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药物的使用

[复制链接]
查看1742 | 回复3 | 2004-3-17 14: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我们大家知道,大多数情况下,中医采用辨证技术进行诊断,而西医则采用辨病技术进行诊断,这不禁让我想起对应的问题:药物的使用是不是也要分为依证使用和依病使用两种情况。
    去年大战非典的时候,钟南山院士提出来一个治疗方案,大量地使用了激素,这招数很凑效,很快就成为标准治法。遗憾的是,等非典过去了再看,使用激素的后遗症毕现无遗,很多患者得了股骨头坏死。从非典中站起来,再从非典的用药中躺下去,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激素是干什么的?激素其实不是治病的,它用来调节人体的机能,本身并没有杀菌、杀病毒的功能,但钟院士拿来治病,也灵光的很。
    如果把西药排排类,就会发现,西药的作用方式其实分为两类,A类是调节人体机能的,如激素、维生素、强心药、中枢兴奋剂等等,它们本身不对病原体产生影响;B类是抗病原体的药物,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等,正常情况下这类药物使用时不影响人体正常的机能。
    我想说的是,这两种药的使用规律完全不一样,A类必须要依证使用,而B类则需要依病使用。
    我把证定义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类型。当A类药物作用于人体时,会使人体的某些组织的内环境偏离正常,以实现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作用。用中医的眼光看来,那就是A类药物会引起某些证,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
    中药实际上也是A类药物,同样是通过调节组织的内环境来实现对人体的调节,同样在离体条件下没有或者只有很弱的杀菌功能,本质上与激素、维生素等药物影响人体的基本方式没有多大差异。
    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药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总结出来很多规律,比如认为中药有温热寒凉、归经、补泻等规律,而这些规律西药还没总结出来呢。我倒是认为,如果没有中医,过若干年后,西医理论的发展自然也会认识到这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规律上有差异,但既然我们的老祖宗们已经把规律总结出来了,为什么不用呢?
    其实,中医先祖们最大的发现应该是:中药必须依证使用。日本就犯过把中药依病使用的错误,把小柴胡汤颗粒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结果引起许多患者得了肺炎。
    当人体得病时,也会使人体某些组织的内环境偏离正常,引起某些证,称为病证。中药或者其他A类药作用于人体,同样会使人体某些组织的内环境偏离正常,引起另外一些证,称为方证。如果病证与方证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内环境恢复了正常,就会使病原体处于不利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A类药物必须依证使用的原因。
    钟院士治非典时把激素当作依病使用的药物来用,临床上也有效果,但带来了后遗症。其实这类药物必须要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进行恰当的配伍之后才能产生希望出现的证、消除不希望出现的证,而依病使用的药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两种药物使用中的差异所在。
    总之,依病诊治和依证诊治是两种相互独立的体系,以前很多人研究时都假设中医只是西医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结果费了100多年的功夫也没能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干脆收收心,多研究研究中医自己的依证诊治规律吧。
[/watermark]
杏林新枝 | 2004-3-17 1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物的使用

好文章,谢谢
浪子竹溪 | 2004-3-17 22: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物的使用

有价值的思考!有用!
lalalawang | 2005-4-11 16: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药物的使用

A类——B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