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复制链接]
查看905 | 回复7 | 2004-3-29 0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
西医是经验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诊治是本末倒置的,西医则偏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注重现象而忽略本质,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结果往往是局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整体的身理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如此,患者的病情看似好转,实际上潜伏着、酝酿着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小病酿成了大病,一种病拖成了多种病。
近十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患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个人同时患上多种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急症、重症而猝死的人也越来越多。某些所谓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将此归咎于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殊不知,医疗条件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根源!人们越依赖于西医,这种状况就会愈演愈烈!严格的说:在很大程度上,西医是在控制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
sesame | 2004-3-29 11: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举个例子上来, 我驳驳你, 太空洞, 驳着没劲!
竹叶清心 | 2004-3-29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中医治病,注重整体性。即使是局部的病变,也是从整体是予以调整。因此,中医的每一次治疗,对患者的生理状态都是一次全面的、系统性的重新启动和调整。中医在治疗一种疾病的同时,往往将许多潜在的病症消灭在萌芽状态,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
西医治标,快,但不能持久。要想长期控制病情,就得长期依赖药物。中医的治本,整体调节虽然稍费时日,但长治久安,后劲十足。
中医“天人合一”的学说,不但注重人体自身的和谐统一,而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界需要外在生态平衡,人体需要内在生态平衡。所谓的病,实质上就是人体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而治疗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各种手段的调节,使人体的生态系统再一次恢复平衡。
中医以五脏系统为体,以气血阴阳为用,调气机之升降出入,调脏腑之寒热虚实,顺应自然之规律,动态地调节人体的生态平衡。中医实质上是一门“人体生态医学
竹叶清心 | 2004-3-29 11: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如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西医称之为“终身性疾病” 。如果患上此类疾病,就意味着患者终身得接受治疗。问题是:这种所谓的治疗往往只不过是暂时地控制、维持或缓解,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延续,患者用药的剂量会越来越大,但是控制症状的效果却越来越差。吃药如同吃饭一样,成为每日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如果稍有不慎,病情则有可能随时发作。而且发作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发作的程度会越来越重。
     而中医治疗此类疾病,一但临床治愈以
sesame | 2004-3-29 11: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下面引用由竹叶清心2004/03/29 11:20am 发表的内容:
如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西医称之为“终身性疾病” 。如果患上此类疾病,就意味着患者终身得接受治疗。问题是:这种所谓的治疗往往只不过是暂时地控制、维持或缓解,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延 ...

哮喘和高血压好像不是终身性疾病吧!
糖尿病你能治愈???!
竹叶清心 | 2004-3-29 11: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中医根治哮喘
不少西医医生向哮喘病人说“此病好不了,服点药、打点针、输点液,减轻点症状算了,好是不可能的”。患者听后,如五雷轰顶,灰心丧气,运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此病完全是可以治愈的。治此病,用“宣肺祛邪”结合“扶正固本”已不下万例,(约60多万人次),均有良效。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最初多是由感冒引起,外邪犯肺,必先于表,如不用宣肺的辛温、辛凉解表医治,往往不能彻底治疗,使外邪不断传里未能透达,损伤肺气(破坏了气管内壁纤毛上皮),气机失调,以致肺气不能下行归肾,肾不能摄纳来自上部的肺气,所以由最初感冒症状的恶寒、流鼻涕、头痛、咳嗽发烧等“肺卫表证”的正常反应、抗病反应,而转入以喘为主“肺脾肾里症”状态的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即功能亢进的抗病反应。因此形成哮喘。
因此要治愈哮喘,必须恢复人体抗病能力,恢复支气管功能。恢复的办法,不能经常用扩张支气管的方法暂时止喘,因为长期扩张,支气管弹力消失,则支气管的正常“清除”和“防卫”功能则更会减弱,痰越不能排出,此时支气管本来欲达到“清除”功能不行,而变为“痉挛”、喘越加深。因之要彻底治愈哮喘,必须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遵照祖国传统医学办法,恢复人体与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各种病毒细菌进行抗争固有的防卫能力、抗病能力,恢复人体的抗病反应、正常反应,中医学术用语叫做恢复“肺卫表证”,把已经陷入肺、脾、肾的病机,用中医“宣肺祛邪”结合“摄纳肾气”等治法再宣透出来,经过一段治疗以后,患者一旦再患感冒又会出现恶冷、发烧、头痛、流鼻涕等“肺卫表证”,仅服少量解表宣肺中药即可治愈,而再不会出现功能低下以喘为主的“肺、脾、肾里症”。
曾有一位6岁男孩患5年以上哮喘,每喘抬肩撷肚、大汗淋漓,必须用大量安茶硷、美喘清、博利康尼、强力安喘通、喘乐宁气雾剂及大量激素而后解、就诊时两肺满布哮喘音、鸡胸。治疗方案是:停止过去一切用药,采取中医传统办法,恢复最初一系列症状,尽管会出现大量吐痰、再度发高烧的症状,但终于以近9个多月用药而治愈,至今停药4年多,未再犯喘。还有一位三岁男孩,哮喘2年,花费近3万元,服药无数,屡治无效。以此治则,清除余邪,开一药方,服药7剂,仅用百余元,即获痊愈。
竹叶清心 | 2004-3-29 1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中医根治血管炎
反向"治疗血栓性血管病 根据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反向"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大法,所谓"反向"治疗,指的是因有血栓闭塞等病理改变,一般多用活血化瘀通络之药,反重用补益之品,轻用通行之物,可谓独辟蹊径,匠心独运。凡血瘀性疾病,血瘀之成,多因气滞,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凡血瘀之疾,不应单纯治血,而应治气以求治血,治气之所以治血。而气滞者,多因气虚,气虚无力运化,故迟滞不畅,郁而不行。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独创"益气化瘀汤",经多年临床验证,确有良效,治愈的血管炎性疾病,不计其数,为多少患者解除了病痛。
  强调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大法 血管病患者多因外感湿热毒邪,留滞经脉血络,烁伤气血,病久则内伤脏腑,出现各种临床表现。故在治疗上特别强调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尤其在发病初期,不主张一味补气养血,因有恋邪之患,易致毒热之邪久恋不去,使疾病缠绵难愈。
  善用大剂温阳活血散瘀之药 若患病日久,出现阳虚寒凝,血脉闭阻,瘀血形成之象者,则善用大剂温阳活血散瘀之药,她认为,阳虚是此时病机之中的重中之重,活血散瘀全在温阳,阳复寒去则其血自活,其脉自通。
  表里同治,内外兼施 很多血管病患者既有皮肤脉络的表现及全身症状,又有脏腑的损害,故在治疗上不可单纯求表而舍里,或治里而弃外,应表里同治,内外兼施,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好姐姐 | 2004-3-29 14: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是小病治成了大病,一种病治成了多种病的医学

是的,西医能带来环环相扣的病,没个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