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原创]中药固有味与书中记载味相左之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原创]中药固有味与书中记载味相左之谜
[复制链接]
1053
|
2
|
2004-8-19 16: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watermark]中药固有味与书中记载味相左之谜
_____漫话中药“功能味”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中药之定味,盖缘于神农氏,《史记》曰:“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此一“尝”,中药之味成矣。以药味测功效,则始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为涌泄阴,淡味渗泄为阳”,至此,五(六)味之说定。然则,留心者以口尝之就会发现,药之固有味,与古今中药书籍记载之味大相径庭,如书中皆曰附片、石膏味辛,但以口品尝绝无辣口的感觉;白芨、蒲黄也断无甘甜的味道...。似此之类,信手可得。
如此天壤之记载,是前人粗枝大叶?抑或古今之人味觉有异?稽考古人治学之风,以“精专”显世,毫厘之差尚不放弃,况乎枘凿之分?观古有“辛辣嘲讽”、“甘之如饴”诸语,足见古今之人味觉同矣。如是,何以致中药固有味与书中记载之味乖谬?余以为,书中所记载的药味,除了药物固有味,还包括了由“五味理论”衍生出来的功能“味”。
以药的固有味定药效,是先贤们临床用药经验之记录,辣椒之辛,食之则汗;乌梅之酸,望而已渴;蜜饴之甘,濡干解乏;盐卤之咸,渍坚则软;黄连之苦,食之消火。这种以药之固有味来确定药效直观实用,形成了五味治病的特殊方法。但先贤们很快发现以药之固有味来指导中药治病并不完全允当,因为现实情况是,发汗的药其固有之味并非全是辛辣;生津止渴的也非全是酸味...;显然,当时传中国统文化中最高水平的学术理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无法对中药治病的客观存在的复杂现象给予科学解释,他们除了用“格物”——以口品尝的方法确定药物固有味外,还必须用更为具体的哲学方法给予更为科学而精确的解释,这就是:“致知”——根据药之固有味总结其效能;“参验”——在实践中观察验证药物的“味”、“效”关系;“返观类比”——通过参验所得,用药物实效反推药物性能(比如:某味药物有发汗的作用,虽无辛的固有味,但它却有辛味的功能,古代医药家就赋予它“辛”味);“知行”——形成固定的理论框架(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从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谓“功能味”,就是根据药效推断出来的中药“味”。确切地说,这里的“味”已不是口尝所能感觉的味,而是药物功能的代名词。亦即能散、能行、能润是药物的“辛”功能;能补、能缓、能和是药物的“甘”功能;能渗、能利是药物的“淡”功能;能收、能涩是药物的“酸”功能;能泄、能燥、能坚是药物的“苦”功能;能下、能软坚是药物的“咸”功能 。
“功能味”的提出,使长期困扰中药界的,为何许多药物固有味与古今中药典籍记载之味相左的疑团得到了圆满解释。中药虽有“固有味”和“功能味”之分,但在临证表述和应用上,常常是重视其固有味,轻视其功能味,很容易使中药治病理论陷入吃酸治肝病、吃苦治心病、吃咸治肾病、吃辛治肺病的机械循环的唯心主义误区,从而导致中药五味理论的程式化、简单化,淹没了中药本身的部分功效,也抹去了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副作用,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中药的正确使用。
作者单位及通讯址: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路111号)
邮政编码:629000
[/watermar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飞龙戏水
|
2004-8-20 10: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药固有味与书中记载味相左之谜
支持探索。有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做法和我们的想法、做法很不相同,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差异在哪里,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具体到中医药物的“味道”问题,我采用另外一种办法解决。我把神经系统的部分对体内内环境的感觉功能用广义味觉来刻划,认为药物的“味道”是神经系统对药物影响内环境的广义味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canyushi
|
2014-4-21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川耗子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