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复制链接]
1815
|
6
|
2007-1-12 08: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该书由著名中医专家邓铁涛先生题词:“回归中医,以振兴中医”。
著名中医专家朱良春先生为该书作序(序文请看下文)。
该书的宗旨是:
直面困惑,
走出误区。
解读历史,
重塑大医。
《回归中医》共收专题论述29篇,主要内容可以分四部分进行概括:
1、阐述中医在未来医学中的地位:中医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医学。
2、论述中医与西医的关系:证候不是病灶决定的,病灶与证候分别反映疾病本质;证候动态地反映微观变化,中医通过调整证候治疗疾病;中医四诊基于生物进化最高成就,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不能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
3、中医特色的重新思考: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特色;为何必须重新认识审因论治,辨证论治不能庸俗化、简单化;如何看待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关系;为何说外感热病模式转化就代表了学术进步;SARS过去中医收获了什么?辛温解表是为了散寒还是除热?
4、对中医历史问题的新思索:《素问》《灵枢》是《黄帝内经》吗?《伤寒杂病论》是如何撰成的?医《易》关系紧密,为何不见《易》辞入医?为何说五行是改良的八卦?春秋医家给我们什么启示?王安道《张仲景立法考》为何误出其说?吴又可的突出贡献是什么,有何继承与创新?
曹东义撰述《回归中医》的初衷,在《引言》之中进行了表达:
尽管不能像古人那样“以文会友”,然而,如果把自己“另类”的想法“和盘托出”,或许能博得智者贤人的指正教诲,或因其偏颇而有益于借鉴,或因其“心忧”而引来“同声呼唤”,进而扬旗击鼓,张显中医个性,共同奋进于振兴之旅,岂非丰厚收获?何幸如之!故乐意翘首以待,将拙文尽早出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我期待着,期待您的批评与指正。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敬启。
2007、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曹东义
|
2007-1-12 08: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附录一:
《回归中医•朱良春序》
回顾近百年中医药事业的历程,可谓几度沉浮,困惑迷茫。早在1950年先师章次公先生曾慨然指出:“医至今日,式微已甚。”嗣后,党和政府对振兴中医工作多次发出指示,有所改观,但在学术上的困惑,殊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章氏对改进中医的意见,今日观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居今之世,而欲求改进中医,首望恢复辨证用药之精神,再以现代诊断方法,以济其不足,发皇中医药,其庶几焉。”他更进一步点明辨证论治精髓之所在:“次公敢郑重为同仁告:昨日今朝,岂可等量齐观?世界事物,无一刹那静止不变者;昨日之事,已成过去,吾可不问也;明日之事,方在未来,吾亦不遑计及也;吾之汲汲焉、惶惶焉者,惟今日而已。治学做人,一以贯之,岂但治病为然?而非邃于医而深于理者,恐其闻之而骇且惑也。”一切应当面对现实,辨证必须精细周详,见微知著;施治更应药随征变,切中肯綮,方得个中三昧。然综观当今之医,系统、正确运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者已不多见,常以生化声光检测为依据,按病选药,套方成药,应手而出;至于望神察色,详询切脉,形式而已;更有甚者,率以西药施治,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盖此等中医对辨证论治,日趋淡化,已不姓中,中医院亦已成综合医院矣,令人浩叹!如何扭转现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采取多种措施,但愿能力挽颓势,重振中医雄风,则幸甚矣!
我认为诸多具体措施,如聘名师,带高徒,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提倡读经典,多临床等等,固属必要,但更为重要者,乃是如何大力理清思路,树立自强、自信的信心,才能安下心来,冷静思考,埋头去干。基于此,曹东义同志“不顾‘飞蛾扑火’、‘乱箭穿身’的警告,频频发言,竭诚以陈”,不计个人得失,在近两年内连续撰写20多篇具有真知灼见、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文章,把目光投向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响应邓铁涛教授等老一辈的号召,呼唤青中年中医同道,回归到本职岗位上来,这种捍卫中医的忘我精神是值得嘉许的。《回归中医》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清心开窍、鼓舞士气的好书,对当前做好继承、弘扬中医药学术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东义同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为人坦诚,敢于谏言。既对中医理论有较深的研索,又对现代医学有较高的涉猎,对文、史、哲更有坚实的基础,故能以高瞻远瞩的视野,犀利直率的文笔,对中医学术的科学内涵,继承创新的思路,予以精辟的阐述,持论公正,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寒温统一等均有独到的论述,特别是“勿忘与邪气‘讲和’”一文,颇有新意。因为急症、实症多以驱邪为急、驱邪务尽为前提,正虚邪实时,始以扶正驱邪、攻补兼施并进。由于邪气有可以转化的一面,作者提出与邪气“讲和”,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学会‘与邪气讲和’,不是无能,不是妥协,而是给生命以宽缓环境,让机体自身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之中,达到和谐,稳定发展,以此长生久视,‘与万物俱浮沉与生长之门’”所以在辨治过程中,不要诛伐无辜,要“以平为期”“以和为度”,才能更好的显示出中医学的奥妙之所在。
我认为《回归中医》可以与忘年交刘力红教授之《思考中医》成为姐妹篇,奉劝当代中青年中医同道一读,当有所获也,故乐而为之序。
朱良春 丙戌春月,虚度九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曹东义
|
2007-1-12 08: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附录二、
《回归中医•引言》
“回归中医”是邓铁涛教授面对目前存在的“自我从属”、“泡沫中医”的严峻现实,向中医界发出的召唤,也寄托着邓老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殷切希望。
毫无疑问,半个世纪以来中医教育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中医的硕士、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等职称系列齐全,科技成果不少。然而,透过中医事业“一片繁荣”的表面现象,不难看到中医界内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改造中医,自我甘居从属地位的人不在少数;中医经典不被重视,历代中医名著不再有人阅读,中医学术萎缩,中医信仰危机不断蔓延的颓势,实在让人担忧;中医博士写不出十个中药处方,中医专家看病不再摸脉,中医院不姓中等一系列本不应该出现的现象的背后,反映了现实问题的严重程度。邓老因此呼吁青年中医学经典,做临床,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回归中医”,“做铁杆中医”,发展中医学术。
