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西北多燥亦有湿

[复制链接]
查看892 | 回复0 | 2004-3-11 12: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北多燥亦有湿
                      宗修英
    我国西北多属高原,水源少,而木草不繁,医家每谈“因地制宜”时,多以此为例,东南多病湿,而西北多病燥,当今课本也往往依样画葫芦。
    1979年因赴陕北授课,得以实地考察。该地位于黄土高原,河流绝少,土层厚而井水极深,庄稼枯黄,秸短穗微,可谓燥矣。人们生活其中,感燥气而得病者一定很多,深信古人和书本之说城属不谬。授课之余,为当地群众诊病,得知息燥病者固然不少,而患湿征者更多,其病因究竟何在?
    查该地居民多住山腰窑洞,洞中五面皆阴,一面向阳,虽在酷暑,一进窑洞中,顿觉凉爽宜人,汗亦即止,少息片刻,暑热尽消。睡卧其中,必加衣被。另外当地喜吃辣椒,大有四川群众之习惯。根据上述情况分析,洞穴之中凉气袭人,久处其中,易伤阳气,尤则脾阳受损,湿自内生,所以临床中以头沉如裹,口干不思饮,饥不欲食,食后脘胀,饮后更甚,面肿肢浮,便溏不爽,脉滑或弦,舌胖苔白滑或腻等,或为主证,或为兼证,较为常见,无怪乎当地喜吃辛辣以燥其湿,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治疗中体会到许多湿证患者,经他医屡治无效,而一经淡渗、清利、芳化或苦燥者,便效若桴鼓。由此可见,西北地高,其病多燥之说,不可一概而论,久居背阴向阳之地者,寒湿袭人亦为常见,故必须认真审征求因,切不可拘泥“西北多燥”之说而一味妄投滋腻之品。凡事不亲身考察,仔细琢磨,而人云亦云,并运用于临床,是会一逆再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