复制性,造成了仅认为中医仅是经验医学,随意性和辦之无标样以及总认为老态“ 悬壶 ”即是纯中医,反之便抵毁之。我一直认为中医“ 不纯 ”则无发展,但此纯乃以中医之理法不可不纯。像根据胃病的发病机理,在古方剂的基础上, 采用纯中药,结合现代学、药理学、物理学,成功开创"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对治疗顽固性胃炎、肠炎、胃溃痛、十二指肠溃疡; 结肠炎, 有独特疗效。专家组,根据各种 胃病的病史、发病原因,对症下药,一人一方, 辨证施治,标本同治。一般患者服药一周期, 腹胀、腹痛、暖气、呃逆、烧心、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短时间达到康复。"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已为 众多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有关部门对该药 及疗法进行论证,一致认为"该药稳定无副作用,疗法针对性强,疗效快,治愈率高",深受 患者的认可和好评。的宣传。这种"激活胃粘膜合成疗法"的说法不论不类,对解释中医理法方药的技朮传承有庸俗化的误导。
还有宣传如:糖尿病人多有这样的感受: "每天吃药,而且越吃药量越大,不但要忍受各种井发症的 折磨,还要看着好吃的自己却不能吃的痛苦。" 那么有没有一 种方法在降血糖的同时治疗并发症,不用严格控制饮食,并摆 脱终生服药的痛苦呢?今天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一名干部,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了,患病前身 体非常强壮,一般的小伙子都比不了,后来感觉经常口渴,小便也变多了,体重也渐渐地下降,他的 一个朋友提醒他可能是糖尿病的 征兆,一到医院检查,果然得了糖尿病。此后的治疗一直都不理想, 血糖经常忽高忽低,体重也由原 来的150多斤,瘦到了只有110 多斤, 十多年来不断受糖尿病的折磨,得了一身的并发症,头发干枯、四肢无力、下肢浮肿、手脚麻木,性功能丧失,看东西也模糊,还患上了糖尿病足,每天打45单位的胰岛素,空腹血糖 还在12mol/L,以上,尿糖卅号以上,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家人非常焦急。中医专家对他的病因、病理作了详细分析,拟以中医"胰岛修复再生疗法"对其进行治疗,重点恢复 患者的胰岛R细胞的功能入手, 加以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辅治,半年后,手脚都不麻木了,看东西也清楚了,性功能还有了恢复。糖尿病足也治好了。现在每天爬到5楼,气都不喘一下…。  成功研制中医 "胰岛修复再生疗法” 是继1958年人工合成胰岛素之后的 又一重大突破。经大量临床证实,一般经治疗7天左右血糖 即可平稳下降,半个月后告别 眼睛模糊,全身无力,手脚]麻木等症状。一个疗程之内不管病情轻重血糖均可控制正常,并发症可明显好转,经2至3个疗程治疗后即可康复, 停药以后血糖不易反弹。 :让"胰岛修复 再生疗法"服务更多糖尿病患者,使他们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不讲中医对此类病的中医传统理法解释,以及治病方药的中医药的辨症思维,一味地往西医认识理论上生靠,不是把西医或近代研究成果同中医在比较消化中让中医之理得到发展和普及!其后果造成中医庸俗化,将使中医消沉并受到诋毁与伤害。我提出用经络测图地诊察方式使中医坐堂有约束,有诊治的合理流程,加入四诊的记录,让中医的理法过程普及,有经络测图的参考将使辨证和一人一方有依据及建档,为此案例的传承复制,提供普及的可能。  西理的什么,血糖,胰岛R细胞等解释在中医的辨症施治的标本认识中,在有经络测图的参预下将有可能获得合理解释,从而可引出中医经典施治,原汁原味地发挥中医长处,而不是为了屈从西医而削足适履,哗众取宠。』
      “ 北京第六医院李定忠大夫指出,“取消中医”思潮对中医有负面的影响,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应该正面宣传中医,同时还要揭示西医中的不科学之处,中药的副作用远远小于西药,西医攻击中药的副作用是贼喊捉贼。要从各个角度阐述中医理论、用药的科学性,比如,西医杀菌就是单纯杀菌,不管毒素的出处,而中医即杀菌又能消除毒素的症状,到底哪个更科学。再比如几十年的经络研究,可以肯定经络的存在,经络的功能和经络实质中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的部分,争取舆论和官方的理解。另外,西医的发展是多学科介入的结果,我们不能让老中医去发展中医,国家要向对待西医那样平等地对待中医,给中医研究拨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岳凤先教授认为:以往中药现代研究的成果如黄连素、麻黄素等,在中医临床上不用也没法用,如果中药都是这样研究的话将导致中医临床无药可用。保留中药的基本内容,并用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是我感兴趣的,但此路漫漫,人参研究了一百多种成分仍然说不清楚。另一条路就是研究西药的中药内涵,可以被中医所用,即西药的中药化。中西医要承认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中医是宏观准确但不精确,西医微观精确但不准确,这是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中医不等于中医药学,中医是掌握中医药学的人,有四类人:中医院校毕业的天然中医,从事二、三十年中医工作的自然中医,正在研究和使用着中医药的当然中医,还有就是承认中医药理论,按照中医理论指导进行实践和研究的必然中医人,目前,前三类占绝大多数。中医的根本问题是决策。西医加在中医头上的三个标准是客观指标、双盲和统计学处理。实际上,宏观辨识如认一个人,无须知道他的鼻子多高、DNA是什么既可完成,中医判断不需要很多的客观指标,关键是我们是否承认科学知识的两大类: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后者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但宏观包含统帅微观,微观可以阐述宏观,但绝不能包含和统帅宏观。但是目前的知识以微观为主,中医又必须得适应这一环境,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为中医所用。”
『我深信中医同仁的上述网文,对澄清和推进中医的进步功不可沒。尤其不以中药应用炮制的古法深入浅出地研究,简而处之的危险,将“如果中药都是这样研究的话将导致中医临床无药可用” 不是危言!保留中药的基本内容,并用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从技术上解决釆用经络图示仪的临床测图完成实际积累,使研究中药的归经,有的放矢,依据临床施药的前后记录分析来品悟配方的 “ 四气五味 ”也就有了“ 血肉 ”来做“标递 ”,进行现代科学阐明其微观机制才行得通,这样的“ 药性赋 ”才是可联系历史地传承中医,为现代所融合。反之中医临床上不用也没法用。  
《 经络图示仪 》可避免中医庸俗化就是因有了经络测图的系统把关,才使中医不受干扰,並可以方便地把其施治的技朮过程,利用现代技朮在此框架上得以复制扩张,中医有“ 根 ”方可发达!有关经络图示仪的祥情文章,可登录   www.jingluo.cn      通过各个栏目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