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人体营养物质流

[复制链接]
查看3273 | 回复3 | 2004-3-28 1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饿得慌。这些年国家富强了,饿肚子的感觉许久没尝了,倒是大腹便便的人多了起来,除了女士们仍然婀娜多姿外,男士们大多都越来越接近弥勒佛的标准体形了。
    无论食物也好,其他物质也罢,在人体内如何实现吸收利用呢?本文从++中医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需要声明一点,我无意于创立一个新的生理学理论,本文所谈论的生理现象其实就是现代生理学知识,我所作的工作只是重新进行了一番整理,在原来的生理学中,对各部位的知识的讲述是先讲述部位的形态,其次才是讲述其功能,我把这个顺序反了过来,我首先研究某项功能,然后再研究这项功能所涉及到的部位,这样一来,我看到的人体结构就和书本上的生理学知识至少在表面上大不相同,但其实两者是等价的,只是前者适合于发展中医理论,而后者适合于发展西医理论。
    本文所研究的就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所形成的生理现象的综合时序过程,我称之为营养物质流。人体内有很多流现象,象信息流、物质流、程序流等等,营养物质流只是物质流中的一种。
    营养物质流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外界物质进入体内转化为体内物质,第二个环节是体内物质进入细胞中,成为其营养成分。
    外界物质要进入人体,必须首先接触人体才行。我把与外界物质有直接接触的细胞称之为腑器细胞,包括有:皮肤系统的表皮,肺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含肺泡),耳道、阴道、子宫内表面细胞,鼻腔、口腔、唇部、舌、呼吸道等的表面细胞,从咽部直至肛门的消化、排泄系统中与食物和排泄物接触的表面细胞,以及眼睛。
    腑器细胞都可以和外界直接交流物质,通常会排出水分,有时还会排出一些酶和盐分,并可以吸收一些物质。按部位划分,腑器分为口鼻腔腑器、肺腑器、消化腑器、皮肤腑器、眼腑器等等,除皮肤腑器外,其他腑器都形成一种空腔结构,并通过腑器细胞的吸收/排出功能维持空腔结构的环境稳定性,这种空腔内环境一般包括微生物环境、酸碱环境等等,但不同的腑器的腑器细胞吸收/排出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各腑器的空腔内环境也各有差异。
    外界物质通过腑器转为体内物质以后,腑器细胞再将这种物质转入组织液内,并进而转入血液中进行远距离传输,传输的终点站是体细胞。
    现在我们从体细胞开始来讨论体内物质的代谢规律,这是营养物质流的第二个环节。
    任何一个体细胞都应该和组织液相接触,组织液并不是死水一潭,它本身也是在运动过程中,这种运动导致了物质在组织液中可以定向流动,这种现象被我称作经络现象。
    细胞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废物)总是排入到经络中,经络再将物质通过毛细血管转入到血液中,这时候的血液是静脉血,静脉血通过人体的藏器转化为动脉血,动脉血通过毛细血管将物质转入经络,经络再将物质送到靶细胞周围,由靶细胞进行吸收,由此构成了一个营养物质的循环圈。即物质的流动顺序是:细胞→经络→静脉血液→藏器→动脉血液→经络→靶细胞。
    我这里提到了藏器的概念,它是指参与将动脉血液转化为动脉血液的那些器官,包括:
    1.肾脏。肾过滤了静脉血液中的一部分杂质,把废物变成了尿液;
    2.肺脏。肺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置换为氧气,形成血红蛋白;
    3.肝脏。肝把静脉血中的一些毒素分解,补充一些营养物质,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量的机能;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给静脉血中补充了许多营养物质;
    5.心脏。心为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提供了动力。
    在我心目中,藏器就是古典中医中“五藏”的对应器官,但我不想使用“五藏”这个概念,因为我不想限定藏器的数量,说不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对藏器的划分越来越细,藏器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呢。现在藏器的数量只列出了5个,主要是为了与古典中医衔接起来,毕竟现在++中医的主要任务仍是赶紧将古典中医在实践中的摸索出来的经验继承下来,其实藏器这么划分是将人体的许多部位的机能做了简并处理,比如消化系统,不同的部位吸收功能不一样,这里都划到一块儿了,随着未来中医辨证理论的进步,不同营养物质的影响将被分开辨证,这时候就会出现解除简并的问题了。
    我把细胞的功能和经络、藏腑这么联系起来,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参考文献:
1《一种新的中医理论框架》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21&topic=170&show=150
2《疾病的分类》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843
3《走下神坛的经络》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955&show=150
4《解放中医的生产力》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972&show=75
5《人体针灸效应》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129&show=0
6《药物的使用》
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1103&show=25
[/watermark]
王不留行 | 2004-5-1 22: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体营养物质流


飞龙先生的营养物质流的说法和营卫学说中的“营”循行部分相类似,您可以继续阐发这部分内容!
lalalawang | 2005-4-11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体营养物质流

恩,看晕我了快
一源 | 2006-9-17 2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人体营养物质流

中医基础理论思想新体系导论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8555&fpage=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