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中药方剂
›
[转帖]究竟临床该怎样使用细辛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究竟临床该怎样使用细辛
[复制链接]
1560
|
1
|
2003-1-24 23: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究竟临床该怎样使用细辛
一、关于细辛用量
关于细辛的用量,历来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
1.不可过半钱匕。最早论述细辛用量者,首推宋•;陈承《本草别说》。《证类本草》记载:“别说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钱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用汉代的五株钱币量取药末至不散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一钱匕约为今2g多,半钱匕约为今1g多。
2.不可过一钱。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承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古之“一钱”约折合今之3g。李氏之说流传至今,影响之大,似乎医人皆知。甚至民间还流传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谚语。
3.不可多服乎?如明末清初医家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说:“细辛,……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张氏以反问的语气,对细辛的用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细辛为辛香之药,上品无毒,可以多服。
以上观点,谁是谁非,尚无定论。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和临床工作者。《中药学》及《药典》等书,由于谨慎,多将细辛的用量规定为1~3g。既考虑了陈承之论,又照顾了李时珍之说,且不注明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如此定量,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何裨益?事实上,《药典》法定的剂量并不为临床工作者所接受,而临床用细辛远远超出了此范围(多在汤剂和复方中使用)。有鉴于斯,笔者认为,细辛的用量仍应尊重陈氏之说,“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即单用细辛散剂,剂量应控制在1g左右为宜。
二、临床使用方法
细辛“不可过半钱匕”有2个基本的前提:即“用末”和“单用”。
1.用末。即用今之散剂。现代临床大量报道,用细辛10g、15g、20g,甚至60g或更多,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并以此证明细辛可以大量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仔细分析,其多为复方汤剂使用。其实用末与水煎的用药剂量是绝然不同的。
研究证实,细辛主要含挥发油,油中的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60%),有毒成分为黄樟醚(8%)。细辛的传统用药部位是根,而现在则用全草,其挥发油含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根、全草、叶。在相同剂量情况下,细辛根中挥发油含量几乎是全草煎煮10分钟后的3倍,如欲达到相同的疗效,则汤剂的用量至少应增加到散剂的3倍。在同样剂量情况下,根中黄樟醚含量分别是全草煎煮10、20、30分钟后的4、12和50倍。黄樟醚的挥发性胜于甲基丁香酚,在高温下易被破坏。若在高温中煎煮30分钟后,因挥发而所剩无几,仅存原药材的2%,此浓度已不足以产生毒性。即使将细辛的用量增加50倍,也不一定能产生毒副作用。这就是目前细辛在汤剂中用量较大,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2.单用。即单味药物使用。若配伍应用,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或协同增效,或相互拮抗,对药物的用量和疗效有很大影响。查古今方剂,细辛甚少单用末,多配伍使用且入煎剂。如张锡纯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指出,细辛“二钱非不可用”,因其在复方和煎煮情况下使用,故用量可大。研究认为,药物的毒副作用在复方中可为他药所抑制,甚至消失。特别是汤剂,在高温煎煮过程中,许多药物的毒性成分因之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因此,如果舍弃了“用末”和“单用”,那么,细辛“不可过半钱匕”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如果不管用法,均拘泥于古训,一概予以限量,也是不对的。 清•;陈士铎《本草新编》指出,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则气耗而病增,独用则气尽而命丧。”提示细辛独用时要特别谨慎,不可贸然多用。此确为见地之言,临证医者当引以为鉴。
三、临床注意事项
1.细辛有小毒。现代研究也已经证实,细辛挥发油对小鼠、青蛙、兔等均先兴奋后抑制,使随意运动及呼吸减慢,反射消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可见细辛过量之毒主要表现在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与历代医药学家所描述的“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是基本吻合的,从而为临床正确运用细辛提供了药理学基础。
2.细辛单用和用末时的用量以1g为度。一些地方有以细辛属其他一些植物入药,所含挥发油有差异,这些非正品细辛的使用,必然造成细辛的用量过大,所以要强调正品,即华细辛或辽细辛;采收季节以2、8月为宜;药用部位是根而不是全草;要注意炮制,除去苗叶及根茎。如此使用,则细辛“不可过半钱匕”也。
3.目前仍有争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李时珍《本草纲目》“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的影响,现代《中药学》乃至《药典》仍规定细辛的用量为1~3g。原本在“单用末”的情况下“不可过一钱”,现扩大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过一钱”使用,显然不符合临床实际。②由于古今用药之差异,诸如细辛品种的混淆、药用全草、复方使用、入汤煎煮等,已经背离了古训,故不必囿于“细辛不可过一钱”之说。证诸临床,细辛单用末宜小量,若入汤煎服可大量。③病人的体质、气候与环境、辨证用药是否准确等,都是影响细辛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临证应用细辛,既要遵循古训,又不能墨守陈规。要知常达变,通晓利弊,权衡在握,方能百战不殆,药到病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充分发挥细辛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建议《药典》和《中药学》教科书在明确细辛有小毒的基础上,应对其不同剂型的用药剂量予以规定,以便临床有所遵循。(周祯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amtb
|
2003-3-24 0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社区管理</a>转移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临床经验
走进中医
志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