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四大经典
›
【每日学伤寒】十枣汤——转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每日学伤寒】十枣汤——转
[复制链接]
1207
|
6
|
2012-5-5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
之。其人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
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C160
十枣汤方
大戟芫花甘遂平 妙将十枣煮汤行
中风表证全除尽 里气未和此法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枣十枚,擘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这一条介绍最后一个结胸的类证,也就是《金匮要略》所说的胁下悬饮十枣汤证。为什么在这讲十枣汤证?是和结胸证心下石硬的水热凝结作个比较。.此表解里未和也.是括弧句子。
这一条说明在太阳病中风的过程当中,而又继发了水的凝结。水的凝结,有两个情况:一个就是水的巢穴,水的根。水的巢穴在什么地方?水的巢穴是在胁下,就是它的根。另一个是水的影响,水邪影响在三焦,上中下三焦不利了,同时也导致营卫之气不和。在辨证的时候要分这么两个问题,一个要找出它的根本,一个要看到它的影响,然后这个病就会治了。
.太阳中风.,由于又出现了胁下有水,而水邪导致三焦不利,出现在下边则下利,在上边则呕逆,在肌表则营卫不和。.表解者乃可攻之.,这个水邪要攻下,攻下你得表解,太阳的表邪解了,才可以.攻之.,这是个前提。下利、呕逆是概括的提法,在前头点一下子,未具体说。下边就是具体说了,.其人漐汗出.,.漐汗出.,汗不是太多,但是有汗。漐,言浑身还有一些小汗。.发作有时.,一阵出汗一阵不出汗,是水邪影响了营卫之气不和了,有点儿像太阳中风,所以它有汗出。水邪上逆就头痛,水邪凝结中焦就心下痞、硬满。这个结病很像结胸病。
.引胁下痛.,这是病根,.引.是牵引,又当.掣.字讲,掣引。心下痞和硬满掣胁,.胁.就是胁下疼痛,这是在临床辨证的一个根据。这个人翻个身,一走动胁下也疼,说话声音一大也疼,一咳嗽一扯也疼。根本就在胁下,所以加个.引胁下痛.。.引胁下痛.是广泛性的,不是光
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咳嗽、大声出气、行动翻身,稍一不注意都能够牵引胁下疼痛。为什么?因为水,它是巢穴,在胁下,所以叫悬饮。水邪淫于胃,胃气上逆就干呕;水邪注于肺,肺气不利,所以他短气、汗出还不恶寒。这就不是太阳病的中风了,属于水邪使胃气不和。
从这一条来看,上中下都有水,在上边是头痛,在中焦的心下痞硬满,在下焦是下利,在肺里就短气,导致表气不利就汗出。.水邪浩浩荡荡,莫之能御.,是哪儿都有。在辨证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抓住根本,头痛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干呕?短气又是什么事?这么辨来辨去,怎么辨也抓不住根本,越辨越复杂。这些是病的一些影响结果,主要是有心下痛、心下痞硬,牵扯着胁下痛,胁下痛是根本。临床上如果出现了很多的,上中下、表里内外复杂的气机不利问题,如果其中.胁下疼痛.比较突出,动也不敢动,一动就扯住这里疼痛的,那么应该考虑是胁下有水气,是个悬饮的问题。
那怎么办?得用十枣汤。十枣汤治胁下水,小青龙汤心下水,这是张仲景的两个水。学习这个方子,还要和金匮要略》的论述合起来,《金匮要略》的.悬饮.是.四饮.之一,悬者是悬挂起来的悬。为什么管它叫.悬饮.?第一个意思,悬者是挂起来了,这个肋叉子地方,上下之中,上不从上,下不从下,就在中间挂起来了,这叫悬饮。第二个意思,悬饮靠一边,和结胸不一样,结胸在正当间,悬饮靠边,悬者是靠着边的意思。水饮在胁这个地方停留了,这个地方是.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是个阴阳的一个道路,所以它一有病,影响营卫不和,影响三焦不利,导致水气泛滥了,有一些兼见之症,但是巢穴病根在胁下。
《嘉定县志》有这么一个记载,有一个叫唐德明的医生,治病水平很高。他给太仓(地名)的一个姓武的女人治病。这个女人得的什么病?站起来、坐着像好人一样,挺好的,就怕躺下,一躺下这气就上不来,就要死了,.卧者气厥如死.,一躺下这气就厥了,就像要死了。请了很多医生,怎么治也治不好,站起来还挺好,一躺下这气就堵得慌,一堵就不行了,那赶快还得坐起来,就这么个病。德明就去看了,断出来这个病叫.悬饮.。.悬饮.为什么一躺下气就滞塞了?因为一躺下,水就壅塞于上,肺气就不利;为什么站的好?因为这一站立,水就往下来,上边就不堵了,当然也有胁下痛、短气这些症状。后来他就用了十枣汤,吃了药以后病人就泻下,病就治好了。
我说这个例子做什么?胁下水是个有形之物,可以阻碍气机,《伤寒论》里就没提,《金匮要略》说是.支饮,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这个病要是堵的时间长了,要是到了一年或是一百天,就有轻有重,这个人还能有预后不良,所以这个病还是很厉害的。
