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分享]“细辛不过钱”之我见(金梦贤)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分享]“细辛不过钱”之我见(金梦贤)
[复制链接]
1374
|
2
|
2003-9-17 23: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细辛不过钱”这句口头禅,在中医药界流传很广,时间很久,影响很大。司药人员首先要知道十九畏、十八反和剧毒药物,把细辛不过钱也列入在内,所以遇到一个细辛过钱的处方,不是拒不调配,就是要处方医生签字。问其然,答复是师傅传的“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再进一步问其究竟,也答不出所以然,只是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流传着。究竟原因:
一、是否传讹
细辛辛温无毒,《本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经疏》论细辛曰:“细辛味辛温而无毒”;《别录》谓其温中下气,破痰开胸,除喉痹齆鼻。综述各家之见解,并无把细辛列为剧烈之品,何能有不能过钱之说?不过,在采集和炮制方面应加以注意。雷斅曾说:“凡使用细辛切去头子,以瓜水浸一宿,曝干用,须拣去双叶者,服之害人。”可能由于采取不注意,炮制不得法,或误服双叶者,贻害于人,即归于细辛之毒性太大,不能多服,从而以讹传讹,不加分析的流传下来。
二、是否传简
在《本草三家注》张隐庵氏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者死”,细辛不过钱之说可能来源于此,但是对“单用末”三字避而不谈,可能传简了。为进一步实验,余曾以细辛为末,冲服二钱,一小时后发现头晕欲呕,四肢有抽搐之感,因而分析,细辛入煎剂与群药配伍,既能互相制约又能互相佐使,通过煮沸,只能发挥其气味辛散之功能,而单药末冲服,直接入胃,量再大些,吸收多些,从而引起不良反应。故有细辛单用末不可过钱的记载。而张氏之立论仍谈到:“细辛乃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虽说是驳斥了细辛不过钱之说,可能也是指饮片汤剂而言。所以,此说可能是传简了。
三、是否传错
细辛一味,仲景《伤寒论》方剂中应用居多,仅举三方就可说明细辛之用量问题。如:
1.小青龙汤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组成: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2.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
3.当归四逆汤,治手足逆冷,脉微欲绝者。
组成: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大枣25枚 甘草二两 通草二两
尽管汉代的度量衡与现代的不同,服药方法有差异,从整个方剂分量来看,细辛与其他药物的分量都是相等的。如果“细辛不过钱”之说能够成立,那么,对经方的同等分量又怎么解释?
四、临床体会
根据各家的论述,尤其仲景先师之立方,临床数十年,一直是按同等分量使用细辛,例如小青龙汤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和当归四逆汤的当归、芍药、细辛都是用相同的分量。如五味子用15克(三钱),细辛也用15克(三钱)当归用25克(五钱),细辛也用25克(五钱),这样用疗效较好。如果把细辛减量,疗效就差。在治疗单纯的外伤性截瘫和手足冻伤之患者,有时细辛用到50克(一两),并没有发现什么副作用,疗效还是比较满意的。
此说并不意味着细辛就可以随意多用,而是不要被“细辛不过钱”所限制而已;主要根据辨证施治和因人因病而异,对症下药的原则,方能达到“有故无殒,亦无殒矣”。
【现代药理研究】细辛的挥发油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是一种神经阻滞麻醉剂和局部浸润麻醉剂。动物试验,灌胃或注射,初呈一时性兴奋,而后陷入麻醉状态,随意运动大减,反射运动亦失灵,终至呼吸停止而死亡。细辛有毒成分来自挥发油,经煎煮以后大部分散失,毒性大减。药物分析实验表明:细辛有毒成分黄樟醚在汤剂煎煮30分钟后,因挥发而仅有原药材的2%,此浓度已不足以产生毒性,细辛中毒成分黄樟醚比其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容易挥发,故细辛以较大剂量入煎,不但是安全的,也是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如如
|
2003-9-18 07: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细辛不过钱”之我见(金梦贤)
北斗小星此贴言之有理,多方论证,我等于此可见细辛用量不能为“不过钱”之说所限,当然我们也从这里看到了医生的水平有时还限制在药房里边!
我也附贴陈修园《本经读》里的条目注释,以供对照:
(本经原文)细辛味气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府,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毗,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者不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寿宏堂主
|
2003-10-12 14: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细辛不过钱”之我见(金梦贤)
和地理环境也有关系 比如在我们这就是治疗风寒头痛都要下到5克 别说治风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北斗小星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