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 川芎

[复制链接]
查看1647 | 回复1 | 2006-3-11 1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长沙居士在 2006/03/11 11:14am 第 1 次编辑]

  
   相传唐朝初年,药王孙思邈偕徒弟从终南山云游到了四川的青城山。这天,师徒二人累了,便到青松林内歇
脚。这时忽见林中山涧边的一只大雌鹤正带着几只小鹤涉水嬉戏。没过一会儿,突然听到几只小鹤不断的惊叫。药王师徒一瞧,原来那只大雌鹤头部低垂,双脚颤抖,不断哀鸣。小鹤们看见“妈妈”扑扑颠颠,也吓得凄楚怪叫。药王心里明白,这只雌鹤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药王师徒又来到青松林。巢内病鹤的呻吟声清晰可辨。没过多久,天空中传来一阵阵鹤鸣,只见几只白鹤落下,从它们嘴里掉下几片叶子落入病鹤巢中。徒弟捡起落在地上的叶子,发现形状很像红萝卜的叶子,便满不在乎地丢在地上,但药王却若有所得,命徒弟把叶子捡起来保存好。
   次日,药王师徒再次来到青松林,但已听不到病鹤的呻吟声了。抬头仰望,只见几只白鹤在空中盘旋,嘴里又掉下几朵小白花。徒弟依然不觉得稀奇,药王却又命徒弟捡起来保存好。此时药王发现病雌鹤的身子已完全康复,又率领小鹤们嬉戏如常了。他还观察到白鹤爱去混元顶峭壁的古洞,那儿长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花、叶和根块都与往日从白鹤嘴里掉下来的一样,不禁联想到雌鹤的病愈与这种草有关。经过他对这种药草进行尝试后发现,其根茎苦中带辛,具有特异的浓郁香气。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断定,此品有活血通经、祛风止痛的作用。于是,他便叫徒弟携此药下山,用它给病人对症治病,果然灵验。药王兴奋地随口吟道:“青城天山幽,川西第一神仙洞府,药草通过仙鹤递,来自天穹,真是川西第一山,苍穹降良药。这药就叫‘川芎’吧!”
          ~~~~~~~~~~~~~~~~~~~~
                         川芎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系人工栽培。五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用时切片或酒炒。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疯止痛。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的痛证。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常配当归、桃仁、香附等同用。若血瘀经闭、痛经,配赤芍、桃仁等,如血府逐瘀汤;若寒凝血瘀者,配桂心、当归等,如《妇人良方》温经汤;若产后恶露不行,瘀滞腹痛,配当归、桃仁等,如生化汤。治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者,常配柴胡、白芍、香附等,如柴胡疏肝饮;若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常配丹参、桂枝、檀香等。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此外,伤科之跌扑损伤,外科之疮疡痈肿,亦可用之。治跌扑损伤,瘀血肿痛,常配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 活血消肿止痛;治痈疡脓已成而正虚难溃者,配黄芪、当归、皂角刺,以托毒透脓,如《外科正宗》透脓散。
    2.用于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治头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均可随证配伍用之。前人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治风湿痹证,肢体疼痛麻木,本品能“旁通络脉”祛风活血止痛。常配独活、桂枝、防风等祛风湿通络药同用。近代临床还以川芎注射液静滴,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川芎嗪静没治脑外伤综合证;以川芎配荜茇制成颅痛定治三叉神经痛及血管性头痛、从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病症。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凡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ufSgK4 | 2014-5-30 05: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我国数名科学院院士的研究证明,真正的王道就是…皇宫里的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