2005年5月10-12日召开了第253次香山科学会议,邓铁涛教授发表了三篇论文:《中西医结合的方向》、《中医与未来医学》、《再论中医药必须改革》,都是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重要论述。
所谓“再论”者,不得不再论也。为何不得不“再论”?事情的发展趋向不尽如愿,殷忧于心,不言之不快也,不言之将有大患也,故“再论”之。在“引言”里,邓老说美国的医疗模式不能学,中医药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好方式。在“扫除障碍”的题目下,邓老说“科学”是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必须去掉;肃清王斌的思想,必须贯彻宪法精神,发扬中医特色以振兴中医,解除西医模式的束缚。其中说到:“把大力发扬中医之特色说成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这是对广东省中医院发展真相的歪曲”;以西医模式为准绳,“南辕北辙,如此下去,这样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一旦居于领导地位,按他们的理念办一切中医事业,则中医之消亡,指日可待了!一言以蔽之曰:以西医学之模式办中医药事业,是对中医药学执行‘宫刑’也”。并说“今把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都一笔抹杀,唯西方之命是从,则中医之受‘宫刑’才刚刚开始耳”!词义激昂而殷切,读来心中不免震撼之感。
笔者切身体会到,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受西方数理化的“科学教育”,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认识。1978年初刚进河北医学院学习中医的时候,立即感觉到巨大的落差:中西医学对比强烈,学习原创于中国的中医学,比学来于外国的西医学不知要多费几倍的劲,简直是格格不入。中医的理论好象是外国、外星球的说教;西医的知识却象是自己的、本来固有的东西。中医药学术自“五四”以后,已经割断“地气”几十年了,要想学习中医、学好中医,必须重打基础,一切从头再来。
20年前,笔者有幸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读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研究员的研究生。余老指定的必读历代中医代表性书目和经常翻阅的《中国医籍考》《宋以前医籍考》,使我看到了中医宝库的博大深邃。研究生部重视经典和互相争鸣、百花齐放宽松的学术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大选修《古代汉语》《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之后,使我初步了解了古人治学的门径。余老指导我完成的“宋金元伤寒学术源流探要”,让我初步了解了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家如何继承了仲景开创的伤寒学术,又如何影响了明清时代的温病学说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曹东义
|
2007-1-12 0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硕士毕业后,在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期间,为了研究生活于春秋末期的扁鹊秦越人的生平事迹,我翻阅了一些经史与诸子的著作,弥补了不少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知识的缺乏与无知。2001年,我的职称已经晋升到了“最高”,并且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到了“承前启后”的岗位上了。可是,中医的学术特质是什么?自己手里的中医知识到底有多少,我们要传递下去的“中医学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它与中医的关系如何?实在说不好,也不好说。尽管我30年前就开始做赤脚医生,去掉上学的几年,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工作也有20几年,10年前也曾经获得过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的金杯奖,我心中仍然充满困惑。
-=-=-=- 以下内容由
曹东义
在
2007年01月12日 08:51am
时添加 -=-=-=-
硕士毕业后,在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工作期间,为了研究生活于春秋末期的扁鹊秦越人的生平事迹,我翻阅了一些经史与诸子的著作,弥补了不少自己对于中华文化知识的缺乏与无知。2001年,我的职称已经晋升到了“最高”,并且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到了“承前启后”的岗位上了。可是,中医的学术特质是什么?自己手里的中医知识到底有多少,我们要传递下去的“中医学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它与中医的关系如何?实在说不好,也不好说。尽管我30年前就开始做赤脚医生,去掉上学的几年,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工作也有20几年,10年前也曾经获得过河北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的金杯奖,我心中仍然充满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曹东义
|
2007-1-12 08: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邓铁涛教授择徒甚严,在贾谦先生的大力推荐下,笔者才得以拜邓老为师。邓老说:“你我建立师徒关系,我感到很高兴,得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幸事也!兹将我对学生之要求提出如下,如同意希为遵守。一、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国优良的传统。‘德’在‘才’的前面。我认为‘德’更为重要。作为‘学者’必须尽量做到——淡薄名利,重视对国家与人民作贡献,为振兴中医,奋斗不息。二、学术上,把自己培养成为铁杆中医。三、建议你争取临证的机会,我的学生必须有较高的临床水平,千万莫做空头的理论家”。
-=-=-=- 以下内容由
曹东义
在
2007年01月12日 09:03am
时添加 -=-=-=-
邓老曾经代表全国的名老中医,在人民大会堂以中华大医的胸怀,倡言:“学我者,必须像我,超过我!”他对于我的要求与期待,也正是他对于千万个未来中医的要求与期待。朱老也认为我“孺子可教”,收为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探索者
|
2007-1-17 14: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出版
曹老师之书,渴望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fnct
|
2015-3-12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曹东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