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复制链接]
查看1556 | 回复5 | 2004-1-16 11:35:35 |阅读模式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于病毒、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等所引起的支气管急性炎症,属于中医“外感咳嗽”的范围,病位在肺。
【病因】  多由风热之邪所致。
【症状】  以咳嗽为主。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咽痛,头痛,发热,声嘶,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伴恶风,痰稠粘或脓性血丝痰,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数。
【食疗原则】  选用宣肺止咳,解表清热化痰的食物和药物。
【食疗处方】
一、饮料类
1  枇杷饮
组成:枇杷叶 10 克(鲜品 30 克),鲜芦根 10 克,白糖 20 克。
制法:&用刷子刷去枇杷叶上的绒毛,洗净。'芦根洗净后切片。(将芦根片、枇杷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熬 20 耀 30 分钟。)用纱布滤渣,取汁,加入适量白糖,搅匀晾凉即成。
服法:常饮服。
作用:清热生津,化痰止咳。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初期,痰少稠粘,声嘶,咽痛等症
2  川贝杏仁汁
组成:川贝母 6 克,杏仁 3 克,冰糖 20 克。
制法:&将贝母洗净,杏仁去皮尖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放入冰糖,改用文火煮熬 30 分钟。(用纱布过滤,去渣取汁,晾凉即成。
服法:常饮服。
作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中、后期,咳嗽,气喘,痰多之老幼患者。
3  杏梨饮
组成:杏仁 10 克,鸭梨 75 克,冰糖 15 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捣烂为泥状。'将鸭梨洗净,去皮、核,切成薄片。(将杏仁泥、鸭梨、冰糖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于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煮 30 分钟即成。
服法:日服 1 剂,分 3 耀 4 次服。
作用:宣肺化痰,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中、后期,症见痰少,咳嗽较轻,咽干鼻燥,潮热,声嘶喉痒等症。
注意:湿热较重者慎服。
4  杏麻饮
组成:杏仁 6 克,麻黄 15 克,白糖 15 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打碎。'将麻黄打成细绒去灰。(二药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置于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煮约 15 分钟。)用纱布滤渣取汁,放入白糖即成。
服法:每日 1 剂,分 3 耀 4 次服。
作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利尿。
适应证:春季急性支气管炎之各个阶段,老幼皆宜。以咳嗽,气喘,喉痒,小便不利为主症病人。
匿名| 2004-1-18 12:50:11

[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二、鲜汁类
1  萝卜杏仁汁
组成:新鲜白萝卜 1 000 克,杏仁 6 克。
制法:&将萝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将杏仁去皮、尖,用开水 250 毫升煮沸 10- 15 分钟,取汁去渣。(萝卜块、杏仁汁一起放入家庭匀浆机内捣成泥状即成。
服法:每日 3 - 4 次,每次 30 -50 克。
作用:清热生津,化痰止咳,利小便。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热盛津伤,咳嗽,气急,痰稠粘,咽干口渴,小便黄少,舌苔黄,脉滑等症。
2  枇杷止咳汁
组成:鲜枇杷 500 克。
制法:&将已成熟的鲜枇杷去皮,枇杷肉带核切成两半。'用温开水 500 毫升浸泡 12 小时即成。
服法:代茶饮。
作用:润肺化痰,止咳。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久咳不愈,肺津已伤,症见咳嗽、痰少,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舌红少津。
匿名| 2004-1-18 12:52:32

[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三、粥类
1  大贝粥
组成:浙贝母 10 克,粳米 60 克,白糖 15 克。
制法:&将贝母洗净,去杂质,烘干研成末。'将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煮沸,继用文火熬煮成粥。(放入白糖、贝母粉调匀,再煮 2 -3 分钟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养阴止津。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中期,肺热较甚之咳嗽,痰多黄稠,口苦等症。
2  银杏粥
组成:银杏肉 5 克,粳米 60 克,白糖 15 克。
制法:&将银杏肉、粳米淘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煮煞成粥。'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作用:敛肺平喘,止嗽。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初、中期,以咳嗽,气喘为主证者。
3  杏贝粥
组成:杏仁 4 克,浙贝母 6 克,粳米 60 克,白糖 15 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贝母除杂质;粳米淘净。'将杏仁、贝母、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熬成粥。(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证:支气管炎之咳嗽,气喘,痰多色黄,口苦,心烦,小便黄等症。
4  龙糖粥组成:地龙 10 克,粳米 60 克,白糖 15 克。
制法:&将地龙( 活者最佳)洗净,放在碗里,倒入白糖,静置12 小时,白糖自溶。'将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放入地龙糖,拌匀即成。
服法:宜凉服,早餐食用。
作用:止咳平喘,息风定惊。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喘咳,痰多稠粘,以及小儿急惊风、高烧不退等症。
匿名| 2004-1-18 12:55:44

