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引经报使"论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引经报使"论
[复制链接]
872
|
0
|
2004-3-27 05: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药有引经专长的思想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在宋代《 本草衍义》中得到发展,金元时期,张 元素在《沽古珍珠囊》中,明确提出药物引经报使的部位,如黄连、细辛引手少阴心经,使 得归经理论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临床上,适当的应用引经报使药,确实能提高疗效,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我认为, 也应看到另一面, 就是引经药大多规定的比较机械, 如手少阴经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独活肉桂,足阳明经白芷升麻,足太阳经羌活,足少阳经柴胡青皮等。引经报使的理论不是建立在辩证施治上的,临床上有时会把复杂的辩证施治简单化,程式化,从而干扰了治疗作用。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往往影响不大,对于经验不丰富者即所谓“中工,下工”们,会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柴胡虽入厥阴肝经,而肝阳上亢者不当用之,因柴胡劫肝阴,其性又升提,会使阳气更加冲逆于上。
独活虽入肾经,若肾阴虚者不当用之,燥药劫阴也。肉桂自不必说。
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很多。
临床遇上引经报使与辩证施治发生冲突时,一定要服从辩证施治。勿不可以宣宾以夺主,舍本以取末也。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为辩证施治的需要,可以完全不考虑引经,甚至反其道行之,或可有捷效。兹举一例。
近代医家张锡纯,见病识证每每高人一头,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有一篇文章:“自述治愈牙痛之经过”很能启发医家。张本人患胃火牙痛,用石膏薄荷煎汤得和缓后,复因伤寒而复发, 服麻黄汤,伤寒微解而牙痛不减。时觉有气循左侧上潮,顿悟此证系气血挟热上冲,滞于左腮,遂用怀牛膝代赭石煎汤服之,其痛顿愈。
此证若以一般医生,必是清胃散之类,升麻为不可缺者。一升一降,霄壤之别,上工中工,于此可见一班。
言而总之,引经药有其临床实用性的一面,也有易于干扰辩证施治的一面。临证治病,切切勿逆辩证施治之宗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溪流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