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因疗法的危害性

[复制链接]
查看975 | 回复3 | 2004-3-29 08: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基因疗法的危害性 
一.基因疗法:可能导致人体对介导外源性基因的载体产生剧烈反应的担心。道理很简单,人的免疫系统对任何外来的东西都是采取“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方针,因而不仅可能对外源性基因有排斥反应,更有可能对引入外源性基因的媒介(载体)起剧烈反应。就象器官移置的免疫排斥反应一样,都说明人不是机器,都是对西医还原论,人是机器的挑战.

例如:1999年9月,美国费城18岁的盖辛格因患一种遗传性疾病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所去接受基因疗法的试验治疗。治疗前医生鼓励盖辛格说,这种疗法问题不大,而且一旦成功可以帮助像他这样的其他遗传病病人,于是盖辛格以豪迈的献身精神同意作试验治疗。但是医生并没有把这种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危险后果告诉盖辛格及其家人。医生把携有外源性基因的感冒病毒注入他的肺中,他很快就于9月17日因多种器官衰竭死亡。
二.基因治疗另一个最大的风险是难以控制的因素是基因治疗中外源性基因表达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基因治疗对人可能造成毒性。外源性基因是病人所缺少的,必须靠引进来治病,而引进外源性基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靠病毒引进外源性基因。但这就有可能造成外源性基因表达的不稳定和不准确以及对受者(病人)的毒性伤害。
例如:基因疗法采用经过遗传改造的病毒携带“正常”的人类基因,去替换患者细胞内已经丧失功能的“异常”致病基因。《自然》上的论文指出,基因疗法能带来一个危险:这些携带了治疗性基因的病毒能够插入并破坏其他基因。腺相关病毒(AAV)是通常用来携带治疗基因的病毒之一。Hiroyuki Nakai和Mark Kay将AAV注射到小鼠的肝脏中,结果发现,当该病毒与DNA进行结合时,容易插入功能性基因中,而不是DNA的非编码区。这表明该病毒能损伤正常基因。在一项法国基因治疗试验中,2名接受免疫缺失症治疗的儿童患上了白血病,因此今年1月,基因疗法开始遭到强烈的抨击
三.医生和研究人员对基因治疗不实事求是
四.基因治疗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现在普天盖地的基因治疗广告,与核酸保健品一样,都是以"科学"的名义骗人


竹叶清心 | 2004-3-29 08: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基因疗法的危害性

基因治疗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号称给医学带来第四次革命的基因治疗!正在以“科学”名义骗人
与核酸一样在骗人
核酸之辩挑起商业道德论争 科学家媒体厂商究竟谁昧了良心
核酸保健品的三段论出世:“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核酸是基因的载体,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质”,因此“补充核酸,即可增强基因自主修复能力”。这也符合国情,先上船,后买票;先出生,再找出生理由。在核酸保健品的一份宣传材料上说道:在糖尿病及并发症,肝脏疾病,高血脂症,脑血栓后遗症等新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肢体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关节炎,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系统疾病,性功能减退,肝肾受损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总之,就是“万宝灵丹”,如今常见却又难以迅速治愈的疾病,都能治。这样,老少咸宜,可以达到最大化销售效果。
2000年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之中的一位为核酸保健品打造神奇。他的神来之笔,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珍奥“链接。他事后在书中写道:找到这个大创意令我们兴奋不已。据说因为想到请38位诺贝尔奖科学家帮助作促销,这位策划家高兴地差点晕过去。此后,核酸保健品狂卷全国,一时间开出上千家销售点。
从事核酸及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研究历40余年的中科院刘新垣院士对记者说:“核酸保健品宣传全是骗人的,将它与基因治疗扯在一起,瞎胡闹。”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国际遗传学联合会主席赵寿元亦称:“核酸营养”纯粹是误导消费者。“”这是个天大笑话!“ 
本来用来购买救命药品的钱买了核酸保健品,除了心理安慰剂作用外跟吃米饭无异。而这些核酸保健品动辄500、1000元。杨海鹏说,核酸之争背后还有黑手,在这个“局”里分割过利益的所有人都应该摸摸良心,究竟自己是被骗者还是骗人者。
竹叶清心 | 2004-3-29 08: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基因疗法的危害性