[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四、糕点类
1  杏仁饼干
组成:杏仁 20 克,面粉 400 克,白糖 150 克,食用苏打( 泡打粉)5 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文火焙干研成末。'将杏仁末、面粉、白糖、苏打粉一同放入盆内,加水适量,拌匀成形。(放入烤箱内烤熟至酥香即成。
服法:早餐食用。
作用:止咳化痰。
适应证:各种类型之咳嗽。
2  鸡母凉糕
组成:鸡蛋 500 克,浙贝母 30 克,面粉 500 克,白糖 300 克。
制法:&将贝母洗净,除杂质,焙干后,碾成细末。'将贝母末、鸡蛋、面粉、白糖,加水少许,同入盆内,反复搅拌,待蛋粉膨胀至 3 -4 倍,上笼蒸熟,晾凉即成。
服法:早餐服用。老幼者服用尤佳。
作用:清肺,止咳化痰。
适应证:咳嗽,痰多色稠黄,以及瘿瘤、瘰疬等症。
匿名| 2004-1-18 12:59:46

[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五、菜肴类
1  龙母清蒸全鸭
组成:地龙 10 克,浙贝母 30 克,冰糖 15 克,胡椒粉 5 克,生姜25 克,葱头 25 克,味精 15 克,食盐 6 克,全鸭 1 只(500- 1 000克),料酒 10 克。
制法:&将地龙、浙贝母、姜、葱洗净,除去杂质。'将鸭杀后除毛去内脏,洗净。脊背开刀 10 厘米。(将地龙、贝母、冰糖、胡椒、姜、葱、味精、盐、料酒一并装入鸭腹内,码味 30 分钟。)将鸭上笼蒸至鸭肉 软为度。
服法:中、晚餐食用。
作用: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痰多稠黄,久咳不愈,体弱气血不足者。
2  银杏丸子汤
组成:银杏 10 克,浙贝母 15 克,猪瘦肉 200 克,绍酒 6 克,胡椒粉 5 克,生姜 10 克,葱白 15 克,食盐 6 克,豌豆粉 25 克,味精 6克。
制法:&将银杏去壳,洗净;浙贝母洗净,去杂质;共炒香,研为细末,混入豆粉内。'将猪肉剁成肉馅,姜、葱切碎。(将肉馅及所有佐料一并放入盆内,加水适量,拌匀成形。)将汤置武火上烧沸,投放成形丸子,煮 3 - 5 分钟即可。若再放些豌豆尖或小白菜,口感更佳。
服法:配餐食用。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之咳嗽,痰多色黄,气急等症。
3  清炖鱼蹄
组成:鲜鱼腥草根 300 克,猪蹄 750 克,生姜 15 克,胡椒粉 10克,食盐 6 克,味精 6 克。
制法:&将鱼腥草根洗净,除杂质。'将猪蹄去毛,洗净,与食盐、胡椒粉、生姜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炖至蹄肉 软,再放鱼腥草根,沸后即食。起锅时放味精。
服法:佐餐菜肴。
作用:清肺化痰,消痈排脓。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痰多色黄如脓,久咳不愈,以及肠痈、乳痈等症。
4  凉拌侧耳根
组成:鲜鱼腥草即侧耳根 250 克,食盐 10 克,味精 6 克,生姜 6克,香油 15 克。
制法:&将鱼腥草洗净,去杂须,切成 1- 1.5 厘米小节。'把生姜剁成姜米。(先将鱼腥草码盐 10 分钟,再加入味精、姜米、香油,拌匀即成。
服法:佐餐菜肴。
作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多黄稠,或咳吐脓样稠痰,以及乳痈、肠痈、阑尾炎、痢疾等症。
匿名| 2004-1-18 13:02:24

[转帖]食疗——急性支气管炎

六、糖果类
1  枇杷蜜饯
组成:枇杷肉 100 克,蜂蜜 15 克,白糖 50 克。
制法:将枇杷肉、蜂蜜、白糖一并装入陶瓷罐内,拌匀,静置 24小时后,即可食用。
服法:每日 4 -6 次,每次 6 - 10 克。
作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适应证:支气管炎后期,久咳不愈,痰少,咽干口燥,以及大便干燥等症。
2  冬瓜糖
组成:冬瓜、白糖。
制法:略(市售)。
服法:日服 3 -4 次,每次 6 - 10 克。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
适应证:支气管炎后期,咳嗽较轻,痰少等症。
3  杏仁贝母糖
组成:杏仁 60 克,浙贝母 60 克,白糖 250 克,清油 50 克,食用香精 3 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洗净。'将贝母洗净,除杂质。(把杏仁、贝母碾成细末,同白糖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继用文火熬煮至稠粘状,离火滴入香精。)将瓷盘中涂上熟青油,然后倒入饴糖,摊平,待凉后切成小方块即成。
服法:日服数次,每次约 10 克。
作用: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适应证:急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多色黄稠粘等症。
【忌宜】
1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饮食宜清淡,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一般情况下,综合进食药膳,疗效更佳。
3  宜少吃辛辣燥热之物,如花椒、辣椒、大蒜、韭菜、狗肉等。
4  禁食生痰助湿之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