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复制链接]
查看1265 | 回复3 | 2003-11-18 13: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甘草(炙)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恶汗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相类方: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12g。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体烦痛,无汗等证。
  麻杏苡甘汤:麻黄6g杏仁6g甘草(炙)6g薏苡仁12g。功用: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大青龙汤:麻黄12g桂枝6g甘草(炙)6g杏仁6g石膏18g生姜9g大枣3g。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每服15g,加生姜五片。功用: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华盖散: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各9g)甘草6g。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
学习上方时有几个问提,希望各位先生指教。
    1.麻黄加术汤主证中的身体烦痛,与大青龙汤主证的烦躁,身疼痛,皆有烦、痛,但一为风寒夹湿,一为里有郁热。请问如何鉴别。
    2.麻杏苡甘汤主证中的日晡是什么意思?
    3.三拗汤与麻黄汤主证,是不是如同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鉴别相似——全身与上呼吸道症状的轻重不同。
羊角锤 | 2003-11-20 18: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汤

  (1)《金匮》——痉湿暍病(15)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烦)。发热,身色如熏黄也。(20)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伤寒》(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可见:‘湿家’身烦疼有“身色如熏黄”;‘太阳中风’之烦痛“有脉浮紧,恶寒”;如果单从烦痛来看:理论上‘湿家’是局部固定性胀痛而麻烦,‘太阳中风’是全身性疼痛和烦躁。
  (2) 日晡:晡、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多指傍晚之时。
  (3)《伤寒》(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相对而言《局方》不太讲究药物炮制和药物比例,而重视症状叙述,可知《局方》易掌握、可操作性强。《伤寒》讲究药物炮制和药物比例,重视阐述舌、脉、证的关系,不易掌握、可操作性差。
嫩竹 | 2003-11-21 19: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汤

谢先生指教
其言 | 2004-1-29 18: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汤

我看麻黄汤与三拗汤主要的使用上的不同在于前者为风寒束表为主,因麻黄配桂枝则以辛温解表使邪从表散,而三拗汤则因为宣肃肺气为主而表证轻或者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