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中药类辨】药分南北 功有异同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药类辨】药分南北 功有异同
[复制链接]
1199
|
1
|
2004-6-3 09: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由于产地、品种、形状的不同,有些药物虽然名称相同却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成分及效用,使用时应加以区别。
一、五加皮:南五加皮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含挥发油及树脂;北五加皮为摩萝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因香气浓郁,正规称“香五加”,处方写“五加皮”,主产于山西、河南、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含北五加甙-A、-B等成分。二者均性温,味辛、苦,有祛风湿、强筋骨、壮腰膝之功。前者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好;后者有毒,不宜大量用,偏于祛风湿、止痛,还可强心、利尿、消肿。
二、沙参:古代所说的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至清代始分南北。当今之用,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干燥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贵州等省;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产于山东、河北等省。二者均甘寒质润而入肺胃经,能养肺阴、清肺热、润肺燥、祛痰涎,又养胃阴、益胃气、润胃燥、止烦渴。然前者长于祛痰,后者长于养阴生津。《本草逢源》谓:“沙参有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因药源充足,临床常不通用。
三、大黄:南大黄为蓼科植物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也称“川大黄”;北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又称“西大黄”或称“西吉”。二者主含蒽醌衍生物成分,只是总量及游离状态、结合状态量有不同,但功效一致,均性寒味苦,能攻下泻热、行瘀化积、解毒消肿,临床上可通用。
四、柴胡:柴胡因性状不同而分南北。南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根较细,多无分歧,顶端密披纤维状叶基残余,质硬韧,不易折断,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北柴胡为同科植物柴胡或同属其他一些植物的干燥根,根较粗,成圆锥形,常有分歧,顶端多有残留的茎基,质软易断,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陕西等省。二者功能一致,均有发表和里,疏肝解郁,升提中气之功,临床可通用。
五、五味子:南五味子为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不规则形,直径较小,外皮暗红或棕褐色,肉质薄,种子小,含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等成分,主产于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北五味子是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呈球形,直径较大,外皮紫红或暗红色,果肉柔软,含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种子肾形,含脂肪油等成分,主产于东北地区各省。二者均为木兰科植物,均可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津止咳、敛汗止泻,可通用。
六、葶苈子:南葶苈子为同科植物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曾出现于《神农本草经》中,含挥发油,主产于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北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草的干燥成熟种子,含黑芥子甙、脂肪油、蛋白质等,主产于华北、东北地区。性寒味辛、苦,能泻肺定喘、利水消肿,临床上通用。
七、刘寄奴:南刘寄奴为菊科植物奇蒿的干燥全草,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使用较多,含香豆精等成分,味辛、苦,有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之功;北刘寄奴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的全草,在华北及东北各省常用,又名“铃茵陈”,其性平、味苦,有清利湿热、退黄疸之功,临床上可代茵陈使用,但无活血通经之力,不能代南刘寄奴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沙漠草
|
2004-6-9 14: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类辨】药分南北 功有异同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长沙居士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