基因与核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基因决不等于核酸。实际上,吃了含有基因的核酸,也不可能改变服用者的体质。
许多人听信商家似是而非的、十分动听的谎言,连著名科学家也为他们当“托儿”,普通的民众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甚至是必然的事情了。没有广大民众的牺牲和付出,商家的巨额利润从哪里来?
最大的不幸是:普通老百姓甚至很多医生常常把这样的广告当作学术论文来读。
使用“托儿”为诱饵,如今不止是商人,社会上许多医疗机构也都如法炮制,雇佣“托儿”,把许多善良的、贫病交加的患者,引导进入卫生医疗商人的圈套。当一切都商业化,当一切都是商品的时候,道德和良心还能有多大的价值?更可悲的是许多人因为追求私利而不择手段,丧失人了人性!

sesame | 2004-3-29 0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基因疗法的危害性

[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4/03/29 08:13am 发表的内容:
一.基因疗法:可能导致人体对介导外源性基因的载体产生剧烈反应的担心。道理很简单,人的免疫系统对任何外来的东西都是采取“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方针,因而不仅可能对外源性基因有排斥反应,更有可能对引入外源性基因的媒介(载体)起剧烈反应。就象器官移置的免疫排斥反应一样,都说明人不是机器,都是对西医还原论,人是机器的挑战.
二.基因治疗另一个最大的风险是难以控制的因素是基因治疗中外源性基因表达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基因治疗对人可能造成毒性。外源性基因是病人所缺少的,必须靠引进来治病,而引进外源性基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靠病毒引进外源性基因。但这就有可能造成外源性基因表达的不稳定和不准确以及对受者(病人)的毒性伤害。
道理都对, 但是我看不出这个和绝症病人烧香拜佛吃中药用气功治疗有任何区别,美国费城的例子是一例SCID(严重联合免疫缺陷,T B淋巴细胞均缺陷,自然环境下根本无法生存, 美国有一个电影叫Bubble boy,中文好像译作《泡泡男孩》就是讲述的一个同样疾病的孩子的故事)
目前这种疾病治疗主要是靠骨髓移植, 如果出生后三个半月以内得以确诊,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可以达到97%, 但是如果确诊较晚, 同时并发感染之后再进行骨髓移植,成功率会明显下降。
基因治疗是继骨髓移植之后的一种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截止2002年底, 欧洲总共有15例SCID病人接受了基因治疗,11例在法国巴黎, 4例在英国伦敦, 其中法国一例3岁男孩,接受治疗后出现白血病,因此SCID基因治疗在法国暂停,我们应当看到这仍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因为没有骨髓移植或者基因治疗, 这些孩子几乎全部要因为严重的感染而在6个月到一岁左右死亡, 或者终身使用丙种球蛋白,而且可能会引起更加可能不亚于严重感染的并发症。临床治疗虽然暂停了,但是如何使基因治疗更加可控, 更加精确的研究仍然还在进行, 也许最终的研究结果是基因治疗的不可控性无法克服, 但是如果成功率能够达到14/15或者13、13/15,这种治疗方法是否能够应用于临床, 我认为还是很值得探讨的!
机械还原论是不好, 不过机械还原论好歹还提出了丙种球蛋白替代, 骨髓移植、基因治疗,而且应用于临床取得了“骄人业绩”。
中医哪位能够吃中药发精气扎神针治疗SCID, 能够取代西医的治疗,咱也《自然》上发一篇文章,镇镇还原论!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4/03/29 08:13am 发表的内容:
四.基因治疗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现在普天盖地的基因治疗广告,与核酸保健品一样,都是以"科学"的名义骗人
基因治疗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
号称给医学带来第四次革命的基因治疗!正在以“科学”名义骗人
与核酸一样在骗人
核酸之辩挑起商业道德论争 科学家媒体厂商究竟谁昧了良心 ............
同意,但是核酸保健品根本不是基因治疗,就像观象不是中医一样, 同样,也有人拉着西医的大旗做虎皮!希望你不要把核酸保健品和基因治疗混为一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