总之,胁下痛、心下坚满、咳逆短气而呕、引胁下痛这几个症把它抓住了。这类病人的面色往往发青,或者黧黑,为什么发青?因为胁是肝的部位,又加上水是阴邪,所以面色往往是青,或者有黧黑,黧黑是水之色。十枣汤是.大戟芫花甘遂平.,就是这三个药,去水的峻剂都有了,用大枣,不是小枣,很大的大枣煮汤,把那个汤煮得黏黏糊糊的,大戟、芫花、甘遂五分到七分,不能多,最多是七分,用枣汤给它喝下去。什么时候喝?.平旦服.,早晨空肚子喝。喝了以后大便就要得.快利.,.快利.,痛快地下利,这个病才能好。如果不得痛快下利,还得给他吃。
这个方子为什么叫.十枣汤.?胁下之水是非攻不可的,而正气之虚又不可不顾。光去攻邪去了,正气之虚咋办?大戟、芫花、甘遂集泻水之大成,这么一举而下之,大小便哗啦哗啦往下流。在这时候,尤其是在用大戟、芫花这样的峻下药的时候,要考虑到正气的问题。正气就是人身上的东西,那样的泻下水,把水是排泄出去了,那么人身上津液就会受伤,脾胃之气也会受伤。大戟、芜花、甘遂都是有毒的,很峻烈,那么要驾驭它们,得有一个药
来制裁、制约,使它们只能祛邪而不能伤正,两个方面都得兼顾。所以,张仲景就告诉了,你要用大戟、芫花、甘遂逐邪的时候,不要忘了人的正气和津液,.保胃气,存津液.,然后才能够有.阴阳自和,必自愈.这样的条件。这样,方子里加上又肥又大的十个大枣,用枣汤来送大戟、芜花、甘遂面,是正和邪来比较,正气还是主要的,你祛邪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保存正气,为了使正气恢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所以就叫它.十枣汤.。我们大家一提
到十枣汤,既知道它是一个逐水的药,同时也想到逐水的时候不要忘了扶正气,不要忘了存津液。
这个方子用人参、黄芪行不行?不行。不用大枣,大戟、芫花、甘遂加上五钱黄芪、五钱人参,这不也行吗?不行,因为大戟、芫花、甘遂是三员猛将,用人参、黄芪一补气,这么一扯后腿,补而不能补,泻而不能泻,那不行。那用甘草行不行?甘草也不行,因为古人认为甘草和这几个药都相反,.藻戟遂芫俱战草.,是十八反的。大枣是一个脾胃之果,它味甘而肉厚,越嚼越有那么一股津液,大枣里有油气,比如我们做点心有枣泥馅的。为什么枣泥成呢?别的能行吗?因为它有油气,所以大枣补气、补津液。《神农本草经》开头就把大枣的功能提出来了,一个是少气,就是能补气,还有一个是少津液,津液不足。它能够补气又能够补液,就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大枣和大戟、芫花、甘遂配合,这是非常恰当的。所以它又能够补脾,又能够恢复津液,同时它味是甜的,甜的就有点儿缓性,甘以缓之.,使大戟、芫花、甘遂峻烈之性不至于损伤人的正气。
在北方用十枣汤,因为张仲景是河南南阳涅郡的,秦始皇分三十六郡,涅郡。河南的大枣都是肥大的,咱们北京的粽子叫小枣粽子,自己就说小枣,那枣子特小。人家叫十枣汤,用大枣,你整像小豆粒那么大的小枣,用十个煮壶汤送大戟、芫花、甘遂,能够补少气、少津液吗?这个汤清汤寡水的,除了枣核以外没有多少肉,那不行。如果用小枣,就要多用,二十个、三十个,得加倍,为什么?一个小,两个不就多了,加倍用就补偿了。所以要从实际
出发,不是说张仲景用十枣汤,就机械地用十个枣,得看枣的大小,看看这个肉是厚是薄,否则的话就受不了,这个药泻得可厉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蠢华磊
|
2014-4-24 1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mwlx4023
|
2014-5-10 04: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后…我就称了你…恩,140斤了,要减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邵又珏
|
2014-6-3 18: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坐沙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onefzy
|
2014-8-11 05: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嘘,低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icmv7465
|
2014-10-1 23: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告可以看,但是广告的东西绝对不可以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ueez2304
|
2014-11-16 0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这个论坛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就算没有见过主走路,也总明白主肉是啥味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如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