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复制链接]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西药治心衰疗效不佳
 据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近20年来,我国心衰患者的发生率没有降低,治疗仍以西药为主而疗效并不理想,心衰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为此,心内科专家、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吴宁教授认为:干预发病危险因素,扭转用药观念,广泛进行防治和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对42家医院1980、1990和2000年三个年段的10714例住院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慢性心衰患者60岁以上的占50%以上,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强心剂、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西药为主。经临床试验证实对心衰确有疗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三个年段使用率逐步上升,但升幅有限。住院期间心衰死亡率8.9%的总死亡率仍明显高于同期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总死亡率。死亡病因半数以上为泵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和猝死各占13%。心衰患者病死平均年龄为66.4±25.2岁,明显高于非死亡心衰患者。三个所段死亡患者平均病程比同期总病例的平均病程长10%~17%。
  多数循证医学的资料证实,既往常规药物不但不会延长心衰患者生命,甚至会使之恶化。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对现在流行的钙拮抗剂增加死亡率的反思
钙拮抗剂(CaA)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类重要药物。近年来有资料表明,CaA在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缺陷,提示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CaA的安全性。
据报道,钙拮抗剂可增加高血压病人心肌梗死的危险。
Pasty观察了1989~1993年间出现非致死性与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病人623例,以同时期内未出现心肌梗死的病人共2023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在排队临床明显的心血管病人后,以单用利尿剂致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计算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8个亚组致心肌梗死的RR。结果为,单用CaA的RR为1.7,并用利尿剂的RR为1.38,全部发生心肌梗死的RR为1.62(95%C1 为 1.11~2.34,P=0.01)。另不管有无心血管疾病,只统计β-受体阻滞剂与CaA两组病人,以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致心肌梗死的RR为1.0,观察到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与心肌梗死发生的RR呈负相关,而CaA与心肌梗死发生的RR呈正相关,其中硝苯地平为1.32,地尔硫卓为1.63,维拉帕米为1.61。分析表明,CaA,特别是短效CaA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病人可能有不良作用,导致病死率升高,危险度与剂量呈明显相关。
Furbery则收集了16个硝苯地平用于冠心病的随机二级预防试验结果,以评价硝苯地平对死亡率影响的量效关系。此16个试验共包括8350名患者,其中1/3患者有心肌梗死史。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明显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升高(RR为1.16,95% C1为1.01~1.33)。每天使用30~50毫克、60毫克及80毫克的患者,总体死亡率的RR分别为1.06(95% C1 为0.89~1.27)、1.18(95% C1 为0.93~1.50)及2.83(95% 1 .35~5.93),大剂量的短效硝苯地平与死亡率的增加明显相关(P=0.01)。结果提示,用短效硝苯地平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药物,其总死亡率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的短效硝苯地平能增加死亡率,其它种类的短效CaA也可能有类似不良反应。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只要本于以据论理,辩论没有什么不好,在辩论中认清中西医长短,实践中才会扬长避短,医学才会明确发展方向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西医介入术后能防冠脉再狭窄吗 ?
  据介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约为30%-50%。以往出现再狭窄,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如用普通球囊进行扩张,或用切割球囊、高频旋磨、定向旋切等手段进行靶血管的再血管化,或做支架内支架术。近10年,又有了用腔内放射治疗方法。但上述哪一种方法在防止和治疗再狭窄方面均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介入治疗是目前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介入治疗无法摒除的弱点--再狭窄。为了防止再狭窄,人们想了多种方法,但再狭窄如同无法逾越的鸿沟,一种又一种方法总是在刚刚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时候又因远期疗效差而让人们一次次失望。再狭窄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创伤和巨额的经济支出。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球囊术后的再狭窄可能与血管的弹性回缩、血栓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及血管的再塑性有关,而支架术后的再狭窄则几乎都是由于支架与动脉壁接触部位的内膜过度增生所致。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说明西医学岂止不科学,其不道德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西医的“科学证实”是自欺欺人的。西医自以为是“科学”的化身,只能是西医说了算。他认为可以,就是经过“科学证实”了;他认为不可以,就说没有经过“科学证实”。真是太霸道了。其实,不过以此来排斥中医而已。如果以西医不科学来证实中医的科学,这是对科学的莫大讽剌。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1.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了解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
2.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
3.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
4.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仅应停"治疗孕妇的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类似海豹一样的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症药氮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
5.在美国发现了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
所有这些,都是因为西医注意力过于放在了机体局部的时空结构上,而忽视了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组织间的关系、信息所导致的。这也是西医在治疗上存在有缺陷的体现
竹叶清心 | 2004-4-26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中西医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互相取长补短,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共同奋斗。这话不错。这种境界也值得提倡,但事实呢?
中医可以不计较,但西医从来寸利必争,以西医不科学来证实中医的科学,不让分毫。在铺天盖地的西医统治下,中医只能夹起尾巴,依仗着一点祖宗的阴德庇护,略分一杯羹,苟且偷生罢了。要与西医平分秋色的日子,恐怕还遥遥无期。
    常言说:不平则鸣。中医生存空间既是竞争而得,也是斗争而得,要生存既要竞争,也要斗争!指望乞求,永远也得不到
竹叶清心 | 2004-4-27 0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的药害胜过病害

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徐寿松、黄庭钧)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危害越来越突出。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据社会人口死因的第4位,紧随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每10人有1人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5%的患者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
至于死于用药不当的患者,在全世界死亡的病人中更是多达近1/3。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病人的用药安全情况很糟,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病人的11%至26%。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次,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近20万人。我国聋哑儿童中,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患儿就有逾百万之众,且这种态势仍以每年2万至4万人的速度增长。
“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但是,人们还是发现原先康泰克的主要成分PPA有可能导致死亡,此事随即得到了安全有效的处置。最近,一种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降血脂药——拜斯亭,被发现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致人于死地而被停用。
一些牛皮癣患者服乙双吗啉、乙亚胺等药物后,会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白血病、肝癌、胃癌、膀胱癌、鳞状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镇静剂巴比妥、安定、安宁、利眠宁等可引起婴儿畸形;而治糖尿病的胰岛素可引起骨畸形,交替使用抗癌药白血宁、马利兰、氯巯基啉,副作用将危及全身。 在我国,药源性瘾癖、药源性畸形以及药源性失明、休克、肾损害、细胞变异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
--------------------------------------------------
西医神话与中医平衡美有感
医乃事关民之生死,西医之谬,下手便错,仍不知改邪归正,与人夭殃,
西医杀人无数,腥风浩浩,冤魂飘荡,元气横飞,迷途而不知返.
中医平衡之美,视而不见,充而不闻,
见西医之害,中医不忍见其死,莫能相救,无可如何,医乃仁术,有术难施,真可悲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