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学大纲

[复制链接]
查看1226 | 回复0 | 2003-9-21 2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第二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相互关系
  要点: 1.阴阳的对立。
      2.阴阳的互根。
      3.阴阳的消长。
      4.阴阳的转化。
 细目二:阴阳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要点: 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的相互关系
  要点: 1.五行相生的概念、次序。
      2.五行相克的概念、次序。
      3.五行相乘的概念、原因。
      4.五行相侮的概念、原因。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要点: 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运用。
第四单元 五 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
      2.肺的生理功能。
      3.脾的生理功能。
      4.肝的生理功能。
      5. 肾的生理功能。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肝与脾的关系。
      6.肝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的在体、开窍、其华
  要点: 1.心的在体、开窍、其华。
      2.肺的在体、开窍、其华。
      3.脾的在体、开窍、其华。
      4.肝的在体、开窍、其华。
      5.肾的在体、开窍、其华。
第五单元 六 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肠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的关系
  要点: 1.脾与胃的关系。
      2.肝与胆的关系。
      3.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六单元 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气的概念。
      2.气的分类。
      3.气的运动。
      4.气的功能。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 液
  要点: 1.津液的概念。
      2.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第七单元 经 络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要点: 1.经脉的组成。
      2.络脉的组成。
      3.连属部分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概念。
      2.奇经八脉的作用。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第八单元 病 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与六气的概念。
      2.风邪的特性。
      3.寒邪的特性。
      4.暑邪的特性。
      5.湿邪的特性。
      6.燥邪的特性。
      7.火邪的特性。
 细目二:七情
  要点: 1.七情的概念。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3.七情致病的特点。
 细目三:饮食所伤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四: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致病内容。
      2.过度安逸致病内容。
 细目五: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病证特点。
 细目六: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病证特点。

第九单元 发 病
 细目一:正气、邪气与发病的关系
  要点: 正气、邪气在发病中的辨证关系。
 细目二:影响正气的因素
  要点: 1.体质。
      2.营养、锻炼。
      3.生活环境。
      4.精神状态。
第十单元 病 机
 细目一:邪正相争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盛衰。
      2.阴阳互损。
      3.阴阳格拒。
      4.阴阳转化。
      5.阴阳亡失。
第十一单元 望 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二:望色
  要点: 1.常色。
      2.病色(五色主病)。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体形强弱胖瘦的特征及意义。
      2.望姿态异常(颤动、抽搐、痿、瘫)的临
        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
  要点: 望头形、囟门、面肿、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五官
  要点: 1.目的“五轮学说”及目形主病。
      2.望齿龈的临床意义。
      3.望咽喉的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皮肤
  要点: 望斑疹的主要内容、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舌
  要点: 1.舌与脏腑的关系。
      2.望舌的内容。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4.舌诊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望小儿食指络脉
  要点: 1.食指络脉的三关分部。
      2.望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
第十二单元 闻 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1.语音异常(谵语、郑声、错语、语蹇)的
        临床意义。
      2.呼吸异常(哮、喘、短气、少气)的临床
        意义。
      3.咳嗽的临床意义。
      4.呕吐的临床意义。
      5.呃逆与嗳气的临床意义。
      6.太息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1.口鼻气味的临床意义。
      2.痰涕气味的临床意义。
      3.二便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十三单元 问 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 汗
  要点: 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概念及临床意
      义。
 细目三:问头身
  要点: 1.头痛的临床意义。
      2.头晕的临床意义。
      3.身痛的临床意义。
      4.四肢痛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胸腹
  要点: 胸、胁、脘、腹部疼痛不同性质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饮食口味
  要点: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
        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多食易饥,饥不欲食)的临
        床意义。
      3.口味异常(口淡、舌甜粘腻、口苦、口酸)
        的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二便
  要点: 1.问大便的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临床
        意义。
      2.问小便的尿量、尿次、排尿感异常的临床
        意义。
 细目七: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临床意义。
      2.嗜睡的临床意义。
 细目八: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临床意义。
      2.目眩的临床意义。
第十四单元 切 诊
 细目一:脉诊
  要点: 1.脉诊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2.平脉的特点及变异。
      3.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滑、
        涩、洪、紧、弦、细、微、濡、弱、促、
        结、代)的脉象及主病。
 细目二:按诊
  要点: 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第十五单元 八纲辨证
 细目一:表里
  要点: 1.表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细目二:寒热
  要点: 1.寒证的临床表现。
      2.热证的临床表现。
      3.寒证和热证的鉴别。
      4.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细目三:虚实
  要点: 1.虚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实证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虚证和实证的鉴别。
      4.虚证和实证的关系。
      5.虚证和表里、寒热的关系。
 细目四:阴阳
  要点: 1.阴证和阳证的概念。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亡阴证和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第十六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
 细目一:气病辨证
  要点: 1.气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气滞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气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细目二:血病辨证
  要点: 1.血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血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血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血寒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
  要点: 1.气滞血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气血两虚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气虚失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细目四:津液病辨证
  要点: 1.津液不足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水肿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第十七单元 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病辨证
  要点: 1.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暴脱证的临床
        表现及辨证要点。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
        点。
      3.心脉痹阻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痰迷心窍证与痰火扰心证的鉴别。
 细目二:肺病辨证
  要点: 1.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寒邪犯肺证与热邪犯肺证的鉴别。
      4.燥邪犯肺证与痰浊阻肺证的鉴别。
 细目三:脾与胃病辨证
  要点: 1.脾气虚证(脾不健运证、脾气下陷证、脾不
        统血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胃寒证、胃热证、胃阴虚证、食滞胃脘证
        的鉴别。
 细目四:肝与胆病辨证
  要点: 1.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阴虚证、肝
        阳上亢证的鉴别 。
      2.肝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肝风内动证中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血
        虚生风证、阴虚动风证的鉴别。
      4.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细目五:肾病辨证
  要点: 1.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肾精不足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肾气不固证与肾不纳气证的鉴别。
 细目六:脏腑兼证
  要点: 1.心脾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2.心肾不交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3.肝火犯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4.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第十八单元 治 则
 细目一:治病求本
  要点: 1.治标与治本。
      2.正治与反治。
      3.病治异同。
 细目二:扶正祛邪
  要点: 1.扶正祛邪的含义。
      2.扶正祛邪的运用方法。
 细目三:调整阴阳
  要点: 1.损其有余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2.补其不足的含义及临床应用。
 细目四:治病求本
  要点: 1.因时制宜的原则及临床应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及临床应用。
      3.因人制宜的原则及临床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